天有三寶日月星
人有三寶精氣神
劍之神呢?
這個指的是什麼呢!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就對這個劍之神做一個簡單的剖析,一個武者該知道精氣神的“神”字,該知道這個字內裏的文章,我們隻有先找到自己的“神”,才能找到劍之“神”也!
中國古代的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其實不是簡單的一個“神”字,我們把這個“神”字剖析開來,就會發現在這個“神”字之內,藏著五神:神、魂、魄、意、誌。
除此之外,在人的神字下邊還有五誌蘊藏其中,這五誌就是喜、怒、憂、思、驚,這“五神”和“五誌”受五髒的影響,和五髒相互作用且互相關聯,當然五髒也好、五神也好、五誌也罷,這些都受一個“皇帝”的製約,這個皇帝就是我們的——心。
練劍要有神,這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練劍的人要有神,哪個快去世的人也耍不出一路絕世的劍法,劍的神采要靠練劍人本身的神采來帶,沒有太陽月亮本身並不放光,練劍的人和他手中的劍合二為一,才能真正的構成劍之神也。
劍之神是練出來的,這個不隻是武功,還涉及到武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在中國古代有許多眾口鑠金的詞彙,“韜光養晦”這個詞就是其中的經典,其實武人看到這個詞,就一定會有特殊的感受,和一個不練武的正常人的理解一定會產生不同,因為武者是站在武功的角度是去看待這個詞。
五髒精華內斂,人體吸收大於消耗,這時候這個人才有精神,才能談得到這個“神”,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言道:“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故喜怒不節,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依時攝養,故得免其夭枉也。”
孫思邈的巨著《千金方》,其內對人體的剖析非常的精到,人就這麼一個身體,不管你是打坐參禪也好,往去東天的道家修行也罷,其實都是在這個身體上做功夫,練武也是如此,不能脫離人這個身體,所以練功修道,都要從這個身體和精神兩者之間去想辦法,醫學更是如此,古代的中醫其實水平很高,它把人體當成一個“小宇宙”,綜合的去研究內裏的變化,而不是像西醫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
中醫在很大程度上與武學互通,《千金方》又言:“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多欲則誌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混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不除,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
時光穿梭到了今天,時代變了但是人卻沒有變,孫思邈的書到了今天也有指導意義,作為一個武人,一個喜歡內家拳的武者,該知道一些身體的知識,內家拳發展到今天,應該是“養戰為道”的,劍之神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