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現代育子方法漫談

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和熱情?

對於教育孩子來說,如何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那麼,如何能行之有效呢?

維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們對新奇事物會表現出很大興趣,而這些事物很可能是家長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東西。

孩子的奇思怪想,這中間往往蘊藏著不可預測的潛能。父母對孩子的提問、質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見,應給以支持和鼓勵,將為孩子表現好奇心和滿足好奇心提供更好的機會。

為了使今天的孩子明天成為獨立而有創造性的人才,父母們必須維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他們在滿足好奇心的過程上獲取知識,把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與孩子一起學習

父母僅僅告訴孩子學業很重要是不夠的,他們應當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應隨著某些學分或文憑的獲得而結束——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知識經濟時代,人人需要終身學習。當父母們以自身激勵孩子,共同學習,那將會有良好的效果。

父母的學習熱情將是孩子的學習欲望的最佳催化劑。

角色換位法

有些家長采取壓製的方法,逼迫孩子多念書,往往適得其反;家長應該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設法使他們由被動變主動。

“我要學”,將會成為學習的真正原動力。

“角色轉換法”,還可以用在數學、計算機、語文等不同的科目裏,同時,除了上課的方式以外,還可以采取讓孩子出考題、改試卷、作業等方式。

讓孩子由學生變為老師,讓孩子教大人,這種學習方法孩子一定感到新奇、有趣。同時這種做法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它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對形成孩子良好的個性也是有好處的。

寓教於玩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當家長將孩子的學習融於娛樂之中,必然會事半功倍。孩子在快樂的同時,最易於放開思維,吸取新東西。

寓教於樂,已成為了一種學習的時尚,但有些家長還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合適的方式。

熱愛學習的孩子,首先是熱愛生活的。家長不妨多采取一些寓教於樂,寓樂於教的方式,讓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識。

孩子個性培養妙法

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就充分說明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個性的培養,隻有求大同、存小異,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

意誌品質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智商的因素外,還有較大程度取決於他的情商。情商與個性是密切相關的。

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通常而言,孩子性情浮躁,做事缺乏耐心、恒心。

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家裏情況,孩子特點,想出不同的良策來。

自製能力

現代的孩子比較任性、愛發脾氣,父母寵愛有餘,而沒有培養他們的自製能力。

當孩子任性、生氣時,得到父母的遷就、讓步,他們會更加“難招架”。孩子的性格是可以調整和改變的,父母的態度、方式很直接、很重要地影響著他們。

暗示

孩子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家裏,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一定的潛移默化作用。行動暗示法是一種勝似說話的身體語言,用行為向孩子傳達信息的方法,它能誘導孩子良好行為的出現

表情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有很多種表情。表情是從麵部或姿態的變化上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

有些父母喜歡表情嚴肅地出現在孩子麵前,認為這樣會有威信一些。慈母嚴父,這是頗為普遍的家庭現象。其實,要和孩子溝通感情,就要和孩子交朋友,建立一種完全平等的朋友似的親子關係,不應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而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華卉的爸爸高大魁梧,幼小的華卉和爸爸站著說話時,必須揚起頭來看爸爸。她覺得難受,就向爸爸提意見:我要像瞻仰偉人一樣看您,這樣不公平。爸爸很虛心,馬上就改。女兒很小的時候,他把她放在櫃子上,他站著和她交談一小時;長大一點後,他就把她放在沙發前的茶幾上,他坐在沙發上和她談;現在女兒長高了,他們倆每天中午吃完飯就坐在沙發上交談一小時。父女兩個,每天平起平坐,堅持了十一年。

華卉很喜歡同爸爸聊天。爸爸總是很投入很愉快地與她交流。在談話中,爸爸的表情很豐富。他會為華卉身邊的趣事而開懷大笑,也會為女兒童話般的敘述配以滑稽的怪臉,更多的時候,他是微笑地聽女兒傾訴,或者微笑地與女兒交流……女兒會俏皮地模仿爸爸做出的各種怪臉,會細細回味爸爸快樂著自己的快樂,爸爸的微笑會讓女兒在任何一個時候都能獲得力量和信心。

父母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卻未必將能愛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含蓄、深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情達意是生活的藝術。孩子很珍惜父母發自內心的愛的表情。當父母為兒女的可愛而欣喜時,不妨在表情中流露出來。孩子在迷茫、困惑時,父母微笑地去鼓勵,會使孩子重新獲得信心和智慧。父母的表情,對於年幼、敏感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動作

孩子很需要也很喜歡來自父母的動作語言。有一位9歲的小女孩記載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即每天晚上小女孩睡覺前,媽媽常常在她的小臉上親吻一下。她寫道:“如果晚上睡覺時媽媽親親我,我就會像一個小公主地似地驕傲。我會高高興興地睡覺,可如果媽媽忙,忘了吻我,我就一直做夢,有時甚至不敢入睡。”

一個親吻、一下撫摸,動作雖然輕巧,但留給孩子的是一種難得的慰籍、一種愛護、一種親情、一種美好。這是一種傳遞關懷、鼓勵和情感的特殊語言。也許僅僅一個愛撫的輕巧動作卻可以給孩子很大的鼓勵,讓孩子變得勇敢和堅強。有時一個微小的動作勝過一大堆苦口婆心的話語。

家長與自己的孩子,可以多采用奇妙的身體語言交流。當孩子成功的表演結束時,當孩子傷心落淚悲憤難忍時,來自父母的握手、擁抱、緊緊地體貼甚至大力地拍打,都會有豐富的情感信息傳達。

當父母學會並善於運用不講話而準確、細致地表達出對孩子的鼓勵、喜愛和批評、厭惡等豐富情感詞彙時,家庭將更為溫馨、美好。

①民主化

年輕的父母體會到傳統教養、教育方法的弊端後,願意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同孩子進行親切、有趣對話。

民主型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就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群群喜歡媽媽,媽媽幫他洗腳時,他忽然說要玩“藏貓貓”,媽媽隨口順著話題說:“那麼,誰藏,誰找呀?”“你藏,我找!”“好,我藏到月亮上去,看你怎麼找?”

民主的父母不是將孩子當作聽的對象,而是給他說和問的空隙,雙方對話交談的方式要比成人獨自連貫講述給孩子聽的效果好。孩子的想法、語言有時不太連貫,需要父母去選擇他感興趣的話題,發問或簡短講述,激起他對話的興趣。

孩子將父母視為朋友,他將會隨時發問。

父母要善於捕捉孩子的思維,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去啟發誘導,從而發展他的思維能力,豐富他的知識,同時,孩子會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裏感受愛的教育。

幽默化

家庭的美滿幸福是眾人所希望的,幽默會讓你的生活充滿快樂、情趣和美好。家庭裏有了幽默會使夫妻更恩愛,會使父母與孩子交流得更輕鬆、愉悅。

有時,孩子會很任性,父母嘔心瀝血地教導未必能生效。如果父母用一種幽默、有趣的方式去幫助孩子,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庭很需要幽默感,幽默的語言是生活中的潤滑劑。幽默是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鄭日金是一位富有幽默口才的父親,有一次看書很困,眼鏡未脫就睡了。醒來後小女孩問怎麼睡覺還戴眼鏡,他詼諧地說:“爸爸做夢也看書,不戴看不清啊!”孩子笑了。寓理於趣,激勵孩子潛心學習。

幽默是一種智慧和藝術,同時,它又可以俯拾皆是,家庭裏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使它帶上點幽默味。孩子將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也變得談吐不凡、出語驚人。

幽默型的家庭其樂融融,孩子的想象力、思維反應能力及知識的積累程度都會得到很好的發揮和長進。

書信化家庭語言

書信交流是有益的溝通方式,有些話語適宜於用書麵語言去表達,書麵語言更易於觸動人的靈魂。心靈一旦被觸動,便能充分釋放出無窮無盡的潛能,就能做出許多使自己都很驚奇的事來。特別是孩子上了中學,學習緊張,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而父母當麵教育她的時機也少了,而且有些總是當麵談分寸不易把握,效果反而不好,因而書信交流,平心靜氣,思路清晰,條理完整,成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絕好方法。

書信交流,這種無聲的家教方式,細致入微,能觸動孩子的思想,開發她的智力潛能,激發其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同時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無拘無束充分表達心中喜怒哀樂的途徑,又鍛煉了孩子文字表達能力。

鼓勵詞

父母的眼神、評價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家庭裏,父母常對孩子說:你能行,你不錯,你真能幹……孩子會變得更為自信、快樂、成功

鼓勵的話語有很多很多。當孩子不敢一個人去上學時,父母可以告訴他,他們相信他是一個小男子漢了!美好的信任會使孩子增添信心和勇氣;當孩子考試失敗時,父母不妨找出孩子的聰明之處,鼓勵孩子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當孩子有一些興趣愛好時,父母的鼓勵或許能造就一個人才,優秀的人才。

總之,鼓勵的方式有許多種,隻要表達出“真能幹”,“挺不錯”意思就可以了。

選擇詞

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卻有逆反心理。其實,隻要在家庭多運用一些選擇詞就會使親子關係得到較好的改善,同時也會使父母生活得更為輕鬆。

孩子同成人一樣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權利。當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去考慮時,孩子就體驗了被尊重的感覺。他會珍惜自己的權利,做一個認真的回答,而不是任著自己的性情去做事。

選擇詞有很多很多,比如:可不可以,不應該,是不是,好不好,有沒有……

父母都知道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有效且深入的交流未必是家長都已做到的;其實,隻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尊重,多運用一些選擇詞,就會獲得頗為理想的效果。

建議詞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望子成龍,以致於可能會出現恨鐵不成鋼的局麵。有的父母會挑剔孩子,甚至會不斷地嘮叨孩子的不足之處。

明智的父母不會去責難孩子,發現孩子的欠缺時,將進行委婉的建議,用這些詞語去說:如果、不妨、試一試、或者等。

父母用平等的心態去建議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裏已包含了一定的暗示,同時,又給予了孩子決定權。當一個人能自己決定了,就會更負責任。由於孩子有不太成熟、不太周全的一麵,父自有必要建議孩子。同時,孩子是一個自然人、社會人,父母要在建議之後,讓孩子自己去比較、考慮、決定。

父母用探討、商量的方式去交流,會贏得孩子的認同,並且會使家庭氣氛頗為融洽。其實,要做到這些並不難。父母隻要有尊重孩子的心態,用朋友式的語氣交流,人情人理的話語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孩子會認真地琢磨父母的“如果”、“試一試”、“或者”等等建議詞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