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回昨天一章)
當晚,劉虞設宴款待遼東王劉辯。
大廳內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雖然劉虞崇尚儉樸,但今晚還是有肉食上桌。
劉辯今晚隻帶廉波和趙雲過來,袁天罡和李淳風有事要忙另做安排了。
劉辯作為前任天子,又是兩世為人,讀書時對幽州一地風土人情偏偏還有些研究,所以和劉虞一幹人聊得甚為歡暢。
大家見劉辯隨和親切,談笑風生間顧盼自若,隱隱間一股風流高貴之意洋溢而出,偏偏這個貴公子貌似又學識淵博,無話不談無典不識。一時間心裏折服不已。
酒過半酣,劉虞對劉辯說:“遼東王一路風塵仆仆,何不在薊縣多住幾天,洗洗征塵,賞一賞我們幽燕風光?”
劉辯笑道:“承蒙太尉盛情,家母何氏不堪路途顛簸,正打算在薊縣休息一天。隻是對太尉多有打擾了。”
劉虞舉杯道:“遼東王何出此言?明天我應該親自去為令慈請安。”
劉辯忙感謝道:“太尉如此有心,小王待母親感謝。”
劉虞又道:“此去遼東,道路最是難走,又快入冬,天寒地凍。不若先留家眷在薊縣,待明年春開時在接過去?”
劉辯想,劉虞大叔你真是實誠人,但是萬一跟公孫瓚起了爭執,被他拿了家眷做要挾,那就不好了。於是拱手謝過道:“多謝太尉!此事不難,我等準備充分,且離遼東不遠。隻是此去遼東,如有危難非常,還請太尉援手相助。”
劉虞道:“你我都是大漢皇室子弟,自當互相照應,況且同在幽燕邊夷之地,周邊蠻夷環伺。”
劉辯笑道:“太尉有心,小王在此謝過。如今天子聰慧睿敏,大興在望,我等為天子鎮守四夷,自當盡心盡力,為聖上分憂。”
劉虞聽了,暗中鬆了一口氣。他還擔心劉辯到了遼東就舉旗自立呢,那樣的話,他這個幽州牧就不好作了。
其實劉辯怎麼打算,劉虞又哪裏知道!
劉虞看向站在劉辯身後的廉波和趙雲,問:“身後這兩位英雄看起來非同凡人,不知是何方人士?”
劉虞笑道:“這兩位是隨我去遼東的親衛。年長者叫廉波,為前羽林中郎將。”
“啊?”劉虞意外道,“可是因上書彈劾十常侍去職的廉波?”
劉辯笑道:“正是!”
“這是朝廷忠臣!賜坐!”劉虞忙叫人擺座,然後又問,“這位年輕者是誰?”
劉辯又笑道:“此乃趙雲趙子龍!”
劉虞又是一驚:“可是十四從軍,獨擋黃巾的常山趙子龍?”
劉辯也想不到趙雲名氣這麼大,道:“正是!小王知遼東艱險,日前路過常山,特地邀子龍前往遼東。”
劉虞歎道:“子龍真乃世間英雄也。聞說常山一地在黃巾禍亂中出一少年英雄,率軍保家衛民,功莫大焉。想不到子龍如此英姿偉容,好!賜座!”
廉波和趙雲兩人向劉虞致謝,坐在劉辯身後。
劉虞停了一會,道:“遼東王可知遼東現在形勢?”
劉辯知道曆史上董卓手下大將會薦舉同鄉公孫度為遼東太守,現在董卓剛剛掌權,估計公孫度也沒有那麼快當上遼東太守。沒有太守的遼東,估計現在是勢力林立,一團亂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