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強國,練兵,選兵,選將,擇敵,戰前、戰後,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有陳例可循。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之策。“三十六計”者,對戰之策也,誠大將之要略也。閑常論之:勝戰、攻戰、並戰之計,優勢之計也;敵戰、混戰、敗戰之計,劣勢之計也。而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六套次序。
①一切施為:一切行動。②有陳例可循:可以根據以前的事例參照執行。陳:舊的、過去的。循:依照、遵循。③厥為對戰之策:他就是對戰的計策了。厥:代詞,他的,那。策:計謀、策劃。④誠大將之要略也:真是擔任大將的要領。誠:真實的、確實的。要略:總要、要領,重要的內容。⑤次第:開始和結尾的次序。
戰爭局勢變化莫測,手段多端,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建設國家、訓練士兵、挑選士官、隱蔽敵人、戰前戰後,等等一切作為,都是兵道。
角度雖多,卻都有規律可以探究,有先例可以參照。但是其中的各種變化,狡詐奇詭、光怪陸離、不可捉摸之處,便是對戰的計策。
“三十六計”,就是對戰的計策,這也是擔任大將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平時常說的勝戰計、攻戰計、並戰計,是我方占據優勢的時候使用的;敵戰計、混戰計、敗戰計,則是在我方處於劣勢的時候使用的。
每套計策,都有開始和結尾,順序相接。六套的次序,也可以內部變化。
畢再遇抗金兵
宋朝時候,金兵經常騷擾中原,殺人放火,搶奪財物,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宋代將領畢再遇看到金人強悍,騎兵尤其勇猛,覺得對麵交戰不易取勝,而且往往會造成重大傷亡。於是他總是尋找靈巧的方法來打擊他們。
一次,宋軍與金兵又碰到了一起,畢再遇命令部隊不得與敵人正麵交鋒,但可以采取遊擊流動戰術。
敵人前進,他就命令隊伍後撤,等敵人剛剛安頓下來,他又下令出擊,等金兵全力反擊時,他又帶著隊伍跑得無影無蹤。
就這樣,退退進進,打打停停,宋軍把金兵搞得疲憊不堪。金兵想攻打又打不著,想逃跑又擺脫不了。
到了夜晚,金軍人困馬乏,正準備回營休息。畢再遇準備了許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陣地上。然後,又突然襲擊金軍。
金軍無奈,隻得盡力反擊。畢再遇的部隊與金軍交戰不久,又全部撤退。金軍氣憤至極,乘勝追趕。
誰知,金軍戰馬一天中東跑西追,已經又餓又累,它們聞到地上有濃鬱的香味,用嘴一探,知道是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這下子,這些戰馬隻顧著搶黑豆吃,哪裏還肯跑啊?
金軍拚命地用鞭子抽打,戰馬就是一步也不肯前進。金軍調不動戰馬,在黑夜中,一時沒了主意,顯得十分混亂。
這時,畢再遇調集全部隊伍,從四麵八方包圍過來,一舉擊破了這些虎狼般凶惡的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