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走向巔峰的第三代(3)(3 / 3)

後來,麥肯齊·金表示,就戴維來說,他的前途是無限遠大的,但是,因為當時的國際局勢風雲詭譎,變幻莫測,因此應該等等看,不必著急作出決定,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送到研究院去深造。戴維接受了這個建議,不久,就去倫敦經濟學院進修。在那裏,他結識了約瑟夫·肯尼迪一家。

完成了倫敦的學業後,戴維回到了美國,在芝加哥大學完成了經濟學博士課程。不久,就和瑪格麗特·麥格拉思小姐結婚了。

緊接著,他就要為自己將來何去何從做考慮了。小洛克菲勒希望他能夠從事銀行業務。因為在倫敦讀書時,他就曾在周末的時間去大通銀行幫助打理業務。這樣的工作他談不上喜歡,也不討厭。但是,在大家的眼中,戴維是一個很有政治前途的人,他為人堅毅,穩重而有條理,在大學時期就曾公開地討論當時的國家大事。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從政。

1939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屬下的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曾在他的日記上這樣寫著:

戴維·洛克菲勒的政治前途一片大好,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孩子,很像他的母親。他在進入政治界之前,曾征求過我的意見。最初給他提供的一個工作職位是,在拉瓜迪亞市長的手下工作。他為此猶豫不決,不知道是去華盛頓好,還是接受這個職位。

1940年,戴維決定去當拉瓜迪亞市長的助手,開始在紐約市政廳工作。他的工作成績很讓領導滿意,但是,他在工作中卻始終有一個習慣讓人很不自在,就是隻要他一接到電話,總是先說一句:“這裏是市政廳,洛克菲勒在說話。”

為此,市長不得不製止他的這一口頭禪:“戴維,在接電話的時候可不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說,呃,市政廳,我能幫您做什麼……我的意思不是說你的說法有什麼錯誤,而是說,如果考慮大家的感受的話,是不是後者更好一些呢?”

雖然戴維和納爾遜一樣有著雄心壯誌,雖然他對權力也有著很大的興趣,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實習期滿後,戴維沒有選擇進入政界,他的從政生涯就此結束了。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一種比較可靠的權力,而不是選民所能給予的那種變化無常的權力。他後來說:“這一領域(政治)的危險在於它會把你的全部時間都消耗在競選上麵。”

於是,從紐約市政廳離任後不久,戴維就決心和他的兄弟們一樣進軍商界。

在事業剛剛起步階段,戴維非常努力。他最開始選擇的是從最底層做起,這讓父親十分驕傲。1946年,戴維開始在大通銀行的海外部做一名助理經理,這是最低一級的經理職位。兩年後,他被調到海外部的拉丁美洲,榮升為第二副行長。很快,他在古巴、波多黎各和巴拿馬等很多地方開設了分行,還一手創辦了一份很有影響力的金融季刊《聚焦拉美》。

1952年,戴維成為大通銀行六位高級副總經理之一。1956年,他被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擔任大通銀行董事會的副董事長。

這一年,他41歲。

戴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從最底層進入到公司的核心領導層,不可否認,這和他的家庭背景有著一定的關係。戴維也深知這一點,因此,他更加努力地工作。盡管有些工作他並不感興趣。他經常一整天都在工作,有時竟然連續工作18個小時,這讓他的同事十分吃驚,一位同事評論戴維道:“如果你看到戴維·洛克菲勒參加美國銀行聯盟的日程表,一定會大吃一驚。假如換成是我,一定會把它還給我的秘書。因為這份表上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的,幾乎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