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1 巧克力基礎知識(1 / 3)

巧克力的起源

巧克力又稱朱古力(chocolate),它是由可可製成的。可可最早產於美洲的尼加拉瓜,後來傳入墨西哥。墨西哥阿茲特克人將可可豆碾碎,煮成汁,待它冷後加入各種香料,用胡椒調味來飲用。這種飲料在墨西哥語中稱為“巧克拉爾”,意為“苦水”。可可樹在墨西哥語中稱為“可可阿杜爾”,意為“神賜之物”。阿茲特克人堅信,飲用這種用“神賜之物”製成的“苦水”,會使人身強力壯,無災無病。

曆史記載最早引進並栽培可可樹(其果實為可可豆,是製造巧克力的核心原料)的是居住在墨西哥東南部的有著高度文明的古印第安人——奧爾梅克人(Olmec)。奧爾梅克人是最早開始有文明記載的美洲人。約在公元前1500年,他們的文化就已由墨西哥沿岸發展起來。現在,僅知可可樹是由奧爾梅克人種植出來的,但在考古學上並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有食用或飲用可可的記錄。

在奧爾梅克文明後,瑪雅(Maya)文明進入了中美洲。瑪雅人將可可豆打碎成漿狀,並用其做成帶著苦味和泡泡的巧克力飲品,有冷熱兩種吃法。當時人們還常常在巧克力飲品中添加辣椒或胡椒使其帶有特殊口味。在瑪雅時期,巧克力的價格並不便宜,所以通常隻有有錢的家庭或王室才能享用這種東西。

公元1200—1521年,西班牙人入侵前,阿茲特克王朝在墨西哥興起。阿茲特克人在其所建立的“新世界”中,對於可可的應用和發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阿茲特克王朝時期,可可豆的價值極高,甚至被用來當作錢幣使用。阿茲特克國王在其寶庫中就存放著大量的可可豆。阿茲特克人也像瑪雅人一樣,會在巧克力飲品中添加不同的調味料以增添風味。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期,可可豆被帶回西班牙敬獻王室。接受敬獻的斐迪南德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後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小小黑豆的神奇力量。可憐的可可豆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被冷落一旁。直到另一位西班牙探險家荷南·考特斯(Hernan Cortez)在很多年以後再次到達美洲大陸時,巧克力的巨大商業價值才被歐洲人逐步開發出來。

荷南·考特斯在美洲大陸發現墨西哥地區的阿茲特克人將可可豆製成一種稱作“巧克力”的醇香美味的皇室飲品,意思是溫熱的飲料。當地土著人把它當作上天恩賜的食物,尊崇備至。阿茲特克的國王蒙特祖馬(Montezuma)用金杯盛裝“巧克力”隆重地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而他自己也酷愛這種飲品,傳說一天一個人就要喝掉50份“巧克力”。

記載中,蒙特祖馬的巧克力飲品非常苦,西班牙人覺得並不十分適合自己的口味。為了使歐洲人更容易接受這個新事物,荷南·考特斯和他的同伴們在裏麵加入了蔗糖和香草,使它變得香甜些。當巧克力再次被帶回西班牙後,西班牙人又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斷地改良它的口味,比如添加香草和肉桂之類的配料,使它的滋味更加豐富和可口。

新興的巧克力飲品很快受到西班牙顯貴們的歡迎,也迅速傳到了英、法等國,在上流社會盛行不衰。有記載,西班牙公主將可可豆作為訂婚禮物送給路易十四以表達愛意,因此,後人也就有了用巧克力來表達愛意和美好情感的習俗。

由於巧克力飲品備受推崇,於是西班牙人開始在新大陸廣袤的殖民地發展可可種植業,這絕對是一個明智之舉,由此所帶來的利潤之豐也許連他們自己都想像不到。西班牙獨占著巧克力的生產,直到一百年以後,巧克力製造的工藝技術才被帶到了其他國家。

19世紀初,荷蘭人範·豪爾頓(Van Houten)采用可可壓榨技術將可可豆分離成為可可脂和可可粉並為此申請了專利,從而為固態巧克力的生產奠定了基礎。到了19世紀中葉,法國人卡德布瑞生產的第一塊食用型固體巧克力出現在市場上,從此巧克力就不單是飲品,同時也是食品。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人赫爾希第一次嚐試利用固態植物油脂添加到巧克力中用以提高巧克力熔點。這樣在美國夏季炎熱的氣溫下仍然能銷售巧克力。正是由於熔點的提高,巧克力製品的儲存和運輸才更為方便,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巧克力作為戰士的日常給養,每天都能運送到軍隊中去。

到了20世紀,由於巧克力市場急劇擴大,而大量的可可脂又被用來生產化妝品,所以單純用純可可製品來生產巧克力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可以替代可可脂的代用品。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用棕櫚仁油製成代可可脂,並用來生產巧克力而且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巧克力的生產工藝進一步簡化,巧克力的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而巧克力的產量則大大地被提高。當巧克力脫掉奢侈品的外衣,走進平民生活時,它仿佛天生就是浪漫情意的代言人。在其後的日子裏,無論情竇初開的羞澀表達,還是愛侶之間的柔情蜜意,人們都願意用巧克力作為傳遞情感的信物分享著,讓濃濃的甜蜜緩緩淌到心底。

巧克力是怎樣煉成的

清洗可可豆經過清洗並分撿。

烘焙 在400℃的環境裏烘炒100秒,使可可豆脫去豆衣。

粉碎 粉碎成小塊,任何的可可豆衣都在這個過程中去除了。

堿化 加入堿化物質,以降低可可的天然酸性。

烘焙 在100~120℃的高溫中加熱烘炒30分鍾,保證烘焙過後散發出濃鬱的可可風味。

粉碎 經過粉碎機,粉碎成為液態產品,也就是可可液塊。

壓榨 經過壓榨就得到了脂肪類產品——可可脂。幹的物質也就是可可粉。

過濾 可可脂經過過濾紙的過濾,去除一些雜質成分。

脫臭 通過蒸汽的高壓除去一部分易揮發性酸,帶給可可脂一定的甜度和減少一些酸味口味。

粉化 首先將可可粉塊敲碎,並且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混合 根據一定的配方,將上述材料混合在一起就成了巧克力。

精煉 通過一個圓柱形的精煉器,混合、攪拌,直至降溫到1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