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與眾不同的擺席(3 / 3)

隻見席上隻有一盞茶,一個茶杯,一些甜點,一些小吃,莖葉分明,陳列與席上,簡約而不失氣度,富貴而不失儒雅,隻是這種方法確實不太多見,畢竟以前基本都是一盞茶,一個茶杯足以,而此次不止有應有的,連肉食,小吃都列與席上,頗有些令人耳目一新,惹的士子們爭相詢問,卻聽得二樓穿出聲音,整個大廳為之一靜,針落聲聞。

二樓之上,蔡邕看著眼前的一切,又看了看一樓大廳的士子們,驚歎道:“邕原本以為一盞茶足以,卻沒想到這般擺席令有一番風味,奇也,奇也,隻是為何我等卻多了一盞酒耶?”

皇甫嵩開心道:“這是誰的想法?甚合老夫心意,有酒吃,有肉吃,甚好,甚好。”

一身白袍飄逸儒雅的盧植也是笑著點了點頭,讚賞道:“此等文會之席,與眾不同。肉食與文會確實俗氣了一些,卻不想這種隻與切割成小塊的肉食這麼蒸上一小盤,配上一盞酒,吃食後又能以茶清神,品嚐甜點,不失雅意,又不失灑脫也。”

方離聞言,雙目閃過詫異之色。

一旁的馬日磾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直直的看著一臉得意的王允,詢問道:“莫非是子師的主意?”

王允聞言,笑容戛然而止,不過又突然笑了起來,點了點頭:“翁叔,你猜猜看?”

馬日磾為漢室老臣,在位時間比王允更久,身為人精的他自然就笑著將目光轉向了方離:“看子師的神情,想必必是子進賢侄了,不知老夫說的可對?”

方離灑然的行了一禮:“正是小侄不才,覺得隻飲茶解渴甚是無趣,所以配上酒肉,倒是盧公折煞離也,離羞愧難當。”

盧植聞言,笑道:“子進賢侄不必自謙,老夫還是第一次見到子師兄如此姿態,整天擺著臭臉色不知道給誰看,要不是我等同為大儒,又同為好友,恐怕子師兄注定孤獨也。”

其他人連聲道善,他們也很驚訝王允的變化,一向嚴肅的王允在當上三公司徒之後就更加嚴謹,而今盡然變的令他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還是那個不懂情節,永遠都是一張僵屍臉的王允。

王允聞言有些沉默,他們說的自己哪裏不知道,可是他覺得要是重來他王允依然不會改變絲毫,嚴謹也有錯嗎?

方離恰到好處的站了出來:“此言差矣,伯父雖為人嚴肅,但麵冷心熱,如果不是深交之人,恐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伯父。哪怕是離在剛剛來到洛陽之時,伯父雖然是笑著的,但是那份神情卻是令人不太自在,經過這麼久的接觸,離才知道緣由,是非功過,隻有你自己親身經曆才會知道對與錯,得知真理與現實的差別。”

“嗯?”幾位大儒皆是麵露驚色,而馬日磾更是麵露讚賞之色,不說這話說的盡然如此漂亮,而且頗有哲理。看見長輩沉默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而後輩方離為了維護長輩的麵子,又不失後輩之禮,悄然轉變現在的話題,從敘舊直接進入了學術論討,不僅輕鬆的轉變了話題,還博得了我等的好感,更能得到下麵士子的稱讚,要知道那些士子後學早已不再議論,期待的聽著這裏的動靜呢。

王允心中有些感動,連道無憾矣。麵色一整:“你們幾個老家夥,隻知道找我茬,給老夫記著,老夫日後就帶著離兒在你們府上去討教討教,看看是老夫離兒厲害,還是你們愛徒厲害,這場子怎麼也得找回來。”

“嗬”幾人麵色不變,很是自信的回到:“可。”

蔡邕接著道:“那麼接著剛才子進賢侄的話題,老夫以為子進賢侄話中那句是非功過,隻有你自己經曆了才會知道對與錯,得知現實和真理的差別適用於子師兄身上,當真是言盡其實也,賢侄大才啊。”

盧植也是點頭道:“伯喈之言甚善,賢侄之才為實也。”

皇甫嵩也是讚賞道:“老夫為官多年,與子幹兄自然有識人之明,賢侄如今可謂是我大漢的千裏馬也,而子師則是發覺你這匹千裏馬的伯樂,吾都有些嫉妒子師了。”

馬日磾微微一笑,品嚐了一淺口茶水,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王允則是點了點頭:“我也不想離兒能出此精辟之言,正所謂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老夫可是深有體會啊。”

不知不覺,洛陽文會就這麼離奇的開始了,並沒有一些浮藻詞文以及一些繁文縟節,當真是千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