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從小生活在農村,經常跟父親到農場幹活,雖然農場的活兒又苦又累,但是亨利身上卻很早就顯露了一種天性,那就是他對機械似乎有一種天生的熱情,大大小小的農具他都想研究研究,他看到那些東西就拆開看看,為此,他沒少遭到父親的痛責。也許從父親的角度來說,那時候,他還不像現在的人那樣意識到從小就培養一種興趣是多麼重要,就像亨利在他的傳記《我的生活與工作》中所說:
“我父親並不十分認可我喜歡機器,他覺得我應當當農民。當我決定離開農場時,他差不多認為我無可救藥了。”
當然,亨利也把他這種天生的對機器的愛好帶到了學校裏。他常常利用自己的機械知識製造一些小東西,給同學們來個惡作劇,引得課堂一片混亂。
少年時代,亨利就有自己的手表了。這是一塊價值不菲的懷表,做工極為精致。亨利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他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把表拆開,把裏邊的每一個零件都拆下來研究一番,然後再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裝上去,他對這種工作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福特家的每座鍾看到亨利的時候都會發抖”,曾有人這樣說過。這位無師自通的鍾表修理工,隻用簡陋的工具就能修理任何鍾表,而且掌握各種表的工作原理,可能這就是天生的才能吧。
那時候,亨利家有一位雇工叫阿道夫,為人隨和,機械方麵的知識很豐富,他特別喜歡聰明機靈的小亨利,亨利打開的第一塊表就是他的,那可是塊金表,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你可以打開看看它。”阿道夫對亨利總是那麼有愛心,對他的好奇心從來不會壓製。小亨利高興地打開那塊金表,阿道夫就耐心地給他講鍾表的基本原理。從那以後,亨利就陷入對鍾表的狂熱愛好中不能自拔,後來他甚至想通過做鍾表實現他發財致富的美夢,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從小對機械的愛好,奠定了他以後作為機械師、工業家的良好基礎。
少年時期的亨利有一個小小的工具箱,裏麵有一塊懷表、一把小銼刀、幾把螺絲刀,還有鑷子、鋸子、螺絲、釘子、錘子和鑽孔機,等等。可能你在小時候也曾經有過這麼一套工具,見到什麼就想去敲敲打打,看看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小亨利對這些工具尤其傾注了無限的熱情,整天用它們做著各種“拆卸”、“製作”、“改進”工作。
對於自己從小就有的這種愛拆東西的習慣,亨利曾經說:“動手操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可能從書本上學會東西是怎麼製作成的,而真正的機械師應該知道每件東西都是如何製造出來的。機械之於機械師就像書籍之於作家一樣。”這就像今天的我們常愛說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怕你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那可就沒什麼創造力了。
不過,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亨利來說,他對待農活可不像他父親期待的那樣積極和熱情,在幹重體力活兒時,他總是找借口溜走,隨後,家人會發現他正在脫穀機旁邊饒有興致地看著脫穀機在如何進行工作。
雖然亨利不喜歡做農活,但他是勤奮的。他的年齡那麼小,但他的睡眠時間很少,每晚過了9點,全家人都睡了,他就偷偷地溜出去幫鄰居們修理鍾表和農具,或者一個人在房間裏修理各種廢舊鍾表,那是他從各處搜集來的。他對各種各樣的修理工作都感興趣,後來他離開了學校,除了幫父親幹農活,晚上仍然在屋子裏修理東西,早上還會起得很早去給父親幫忙。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說,少年時代的亨利都可以說是個好孩子,聰明、勤奮、助人為樂。這種美德幾乎伴隨著亨利的一生。
不過,威廉很快就意識到了亨利的創造才能,他把所有機械工具的維修和保養工作都交給了大兒子,這一方麵滿足了兒子的興趣,一方麵也解決了農場機械的維修和保養問題。
正是在這種親身體驗過程中,亨利表現出了天生的管理潛質,他總是帶頭先把東西設計好,然後站在一邊指導別人完成工作。亨利的妹妹瑪格麗特說:“他總是有能力讓弟弟和小夥伴們為他做事情。”事實上,今天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他應該知道自己最擅長什麼,把不是特別重要的事交給別人去做,這樣不是能夠大大地提高效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