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最後的抉擇(1 / 3)

述律平早就在思考耶律德光之後由誰來繼承契丹皇位的問題了。930年,在述律平的授意下,耶律李胡被當皇帝的二哥耶律德光冊封為壽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弟是儲君才會有的封號,而耶律德光本人就是自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即位為帝的,顯然耶律李胡被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兩個頭銜都在明確無誤地向世人表明,耶律德光的三弟,也是他唯一的親弟弟,是帝位的合法繼承人。這一年耶律李胡19歲。

與中原漢人的皇位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不同,草原民族的權力交替往往實行兄終弟及製度,由弟弟們按年齡大小依次來繼承長兄的位置,直到最小的弟弟去世後,才將權力重新傳回到長兄的兒子手中。因此,耶律德光的這一安排雖然在漢人看來比較奇怪,但卻符合草原民族的舊俗。

可是,述律平偏愛的小兒子耶律李胡卻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人,稍不如意,就要在人臉上刻字,甚至幹脆處死。據說,耶律阿保機生前很不喜歡這個小兒子,有一次他悄悄地去觀察三個兒子的睡姿,發現耶律李胡縮著脖子趴在被窩中,於是得出結論:“這個小兒子是我的兒子中最差的。”

但耶律李胡卻是述律平的最愛。疼愛小兒子,似乎是所有女人的天性。所以述律平希望在耶律德光之後由耶律李胡來繼承皇位。因為她擔心自己等不到那一天,所以才早早就讓耶律德光確認了李胡的繼承人身份。但事情的發展卻出乎述律平的預料,耶律德光病死於軍中,使事情發生了述律平無法操控的變化。

耶律德光的死,引起軍中諸將的一片恐慌。21年前,耶律阿保機也是在出征渤海國的歸途中病逝軍中,結果是述律平將耶律阿保機身邊的諸位將領全部處死,送他們去追隨他們思念的先帝於地下,這一次,誰知道會不會出現相似的結局呢?軍中諸將人心慌慌,很多人在暗中串連,密謀保全自己的方法。

此時,讓國皇帝耶律倍的長子耶律兀欲也在軍中,在此之前,他已經被耶律德光冊封為永康王。《遼史》對他的評價是:“儀觀豐偉,內寬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歸之。”顯然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力。

在耶律德光去世以後,趙延壽因為恨耶律德光不肯封自己為中原地區的皇帝而發動了叛亂。他公開對人講:“我不複入龍沙矣!”意思是他不會回到契丹人的地區了。得知此消息後,耶律兀欲不動聲色地請趙延壽、張礪、和凝、李崧等漢族大臣喝酒。兀欲的妻子一直叫趙延壽哥哥,酒至半酣時,兀欲起身對趙延壽說:“你妹妹從都城來這裏了,你想不想見見她呢?”趙延壽沒有任何懷疑,就跟著兀欲進入了後帳,結果被早已守候在那裏的武士們拿下。兀欲緩緩出來對諸位大臣說:“趙延壽謀反,已被拿下了。罪隻在他一人,家屬都赦免不問。”一場內亂就這樣被兀欲消於無形,由此也可以看出其權謀和果斷。

在諸將的心目中,耶律兀欲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皇帝人選,至少同耶律李胡相比,他們更願意擁戴兀欲。可是,諸將也都知道,述律平是希望耶律李胡即位的。

耶律德光去世之後,耶律兀欲密召親信耶律安摶問計。耶律安摶說:“大王聰安寬恕,又是人皇王的嫡長子,大家肯定願意擁戴您,您現在若是不能決斷,隻怕將來後悔無及。”當時在軍中掌權的是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於是,兀欲讓耶律安摶去試探一下他二人的動向。

當耶律安摶來見北院大王耶律窪的時候,南院大王耶律吼正在這裏與耶律窪商議此事。耶律吼對耶律窪說:“皇位不可一日無主。如果我們現在派人向太後請示的話,太後肯定是要立李胡為帝。那小子暴戾殘忍,怎麼能擔當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我看,不如我們擁立永康王兀欲。”耶律窪也表示讚同。正在這時,耶律安摶來見。

聽耶律安摶說明來意之後,耶律窪跳了起來,說:“我二人正在商議此事。先帝曾想要以永康王為儲君,隻是太後不同意。現在有我二人在此,誰敢不從!我隻是擔心,我們不稟告太後,就私自擁立永康王,會招來一場內戰。”

耶律安摶說:“大王您既然知道先帝曾經想要以永康王為儲君,更何況永康王賢明仁愛,若不當機立斷,則大事去矣。如果稟告太後,太後一定會立耶律李胡,李胡的殘忍是世人皆知的,如果他即位為帝的話,國家會搞成什麼樣子啊!”

耶律吼道:“你說的是,我意已決,就立永康王。”

於是,耶律吼和耶律窪召集諸將,宣布了一個所謂的耶律德光遺詔,不外是說永康王是太祖皇帝的嫡長孫,是人皇王的嫡長子,受太後鍾愛,臣民擁戴,理應繼承皇位,可即於中京即皇帝位,等等。

宣讀“遺詔”之後,耶律窪大聲說:“永康王是人皇王的嫡長子,天人所屬,當立為帝,若有不從者,軍法從事。”就這樣,所有將軍都向耶律兀欲宣誓效忠,保駕北歸。耶律兀欲成為遼朝的第三位皇帝,史稱遼世宗,這一年兀欲30歲,耶律李胡36歲,述律平69歲。

據說,當耶律德光的遺體運到臨潢府的時候,述律平不哭,對著屍體說:“待國中大事安定,然後再安葬你。”

述律平得知耶律兀欲在軍中即帝位的消息後非常生氣,說:“我兒耶律德光南征東討,有大功業於國,應當即位的是他的兒子。你父親拋家舍業,不顧母親,投奔外國,是大逆之人,豈能立逆人之子為帝?”馬上命耶律李胡率部隊進攻耶律兀欲。述律平聲稱想立耶律德光之子,誰都知道是托辭,她想擁立的是自己的小兒子李胡。

耶律李胡兵至泰德泉,與兀欲的先頭部隊相遇,其主將是耶律阿保機的五弟、耶律李胡的五叔耶律安端,李胡二哥耶律德光的長子也在安端的部隊中,雙方在泰德泉附近展開決戰,這是一場真正的耶律氏叔侄間的內戰。結果是李胡被自己的五叔和侄子打得大敗。

述律平聞訊後趕到前線,與耶律李胡整頓敗兵,與耶律兀欲的部隊隔西喇木倫河對峙。

望著緩緩流淌的西喇木倫河,述律平的心中感慨萬千。21年前,丈夫耶律阿保機離自己而去,在經曆中年喪夫劇痛的同時,她還不得不強忍淚水來經營丈夫留下的帝國。21年後的今天,想不到的是,繼長子耶律倍之後,次子耶律德光竟然也先自己而去,在老來喪子的打擊下,以年近古稀的高齡,她還不得不親臨戰場,為了自己小兒子的帝位而與自己的長孫作戰。

惱羞成怒的耶律李胡命人將兀欲軍中諸將的家屬全部拘捕,並下令說,如果我再打不贏,就將這些人全都殺掉。

述律平沒說什麼,她在想,自己的小兒子倒是繼承了她敢殺的作風,但遺憾的是,他似乎還不明白應該殺誰。當年在扶餘城,是她下令處死了耶律阿保機的大帳皮室軍的主要將領,而後完全地控製住了政局,可是現在,如果處死這些將軍們的家屬,會起什麼作用呢,恐怕隻能堅定他們跟隨兀欲與自己血戰到底的決心罷了。同樣是一個殺字,效果卻截然不同,耶律李胡隻知道殺,他卻不明白這裏邊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