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天,欣編織的五彩泡沫被榮的無情徹底粉碎了:許多跡象表明,榮在慢慢地從與欣的關係中抽身出來。而在此前,欣從來也不懷疑榮對她的感情。當然,這在我看來是她不願意麵對現實,一味地依賴幻想來保護自己的心靈不受傷害,或者說欣在與榮的關係中需要奉獻。從那時起,榮不再迅速地回應欣的尋呼,劇情逐漸發展至高潮並定格:欣然後碰到榮與另外一個女孩在一起,可以想象,5年來的日日夜夜在這一瞬間灰飛煙滅,在心中精心構築的愛巢在這一瞬間轟然倒塌。
有一首歌唱道:城市裏有一顆破碎的心。欣就是那顆破碎的心,我為欣感到心痛,但欣告訴我說,一旦情緣已絕,塵埃落定,她內心反而有一種5年來從來沒有過的輕鬆感。
為什麼呢?愛,不是那個愛
聽完欣的故事,我發現欣與榮的關係非常特別,他們不大像一對戀人,從一開始,欣就在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而榮則不折不扣地好似一個沒長大還需要媽媽的、總在要賴調皮淘氣的小孩。
欣的敘述不斷證實了我的感覺。
5年來,欣做了三次人流手術,三次,都是欣一個人獨自去的醫院,她好羨慕別的女人有人前呼後擁,欣說她想把兩人的關係調整為隻有情感上的心心相印,不要性欲,可榮做不到,每次,急切的榮甚至省略了耳鬢廝磨的前奏,直奔主題。每次,欣都用醞釀了很久的堅決來拒絕榮,這個時候,榮並不停止他的動作,嘴裏每次都幾乎說著同樣含糊不清的話:“我知道,我知道,我需要你,我需要你。”欣十分清楚這些話的意思,“我知道”是說榮了解欣的感覺,他曉得欣不喜歡這樣,“我需要你”,榮說過類似的話,他把欣比作加油站,“你是我的加油站”,欣一直為這句話所感動。欣有時心中也掠過~道陰影,榮好像是專門衝著性欲而來的。但欣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她猜想,如果兩人整天待在一起,性欲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就顯得很小了,那陰影不過是兩人不能長相廝守造成的錯覺。這樣想時,那陰影便化解,便煙消雲散了。
一絲怨艾隻在欣的眼睛中停留了短短的一瞬,很快,欣的眼睛複又蒙眈,她又在眺望未來,她像在哺哺自語:“我多想榮給我一個晚上,他整晚抱著我,不幹別的。”
我把欣拉回到現實,我問她:“在生活中誰可以這樣抱著你?”
欣笑了,說那肯定是父親。
看起來,一方麵欣需要父親的關愛,這使她下意識地撲向一個成熟男性的懷抱,另一方麵欣又表現出豐富的母愛,5年來她以堅韌的母性縱容著一個不斷索取的兒子。從這兩方麵,我們都看不到欣作為~個現實的妻子或者情人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這隻能從欣的童年裏尋找答案。
欣的媽媽很愛自己的丈夫,很細心地照料他,家務活全包了不說,還給丈夫擠牙膏。打洗臉水、打洗腳水,按欣的說法是,“整個像個日本女人”。可欣的爸爸並不領情,他不喜歡待在家裏,家裏的板凳好像都長了刺,一有時間,他就找各種借口往外邊跑,在鄰居或朋友家裏談天說地。欣的媽媽很氣惱,但再怎麼無微不至也不能把他拴在家裏。她沒有耐心了,憋著的火沒處發泄,便總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尋釁吵架。可愈吵愈糟,欣的爸爸更不願待在家裏了,欣說:“當時我想,要是我的話我就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