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玉寶的競爭意識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合作與競爭,是當今世界舞台的主旋律之一,兩者既矛盾又相互依存。因為,21世紀的競爭已不僅僅靠個人才智去取勝,而是一種集團式的競爭,集團內部需要合作精神迎接挑戰,集團與集團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也需要通過合作,互惠互利,促進全球繁榮。但畢竟,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發展,對個人、集團、國家都是如此,因此,要使孩子成為生活的強者,必須培養競爭意識,當然,同時不能忽略合作意識的培養。
在美國,也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叫得越多吃得越多。不開口,人家以為你不需要。電視主持人楊瀾在美國學習時就遇到這樣的事,課堂上大家都爭著當導演,她想我何必跟別人爭呢,幹點別的吧。後來她發現,人家並不是覺得她是在謙讓,而是認為她沒有這個能力。當然,下次她也是當仁不讓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有許多成功、許多機會是靠自己實力去爭取而獲得的,這就是競爭。市場經濟離不開競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競爭將更加激烈,為了使我們今天的孩子能在明天更好地適應這種競爭,並力求競爭的勝利,我們有必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競爭美德和競爭能力。
教給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
引導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決心。一味追求擊敗別人,打倒對手的人,易造成不良的人際衝突,不利合作精神形成,是一種狹隘的意識,同時,一山更有一山高,總追求勝過別人,當有失敗的體驗,即不能承受,久而久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應多引導孩子與自己比較,從實際出發,根據各人的基礎,不斷取得進步,與自己的惰性作鬥爭,與困難作鬥爭,不斷超越自我,日本的幸子、中國的張海迪等生活中的強者,都是這方麵的典範。
鼓勵孩子參與集體競賽,為集體的取勝盡最大的努力。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是一種集體競爭行動,要求每個人既要發揮最大的潛能,又要互相合作協調,使整體作戰成功。目標是既要戰勝對方,但又不能損害對方,孩子從中可學到許多競爭的方式方法:公正、平等,促進孩子良好的競爭意識形成。
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勝利與失敗。有競爭的存在,必然有勝利,也肯定有失敗。勝利時,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終點永遠在前麵,失敗時,也別以為世界末日到了。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努力的方向。勝利時洋洋得意,失敗時垂頭喪氣都是缺乏良好競爭意識的體現。中國競走選手淨紅的事例可紿予我們啟發:1983年,淨紅第一次參加世界比賽,率先衝到終點,眼看冠軍到手,突然裁判宣布她犯規,結果隊友奪得冠軍,但她說:“冠軍不是我,是徐永久,隻要是中國人,都是一樣。”以後,淨紅更發奮練習,終於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教給孩子一些競爭知識。向孩子講一些動物競爭的故事;給孩子買一些競爭與發展之類的淺顯書籍;讓孩子看一些有關競爭活動的影視。運用多種有趣的形象的方式方法,教給孩子有關競爭的起源競爭與生存、競爭與發展等方麵的初步知識。因人而異,調控競爭意識。對待競爭反應較弱的孩子,要設法強化他們的競爭反應。對待競爭反應過於強烈的孩子,則要在保護的同時,引導他們適當地控製自己,或者及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以暫時緩衝強烈的情緒。創設競爭的情境。讓孩子置身於童年的真實氛圍或模擬環境之中,感受競爭浪潮的洶湧澎湃,體驗競爭活動的激動人心,品嚐競爭的酸甜苦辣。當然,創設情境要注意“健康性原則”,既要能撩撥起孩子競爭的欲望,又不能讓不健康、不文明的東西影響孩子;還要調控好“強度”,不要過於強烈,過於刺激,過於持久,因為孩子的腦神經正處於發展之中。培養孩子對競爭的積極情感。其內容主要是參與競爭的向往之情感,投入競爭的熱烈之情感,鍥而不舍的執著之情感。
培養孩子的競爭美德,首先要明確競爭美德的內容。主要有4點十分突出:公平(公平競爭、憑實力取勝)、公正(行為正當,切忌奸詐)、公開(光明正大,不搞陰謀)、公心(出於公心,共同發展)。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我們將這些競爭美德具體化,提出下列要求:初步懂得競爭的最終目的是大家都取得進步,促使社會的發展;初步懂得競爭的對象首先是自己,競爭就是要不斷超越自己;初步懂得要公平競爭,憑能力,憑智慧,爭取勝利;初步懂得要公正競爭,正直,誠實,守法;初步懂得要公開競爭,不能搞陰謀詭計;初步懂得競爭要揚己之長,但不能坑害他人。小學低年級兒童應能從具體的競爭事例中,判別出哪。些競爭品德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小學中年級兒童不但能進行具體事例的判別,而且能分析簡單的事理。小學高年級兒童能初步理解“四公”道德的內涵,而且能知道競爭中哪些是提倡的,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應該的。除此,初中學生還應知道哪些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