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想了想,道:“小王從沒到過遼東,不知遼東情況。”
劉虞簡單介紹了一下遼東形勢,然後說:“遼東孤懸於外,遼東王務必小心,有什麼緊急情況,請及時通報。”
劉辯謝過劉虞,道:“遼東雖無太守,但畢竟是大漢領土。百姓多為漢民,即便有豪強世家為非作歹,但是官府根基還在,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太尉在幽州,身居要位,幽燕支柱,亦要保重。”
劉虞嗬嗬笑道:“謝過遼東王感懷之恩。不過幽燕雖不平靜,但是尚在掌握之中。”
劉辯心想,劉虞是個老好人,還是點一點為好,不然心裏過意不去,於是說:“南方兵凶,太尉切勿妄動幹戈。”
劉虞知道劉辯指的是公孫瓚。公孫瓚與劉虞不和已久。雖然兩人現在還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但是一個想要打仗搶地盤,一個想要休養生息,矛盾遲早會爆發。更何況,兩人在幽州都是名望很大的人,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隻是火拚時候未到。
劉虞是老好人,但他也是聰明人。所以聽了劉辯的話,陷入了沉思。公孫瓚長於打戰,劉虞長於為政事。如果兩人翻臉打戰,劉虞就得麵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這是毫無勝算的。
劉辯見劉虞已經注意到與公孫瓚的事情上,知道自己得話起了作用,於是提出了告辭。
兩天後,早晨,薊縣城外。
霜風漸緊,旌旗獵獵。
劉虞率領屬官為遼東王劉辯踐行。
劉辯舉杯向劉虞道:“我自出京以來,一路上看到流民不斷,田野荒蕪,心中實為沉重。幽州有太尉在,百姓樂居,這是大漢之福啊。可惜奸賊當道,朝綱不振,唉!”
劉虞也舉杯道:“遼東王所慮甚遠,這是社稷之福。”
劉辯又道:“此去遼東,前途難料。太尉是德高望重之人,請問我該如何處置?”
劉虞見劉辯對他如此交心,道:“遼東世家豪強得意日久,遼東王可以先查明不法,然後雷霆一擊。隻要頂級的世家豪門被處理了,其餘各家翻不起什麼大浪了。隻是遼東法紀鬆弛,官府力弱,這次我派遣五百騎隨大王入遼東,大王大可施展拳腳,誅不法,明王律,興我大漢邊疆。”
劉辯望著劉虞一臉的誠摯,不由感動道:“太尉厚愛,辨永感於心。太尉亦請保重。”
兩人喝完酒,依依惜別。
劉辯帶著劉虞遣送的五百騎兵,引馬東去。
行出了五六裏地,劉辯問袁天罡:“先生所為之事可辦妥了?”
袁天罡恭敬地回答:“雖然在薊縣費了一天功夫,但是事情辦好了,圖紙也畫好了。”
劉辯黯然道:“隻是有點對不住劉太尉了。”
袁天罡肅然道:“主公前途遠大,自不可為小事羈絆。劉太尉為政寬仁,是個關愛百姓的好官。但他不懂兵法,坐擁幽州,而公孫瓚雷厲風行,悍勇無謀,兩人必會驟起兵戈。事情既然沒有兩全之策,主公請勿懷婦人之仁。”
劉辯道:“這兩人,都是對朝廷有大功之人,損失一方都不應該。時間還長,待將來想個辦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