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蔬菜烹調加工和食用知識
第一節 蔬菜的營養特點
蔬菜是植物性烹飪原料中重要的一大類群,通常是指可以用來製作菜肴的植物。它包括高等植物類,菌、藻類及地衣類等。
我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提供了豐富的蔬菜品種,並以質量好而聞名於世。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主要的副食品,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在菜肴中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某些蔬菜還含有芳香辛辣成分,具有調劑口味的作用。
一、蔬菜的營養成分
我國的蔬菜品種繁多,因此所包羅的營養素也比較全麵。但因各種蔬菜的種類、產地、季節、栽培、管理等方麵的不同,所以在營養素的組成、含量上也有差別。
1.水
蔬菜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大多數蔬菜含水65~90%,含水量是檢驗蔬菜質量的主要指針。蔬菜鮮嫩多汁,其質量就好。蔬菜中的營養成分,大多數溶於細胞液中,因此在烹調時要盡量防止水分的流失,以保持營養成分。但是,含水量多的蔬菜不易儲存,易腐爛變質,蔬菜的水分也較易蒸發,所以在保管時要注意溫度對水分的影響。
2.礦物質
蔬菜中含量較多的礦物質是鈣、磷、鐵、鉀等。白扁豆、白菜、雪裏蕻、莧菜、芫荽、芹菜、香椿芽、蘿卜、銀耳、海帶等這些蔬菜含鈣量較高,比肉類、穀類、果品(柑桔除外)的鈣含量要高達幾倍甚至十幾倍以上。
含鐵較多的有豌豆、雪裏蕻、莧菜、芹菜、香椿芽、大白菜、木耳、香菇等,這些蔬菜含鐵量比肉類、果品高達兩三倍以上。
含磷較多的有黃豆芽、毛豆、馬鈴薯、山藥、冬筍、小白菜、雪裏蕻、莧菜、菠菜、芫荽、芹菜、韭菜、青蒜、蔥、薺菜、香椿芽、冬瓜、辣椒、蘑菇、木耳等。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含有一定的磷。蔬菜含磷量比果品高,但比水產品、肉類和穀物低。
含鉀較高的有韭菜、莧菜、芹菜、油菜、菜花、薺菜、香椿芽、芫荽、黃花菜等。
3.維生素
蔬菜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
蔬菜是供應人體所需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含維生素C較多的蔬菜有辣椒、香椿、苦瓜、韭菜、青蒜、藕、小白菜、菠菜、大白菜、白蘿卜、大蔥、莧菜、茴香苗、蕹菜等。
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有胡蘿卜、芫荽、菠菜、小白菜、韭菜、蕹菜、番瓜、莧菜、茴香苗等。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蔬菜幹物質的主要成分,包括糖、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這其中的糖不是蔬菜的主要成分,蔬菜中含糖量比較少。含糖量比較多的蔬菜有胡蘿卜、番瓜、洋蔥等。澱粉含量較多的蔬菜主要是薯類,如馬鈴薯、山藥、芋頭、慈菇和豆類蔬菜。
纖維素是構成蔬菜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多存在於蔬菜的梗中。纖維素有較高的穩定性,能起到保護蔬菜的作用,所以表皮厚的蔬菜易貯存。但維生素素含量高的蔬菜,肉質粗糙,皮厚筋多;反之則細嫩多汁。
5.有機酸
蔬菜中蕃茄含有較多的有機酸,有機酸主要指蘋果酸、檸檬酸,其他蔬菜有機酸的含量較少。有些菜蔬和菠菜、竹筍等含有較多的草酸、鞣酸,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生成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在烹調前可用開水焯一下,以除去大部分的草酸。
6.揮發油
揮發油主要存在於某些具有芳香辛辣氣味的蔬菜中,如大蒜、蔥、薑、洋蔥、蘿卜、芹菜等。這些蔬菜的成熟度越高,揮發油的含量就越多,氣味就越濃。
揮發油具有刺激食欲,幫助消化、殺菌、解腥等作用。
7.色素
蔬菜之所以具有各種顏色,主要是因為所含色素的原因。蔬菜中的色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葉綠素。葉綠素是形成蔬菜綠色的色素,是由陽光照射下產生的。在綠色蔬菜中葉綠素含量較高,如菠菜、油菜等。葉綠素具有不穩定的性質,不溶於水而溶於酒精,很容易被氧化和被酸、熱破壞,變成暗綠色或黃綠色。
②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主要有西紅柿紅素、胡蘿卜素、葉黃素、椒紅素等。這些色素能顯示出紅色、黃色、橙紅、橙黃等色,當蔬菜進入成熟階段,葉綠素減少,這些色素含量便增加。類胡蘿卜素主要存在於胡蘿卜、西紅柿、紅辣椒等蔬菜中。
③花青素。花青素表現為藍、紅、紫的顏色,如茄子的紫色。
二、蔬菜的營養對人體的作用
大多數蔬菜屬於堿性食品,因此蔬菜對保持人體體液的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蔬菜是人們獲取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隻要經常食用蔬菜,就能保證正常的需要。
蔬菜中含有多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如纖維素、維生素A、C及大蒜中的某些成分都有較好的抗癌功效。
茄子、芹菜等具有降低高血脂、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作用。竹筍、菠菜、芹菜、韭菜等有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的作用。薑有健胃、驅散風寒的作用。近年來風靡世界的蘆筍,對早期癌症有一定療效。菌類中蘑菇、香菇含有多種氨基酸,尤其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都具備,而且味道鮮美,其中的多糖體還有抗癌作用。木耳、銀耳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還有減低血液凝塊,防止冠心病的作用。黃瓜、冬瓜有減肥、美容作用。
第二節 新鮮蔬菜的初步加工
在日常膳食中,蔬菜是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等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而且還含有能促進人體腸胃蠕動以利於排泄的維生素。蔬菜是烹製菜肴的重要原料,既可作為各種菜肴的輔料,用以點綴、襯托菜肴的主料(如炒蝦仁中配以碧綠的青豆),又可作為菜肴的主料,單獨製作某些菜肴(如“辣白菜”,“生煸草頭”、“蘑菇菜心”、“油燜筍”等),甚至還可以用蔬菜製作“素齋”筵席。
新鮮蔬菜品種繁多,可供食用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可食用其枝葉,有的可食用其根莖,有的可食用其種子,有的可食用其花、皮。必須根據原料的不同性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使加工出來的原料適應烹調和食用的需要。
一、新鮮蔬菜初步加工的原則和質量要求
1.按規格整理加工
按照原料的不同食用部位,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整理加工蔬菜,去掉不能食用的部位。如葉菜類必須去掉菜的老葉、黃葉、老根等,豆類要摘除豆莢上的筋絡或剝去豆莢等。
2.洗滌得當,確保衛生
蔬菜上的蟲卵雜物必須去除幹淨,在洗滌時采用的方法必須正確、得當,例如有的蔬菜要掰開洗,不使汙物殘留在菜心、菜葉中。
對蔬菜還應做到先洗後切。蔬菜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如先切後洗會使刀口處流失較多的營養成分,而且也增加了細胞的汙染麵積,因此在保證菜肴風味特色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做到先洗後切。
由於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大多使用農藥,因此須反複衝洗幹淨才能烹調食用,以確保食用者健康。
另外,蔬菜洗滌後應放在瀝水的容器內,並排放整齊,以利於切配加工。
3.盡量利用可食部分,做到物盡其用
蔬菜在初步加工時,應盡量利用可食部分。如萵筍,人們通常食用莖部,實際上萵筍葉子同樣可以食用,口味與生菜相似。又如青菜,其菜心可做菜肴,菜幫則可用來製餡等。總之,應做到物盡其用。
二、新鮮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及實例
1.葉菜類
以鮮嫩的菜葉與葉柄作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葉菜類蔬菜。常見的葉菜有大白菜、小白菜、菠菜、韭菜、芹菜、生菜、卷心菜、青菜等。其初步加工步驟是:
①摘剔新鮮蔬菜在初步加工時,首先應摘除老根、黃葉、老葉等不能食用的部分,並剔去和清除沾在菜上的泥沙和雜物。
②洗滌新鮮蔬菜必須用水衝洗幹淨。一般用冷水,也可根據情況用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洗滌。
③用冷水洗將摘剔整理後的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定時間,洗去菜上的泥沙等汙物,再反複衝洗幹淨。
④用鹽水洗夏秋兩季的蔬菜上蟲卵較多,用冷水洗一般不易清洗掉,可將摘剔整理後的蔬菜放在濃度為2%的食鹽水中浸泡5分鍾,使菜蟲因足上的吸盤收縮而脫落,然後再用冷水反複洗淨。
⑤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洗冷拌食用的蔬菜不再經過加熱處理,為了殺菌消毒,蔬菜在冷水中洗淨後,通常用常度為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分鍾,然後再用冷開水衝去溶液。
下麵是菜心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摘剔——刀工整理——洗滌。先切除青菜的老根,剝去黃葉、老葉等不能食用的部分,留下菜心,然後用刀順菜心根部邊旋轉邊削一周,修成橄欖狀。再放在水中浸泡,洗滌幹淨。
2.瓜類
以植物的瓜果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瓜類蔬菜,常見的品種有番瓜、絲瓜、冬瓜、黃瓜等。
①冬瓜、番瓜等可去除外皮、由中間切開,挖去種瓤,然後洗淨。
②嫩黃瓜隻要用清水洗淨外皮;質地較老的黃瓜可將外皮和種瓤去除後,再用清水洗淨。
下麵是絲瓜初步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去皮-洗滌。質地較老的絲瓜,光用刨刀刨去皮,然後放入清水衝洗幹淨;質地較嫩的絲瓜先用小刀刮去表麵綠衣,再衝洗幹淨即可。
3.根莖類
以肥大脆嫩變態的根莖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根莖類蔬菜,如茭白、竹筍、土豆、竽艿、山藥等。
①竹筍、茭白等帶有毛殼和皮的原料,先去掉毛殼,根和外皮,再洗滌幹淨。
②土豆、山藥、萵苣等帶皮原料,用刀削去外皮,洗淨後,浸沒在清水中備用。
根莖類蔬菜中,大多數原料含有鞣酸(單寧酸),去皮後容易氧化變色,因此在初步加工處理後要立即浸沒在水中,以防變色。
下麵是冬筍初步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去殼——修理——洗滌。先將冬筍的外殼去除,再用刀切去筍的老根,並修除筍衣及老皮,用水洗淨。
芋艿初步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去皮——洗滌——清水浸。用刀刮去芋艿的外皮,放在冷水中邊衝邊洗,洗去白沫、汙物後,將洗淨的芋艿撈出,浸沒在清水中備用。
4.豆類
以植物的莢果和種子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豆類蔬菜,如豌豆、刀豆、毛豆、荷蘭豆、扁豆等。
①食用莢果的豆類,應先摘去蒂和頂尖,撕去兩邊的筋,然後洗淨,如刀豆、荷蘭豆、扁豆等。
②食和種子的豆類,應剝去外殼取出豆粒,衝洗幹淨。如豌豆、毛豆等。豆粒剝出後如不立即烹調,應放在開水鍋焯水,並用冷水衝涼,以防豆粒變色、變質。
5.茄果類
以植物漿果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茄果類蔬菜,常見的品種有西紅柿、茄子、辣椒等。
①西紅柿先洗淨表皮,再用開水略燙後,剝去外皮(應注意有的菜肴要求不去皮,如“荷花鮮奶”中製作荷花的西紅柿就不可去皮,否則西紅柿肉太軟,荷花立不起來)。
②茄子去蒂並削去硬皮,洗淨即可。
③辣椒去蒂、籽瓤後,洗淨。
6.花菜類
以植物的花作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花菜類蔬菜,如黃花菜、西蘭花、韭菜花、菜花等。
①黃花菜去蒂和花芯後洗淨,用沸水焯水後,再用冷水浸洗。
②韭菜花洗淨後用鹽醃製。
下麵是菜花初步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去莖葉——洗滌——初步熟處理。用刀修去菜花的莖葉,洗淨後放入開水鍋中煮片刻,隨即撈出浸入涼水中備用。
7.食用菌類
以無毒菌類的子實體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稱為食用菌類蔬菜,如蘑菇、平菇、草菇、金針菇、猴頭菇等。初步加工方法是去掉根和雜物後洗滌幹淨。
下麵是金針菇的初步加工的實例。
操作過程:去根——洗滌。先切除金針菇質地較老的根部,揀去雜物後,放在清水中浸泡片刻,然後衝洗幹淨。
第三節 常見蔬菜選購清洗加工
一、蔬菜的選購
1.購買蔬菜的竅門
①運用“色彩價值學”。所謂的“色彩價值學”僅指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的有關蔬菜的價值與色彩規律:蔬菜的顏色與其本身的營養價值基本上呈正比關係。即隨著蔬菜顏色由淺白至淡黃至翠綠的逐漸過渡,其營養價值越來越高。
因此,除了品嚐口味的選擇以外,在買菜時可盡量購買綠色蔬菜,如芹菜、菠菜、柿子椒、油菜、韭菜、豆角等;其次購買胡蘿卜、西紅柿、西葫蘆、南瓜、紅薯等淺綠或暖色蔬菜。當然,並非說像冬瓜、白藕、茭白等淺白色蔬菜價值不高,這隻是相對而言。
②查體觀色。購買蔬菜時要查體觀色,給蔬菜以整體上的評價和估計。如色澤鮮嫩純正,外表光亮、整潔、鮮靈,大小長短粗細適宜,菜葉舒展肥厚,菜體飽滿充實,軟硬適度,含水充足,無表皮潰破流湯,無萎蔫老葉黃葉,聞菜時無怪味異味,看菜時無不舒服感,摸菜時未感到捆在中間的蔬菜似在“發熱”等等。
③有點蟲眼也無妨。有的讀者不愛購買帶蟲眼的青菜,其實,有蟲眼或被蟲咬過,其質量未必很差。因為任何一種農作物都遭受蟲害蟲咬的可能,如果所購蔬菜連一個小蟲眼都沒有,說明極有可能在該蔬菜的成長期間噴施了過量的農藥。食用這種蔬菜,便有在吸收營養成份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吸收農藥毒素的可能,所以買菜時,若菜葉上有點蟲眼也無妨。
2.怎樣挑選香菇
挑選香菇首先應當鑒別其香味如何,可用手指頭壓住菇傘,然後邊放鬆邊聞,以香味純正的為上品,傘背以呈黃色或白色為佳,呈花褐色或摻雜黑色則為次。
二、蔬菜的清洗加工
1.怎樣發木耳
①熱水發木耳。木耳是菌類植物,用熱水發木耳,時間短,水不能充分浸透到木耳中去,半公斤幹木耳隻能發3公斤左右水木耳。用冷水發,時間長,水漸漸浸透到木耳中去,不僅可使木耳恢複到生長期的半透明狀,而且可以發出4公斤左右水木耳,吃起來鮮嫩脆爽。熱水發的木耳,吃起來軟綿發粘,不可口。
②米湯發木耳。木耳營養豐富,是佳肴中不可缺少的配料。怎樣使幹木耳泡發的又快又好呢?巧用米湯能幫忙。方法是:將稀米湯放入鍋內燒沸,放入木耳,加蓋,二十分鍾後關火,撈出木耳,用涼水衝涼,擇洗幹淨。用這種方法泡發木耳,可使木耳肥大、鬆軟,味道鮮美。
2.怎樣發蘑菇
蘑菇營養豐富,是佳肴中不可缺少的配料。怎樣泡發蘑菇才能又快又好呢?巧用白糖能幫忙。方法是:將盆裏倒入40℃左右的溫水,放入二三匙白糖,攪勻溶化後放入幹蘑菇,約十餘分鍾即能泡開食用。用溫糖水泡發的蘑菇,不僅保持了蘑菇特有的營養和香味,而且因蘑菇中浸進了糖液,其味道更加鮮美。
3.怎樣發筍幹
筍幹是烹飪佳肴不可缺少的配料。怎樣才能使筍幹泡發好呢?巧用淘米水可幫忙。方法是:把筍幹放入泡米水中浸泡,要勤換水,直至泡軟脹發再撈出,去掉老根,洗淨切絲或切片,再放入鍋中,加水,煮沸10分鍾後,放入冷水中備用。
4.怎樣發玉蘭片
玉蘭片是烹飪佳肴不可缺少的配料。怎樣才能使玉蘭片泡發好呢?巧用淘米水能幫忙。方法是:先將玉蘭片用開水浸泡10個小時,再入鍋煮沸,再改用小火煨30分鍾,離火後繼續泡發10小時,待玉蘭片脹發後漂去黃色,用淘米水煮10分鍾,撈出後用開水泡,直至發好為止。
5.巧去板栗皮
板栗好吃,內皮難去。巧妙的方法是:先用刀將板栗的外殼剖開剝掉,再把板栗放在開水中燙5分鍾,取出放入冷水中泡三五分鍾,撈出後就很容易把板栗皮剝掉了。
6.巧去西紅柿皮
製做西紅柿的菜肴一般都要去皮,西紅柿去皮的巧妙方法是:將西紅柿洗淨,放入盆裏,用開水燙一下,撈出後放入冷水中,用手很容易就能將皮剝掉。
7.巧去山藥皮
用刀去山藥皮,粘液容易粘到手上,使人感到發癢難受,既麻煩又浪費。巧妙的方法是:先將山藥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煮3分鍾左右,取出後晾涼,即可順利剝掉山藥皮。不過,應注意蒸煮不要過了頭,以免山藥變爛(爛了也不好去皮)。也可以用方頭竹筷子刮山藥皮。
8.巧去蓮心皮
蓮子好吃,但去皮費時。巧用食堿能幫忙。方法是:在鍋內倒入適量的水,加熱後放入少許食用堿,攪勻後放入蓮心,邊加熱邊攪動,約10分鍾左右,蓮心皮開始皺起,即可撈出,倒入冷水盆內,用手搓揉,蓮心皮就都掉了。
9.巧剝蠶豆皮
剝蠶豆皮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巧用食堿能幫忙。方法是:將幹蠶豆放入盆裏,加一點食用堿,倒入開水悶1分鍾左右,蠶豆泡軟後皮就很容易剝掉。然後把去皮的蠶豆用清水衝洗一二次,以去掉堿味。
10.快速剝毛豆法
將毛豆衝洗幹淨,倒進鍋裏煮開以後悶上3分鍾,而後倒入冷水盆,改“剝”為“擠”,1.5公斤毛豆隻用20分鍾就脫殼完畢,與生剝的沒有什麼兩樣。
11.巧剝大蒜皮
人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大蒜,剝起蒜皮挺費工夫。巧妙的方法是:先將大蒜洗一下,放在案板上用刀拍幾下,蒜瓣就脫離了蒜皮。也可將大蒜放在溫水裏泡三五分鍾,取出後輕而易舉地就能把蒜皮去掉。
12.巧除豆腥味
豆腐營養豐富,但吃起來往往有豆腥味。巧妙的辦法是:食用前,將豆腐切好,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再烹製。開水焯後的豆腐,既可去掉豆腥味,又可避免豆府在烹調過程中破碎。
食用黃豆芽時,可先用開水焯一下,炒時如果放點米醋,即可除掉豆腥味。
13.巧除蘿卜氣味
蘿卜好吃,但常常有一股氣味令人不悅。巧用蘇打能解除蘿卜味。方法是:將蘿卜洗淨切好,放入適量的小蘇打抖勻,然後再製菜肴,吃起來就不再有那股蘿卜味了。使用小蘇打的量為每300克蘿卜用1克小蘇打。
14.巧除菠菜澀味
菠菜含有多種維生素,是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蔬菜。但菠菜做的不好,有時會產生一股澀味。除掉菠菜澀味的巧妙辦法是:將菠菜擇好洗淨,放入開水中燙一下立即撈出,然後再加工製作,菠菜的澀味就沒有了。
15.巧除圓白菜異味
圓白菜(卷心菜)是人們十分熟悉的大眾菜之一,其保健作用強於其他蔬菜。但吃起來常感到有一種異味。巧用甜麵醬能除掉。方法是:在炒圓白菜時,除了放入其他作料以外,再調入適量的甜麵醬,圓白菜特有的異味就除掉了。如果能配以韭菜同炒,其效果就更好了。
16.巧除柿子澀味
柿子未經加工處理,澀味很重,不能食用。巧用白酒能除掉澀味。方法是:在柿子表皮上均勻地噴灑白酒或酒精,然後裝進塑料袋或其他容器裏,封好口,約四五天柿子便可脫澀,就能食用了。
17.巧煮玉米棒
秋天,人們都喜歡煮玉米棒吃。可是,有的人吃完老玉米後,出現腹部不適,甚至出現腹瀉。巧用食用堿能幫忙。方法是:在煮玉米棒時,加一點食用堿,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了。因為,老玉米中含有豐富的尼克酸,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和利用。而在煮玉米棒時加點堿,使尼克酸發生化學反應,由結合型轉為遊離型,人體就容易吸收利用了。
18.巧拌涼菜
夏季,人們都喜歡拌些涼菜吃,可有的涼菜味道不夠鮮。怎麼辦?巧用啤酒能幫忙。方法是:在拌涼菜時,把應放的調料都放完以後,再加入50克啤酒,拌勻,可增加涼菜的品味。
19.洗滌蔬菜的竅門
1.用淡鹽水洗菜。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常常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為了消除蔬菜表皮殘留的農藥,使用1%~3%的淡鹽水洗滌蔬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秋季收割的蔬菜,往往在菜根部位或菜葉背麵的褶紋裏躲藏著各種小膩蟲。用淡鹽水洗菜,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除去,而且能使發黃的菜葉略有返綠。
2.用淡醋水洗菜。電冰箱並不是保鮮箱,若從冰箱中取蔬菜因貯存時間較長而顯得發蔫,可以向洗菜盆內的清水中滴3~5滴食醋,五六分鍾後再將菜洗淨,洗好的蔬菜將鮮亮如初。
20.巧洗蕃茄二法
①將底部劃十字,放入沸水中燙五六秒鍾,立即取出浸入冷水,即可輕易地從十字形部位剝皮。
②如果隻有一二隻番茄,可用叉子插入帶部,底部劃十字,然後放入沸水中燙一下,再泡入冷水,即可輕易去皮。
21.巧洗芋艿
將芋艿削皮,放入醋水中煮四五分鍾,立即撈起泡水,即可去除粘液。削過芋艿的手發癢,可在火上烘一烘,即可止癢。
22.巧洗豆腐
有小水流衝洗,在水中泡半小時,去除澀味。如把豆腐浸在淡鹽水中,不會變質。
23.巧洗生薑
洗生薑時,最好不要去皮,若去皮,調味效果會減半。薑可以研磨、剁碎或擠成薑汁食用,宜連皮一起食用。
24.怎樣清洗鮮蘑菇
蘑菇表麵有粘液,使泥沙粘著,不易洗淨,洗蘑菇時,水裏先放點食鹽攪拌,泡一會兒再洗,就很容易把泥沙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