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屯春峪(2 / 3)

年輕人看了眼遞過來的大蔥沒有去接,轉而低頭凝視骨湯碗裏浮著的些許香菜碎葉,低聲道:

“你自己吃吧,我聞不慣那個味兒。“

“嘀嘀“

說話間,市口隱約有汽車鳴笛聲傳來,洋裝男子撫耳仔細聽了聽,大抵確認了些什麼,拿回遞出的大蔥擱在盤緣,起身整理洋裝,一邊緊了緊領帶,一邊快速說道:

“那邊在催了,我得趕緊過去,你自己在這慢慢吃,該說的路上已經給你交代清楚,後麵看你的了,可別出什麼岔子。“

說完便抄起那根大蔥,疾步奪門離去,轉眼間身形便消沒在晨霧之中。年輕人注視著洋裝男子離去的方向,直到又一聲汽笛音響過,方才撤回目光,黑白分明的眼眸搖曳著熱氣撲騰油燈的晃動光暈。

掃了掃盤中剩下的饅頭,年輕人低頭打開背包,悉悉索索地翻找一陣,取出一團黃紙包裹的糕點,脫了左手的手套,撚一塊就著熱湯吃起來,吃過三塊糕點後,熱湯已喝盡,他也不再要,折疊黃紙,包好糕點重新放入行囊。

“老人家,算賬吧。“

年輕人喚了聲,老王忙丟下手頭的活來到前堂,默數了下桌上的吃食,道:

“兩毛二,給兩毛得嘞,兩根蔥算請兩位吃的“

說完後抽出腰間的抹布準備收拾飯桌。

年輕人把坐的木椅退回木桌下麵,提起筒包背在身上,笑著說道:“這麼早叨擾您,還請我們喝湯,再少銀錢,我心裏過意不去“

言罷掏出一塊銀元輕輕立在桌上,“您看,這夠了麼?“

正自抹桌的老王一見這個物什,眉頭一挑,皺紋多了幾條。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新貨幣,大洋基本被收走了,個別膽子大的人家興許藏了幾塊,但都是見不得光的,更別說拿出來使用了。

老店家順手用抹布蓋住銀元,拉住年輕人奔進內屋,還警惕地望了望周圍,好在時辰尚早,沒有其他人來店裏吃麵。被拉進內屋的年輕人似乎有些不明所以,疑惑道:

“怎麼了?老人家?“

老王看年輕人的表情不似做偽,問道:“娃啊,你哪來的大洋呢?”

“家裏給的啊,是不夠麼?”年輕人不假思索道。

“唉,飯食錢綽綽有餘了,隻是現下怎好拿大洋出來用的“

“夠就好,老人家不必介意,我還想跟您打聽個事“

年輕人恍然大悟般笑道,雙手隔著皮套扶在老人肩上拍了拍,示意其不必擔心。

老王見他如是回答,也不好再深究,隻當年輕人是拿了家中銀元,偷跑出來的,便道:

“你想問啥?“

“聽說附近有個桃伊村,您知道怎麼去嗎?“年輕人試著問道。

老王低頭想了想:“桃伊村?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這是近幾年才聽說的一個村子,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樣,說是在罕蘭河中遊,但到底怎麼去我就不知道了。“

“這樣啊,那罕蘭河要怎麼走呢?“年輕人略微失望,退而求其次。

“走罕蘭河的話,出了峪口朝東順河走,遇到第二條岔流時朝小河去就是了,不過,娃啊,你去哪幹嘛?據說那村邪乎得很?“

“邪乎?不知是怎麼個邪乎,老人家能給我說說麼?“年輕人搬過一個木墩,扶老人坐下。

老王渾濁灰黃的眼睛閃過一絲戒懼,沉聲道:“聽往來捉野棒槌(野人參)的漢子說,那地兒不但山林中有詭異黑影,水潭裏也不幹淨,總之咋呼事不少,聞著風兒的人都不願去“

說著看了看佇立側麵,麵目清秀,白皙若病的年輕人繼續道,

“娃啊,看你也是生活安逸的人,最好還是別去什麼桃伊村了。“

“多謝老人家關心,我曉得啦。“

老王聽他語氣有些不置可否,歎一口氣,也不再多談,起身到內屋櫥櫃中捧出一方鐵盒,起開蓋子,取出十數張一角紙幣,約摸有一塊多錢遞向年輕人,語重心長道:“娃啊,這些錢你拿好,可別到處使銀元了,免得惹著麻煩。“

“使不得,老人家快些收回去,得了消息豈能再拿您的銀錢。

“年輕人連連擺手,不肯接錢。

對方去拉他的手,年輕人抗拒幾下還是將手伸了出去,老王隨即把角幣塞進他手心,合上手指,不容置喙道:“叫你拿著就拿著,矯情個啥!你要不收,俺也不要你的大洋了。”

見老人執意要給,年輕人扭他不過,便收下那疊紙幣,拱手道:“如此真是多謝您老了!”

“哈哈,這才對嘛,出門在外的客氣個啥?“

對方收了錢,老王眉頭舒展開來,哈哈笑道,

“對了,娃啊,這事可不好到處去說噶“後麵一句語氣頗為凝重。

年輕人聽後正色道:“老人家放心,小子曉得輕重,絕不辜負您老的苦心就是。”

“這便好,這便好,哈哈,你這娃娃要得”老王聞言眉頭益展,臉上笑容更盛,

“可吃好了麼?要不再來兩個饅頭?“

“好了好了,我還有事,就不在這耽誤您老做生意了“

年輕人再次拱手,踮腳整了整背包,轉身邁步出了內屋,準備離開。

老王亦趨步跟送,嘴上挽留著,“說啥耽誤不耽誤的,不就賣點麵食嘛,再說你不也是客人麼?“

年輕人在門口抬手微阻,示意老人不必再送,黑璨的眼眸越過他微微佝僂的肩背,猶如實質般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麵桌上的抹布,又快速略回到店家蠟黃的老臉上,

“老人家多多保重!“

“踏踏“的刺耳腳步聲複再響起,又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中,晨光刺破曦霧,紅日漸露微弧,河麵翻湧朝氣,石橋滿承商旅。

到得此時,屯春峪當場的集市開始熱鬧起來,店鋪紛紛開門迎客,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整個場麵如釜鼎沸騰,熱鬧非凡。

挑菜賣菜的,遊走兜售小件物什的,吆喝叫賣糖葫蘆的,比比皆是。討價還價聲,吹啦彈唱聲,嘻笑喧囂聲,應有盡有。老人,小孩,壯年,婦女,男女老幼或換新衣或攬舊服,提簍的背筐的,挑擔的扛包的,騎驢的走路的,形形色色,摩肩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