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文士之道,以識五道!(2 / 3)

不當皇甫嵩說完,王允狠狠瞪著他低吼到:“義真你給我住口,老夫那封信你盡然還沒看出來麼,伯喈之言看樣子還真當是。”話沒說完,皇甫嵩則沉默的低頭不語,臉色很不好看,惋惜悲痛高興,不同性質的表情都呈現在一人臉上,甚是恐怖。

一眾學子甚是疑惑,卻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而方離卻是聽的雲裏霧裏,這什麼跟什麼呢,話也不說完,沒頭沒腦的。隨後想起王允說的愛徒,天賜?是誰呢?我怎麼沒印象?

蔡邕這時狠狠瞪了瞪方離,方離盡然從蔡邕眼中讀懂了他的意思,沒錯,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這特麼到底是玄幻世界還是曆史?

不過方離卻也樂的成為王允之徒,要知道自己成為王允之徒的話,自己的身份就不再是無力的底層世家子弟,而是並州第一豪門家主,大漢三公之首,以權謀之道聞名天下的大儒唯一的首席弟子兼女婿,自己不僅有了地位更有了身份,一個強大無匹的身份,萬壽亭侯?那玩意能有什麼用?能吃能混嗎?

通過賈詡的闡述,方離才知道門第在這裏是何等的恐怖,猶如天塹橫在豪門和寒門之間。不怪乎賈詡一聽到消息便舉家而牽來投。恐怕這一幕老狐狸也猜到了吧?方離心中有些喘喘,畢竟老狐狸現在給他展現的能力實在太逆天了,真正的算無遺策啊,最恐怖的則是看人心啊。

方離嘴上也不慢:“哪裏當得伯父誇讚,離頑劣,深得伯父喜愛,不僅收離為徒,更是將秀兒許配與離,待離如親子,離卻有失伯父之忘,哪裏當得伯父後讚。”

王允笑顏展開:“離兒之言甚合吾心,你確實還要好好的學習一番,甚至不止學習吾的道,你還要向子幹兄學習君子之道,與翁叔兄學習無為之道,還要學義真兄的雜家之道,雖然他的雜家之道是經過變通的,畢竟這並不是戰國之時的雜家。”

方離聞言便向盧植,皇甫嵩。馬日磾行了半師禮,而三位當世大儒也是默然的接受,不為王允之意,也要為了王允有個繼承的衣缽和希望的寄托。恐怕王允就快要發動自己的攻勢了吧,不成功便成仁,就如同那權謀之道,走進便不能退了吧,退是死路一條,進亦是死路一條,然都是死路一條,何不前進,而要後退?看著方離不著調也不夠鄭重的半師之禮,感歎著也許年輕是一件好事吧,看不見那殘酷的現實。

就在眾人感歎之時,蔡邕深深的看了方離一眼,心中卻是震撼莫名,這是怎麼回事?那麼他到底看見了什麼?

蔡邕隻覺得撲麵而來的威勢直壓自己心間,蔡邕麵色一紅,趕緊收回了目光,在收回目光之時,那股威勢眨眼間消失不見,仿若一切都是虛幻的,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可是蔡邕卻平複不了自己悸動的心靈。他的聖道到底是什麼,盡然比我的聖道,孔聖的聖道還要恐怖?他到底立下了什麼誓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不可能有此威勢的,到底。蔡邕此刻臉色很是難看,他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道可以力壓孔聖的教化之道,他相信,如果他真的走入那一條條道後,必然石破驚天,所有人都將為之顫抖。至於是各種心緒卻不知道啊!

這時,身為大儒的王允等人卻沒有看見蔡邕的異狀,這是因為蔡邕用自己的聖道掩蓋了所有,而在座要說在文士之道中最頂尖的必然是蔡邕,無人可比,除了那一位文學泰鬥,天下間想要在聖道文氣間勝過他的絕對不超過一手之外,而他們都沒有來,自然蔡邕就是最強的。

方離狐疑的看了看蔡邕,剛才的他察覺到有一雙目光在看自己,仿佛將自己全身都給看光了一般,寒顫的抖了抖身子,卻看見蔡邕一如既往的平淡如水。當真是奇了怪了。

就在這時,一位身著錦袍的士子突然站立起來,向二樓一禮,隨後問到:“聽聞五道,學生有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還忘蔡大家與學子解惑,可否?”

“可”二樓傳來蔡邕中氣十足的聲音。

這位錦袍士子不卑不亢,斟酌了一會,低頭一禮,問道:“蔡大家,眾所周知自從前秦滅亡,百家以然凋零,哪怕是這天下知名的大儒皆以蔡大家為首,行那教化天下之道,然現今大漢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又有失威嚴,那我等教化之道現今該何去何從?”

此言一出,很多士子都是點了點頭,直接恨不得豎起耳朵來聽得解惑,不止是這位第一個發言的學子注意到的問題,也同樣是很多行那教化聖人之道的學子關心的問題。

蔡邕語氣有些嚴厲到:“爾等乃是習孔聖之道,不論天下終將如何,你們都應該遵循這聖道的道理,去實行這道理,而不是遇到一些無解的難題,就覺得此道不通,便心生疑惑,意誌不堅,如爾等都是如此,此道永遠不通,不明,不知,你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