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漢高祖劉邦當年斬蛇起義,一統天下,創下這大漢王朝絕世基業,而現在卻被那些賊子佞臣宦官太監攪的朝堂上下是一片混亂雞犬不寧!就是這個情況之下,朝中有人受不鳥了,心想,你們這些沒有生殖器的玩意兒,欺負欺負老百姓也就算了,還特麼欺負我們這些朝廷重臣!不管怎麼說我們也都是靠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考試,再去當了多少年無下限的孫子才混到今天這個地位的,我們辛辛苦苦爬上來不是為了讓你們欺負的!你們丫給我等著!
我們前麵說過,有一個宦官叫張讓,這爺們兒,不對,是這娘們兒,這娘們兒不是一般人哪,那是八常侍之首,是靈帝的阿父啊!這些年所有的朝政大權可都在他的手裏,那個是真正權傾朝野的人物。此時的靈帝已經是身染重病臥床不起了,終日鬱鬱寡歡,眼看大限將至了。自古以來這皇帝駕崩那其實不是大事兒,真正的大事兒是什麼?是江山社稷的繼承人啊,自己駕崩事小,立太子事大啊,你想,如果不確立一位太子,下一代的繼承人,他漢靈帝有何顏麵去見下邊兒鬥著地主的祖宗們呢?所以立儲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但是他有兩個兒子,分別是何後所生的劉汴,一個呢是靈帝的一個寵妃叫王美人所生的叫劉協。靈帝心想,這特麼就尷尬了,到底該立誰為太子呢?
說到這兒,咱們就得先說說這個現在朝廷的形勢了。恩,下麵咱們有請咱們親愛的兩大派頭腦人物出場,這幾位都等不及了,因為這個太子啊也就是未來的天下之主,皇帝的掌控權將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人生方向甚至於身家性命!手裏捏著一張王炸,那走到哪兒鬥地主都是穩贏的啊。行了行了別催,知道你想發表感想,來張大姐你先說,張大姐發言了:臣認為,未來的一國之君,必須是德才兼備而且順應民心的皇子才能擔當,所以,必須立劉協為太子,日後繼承大業;這何國舅一聽不高興了:你放屁!我們劉汴怎麼了?哪兒讓你不順眼了?偷你家玉米了還是蹭你家wifi了?我認為,必須要立劉汴為太子,刻不容緩!張讓大姐也不高興了,兩手叉腰怒目圓睜的叱問何進: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算了,先讓他們爭吵著吧,還是我來說說如今這朝廷裏的局勢吧。如今的朝廷有兩派支持不同立場的人物,這兩派分別是,何皇後和當今國舅爺何進為主要頭腦人物的挺汴派;另一邊兒是張讓和一堆閨蜜支持的挺協派。他們互相抹黑大打出手陰招兒用盡,爭得是手忙腳亂無所不用其極。對,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有一天呢,這靈帝就把他親愛的阿父叫到床前了,手拉著手心貼著心的交談著,突然,他話鋒一轉就問張讓:阿父啊,朕眼瞅著大限將至了,心裏唯有一件事放不下,我想立劉協為太子,你意下如何呢?張讓心裏那是高懸一張明鏡,心裏暗暗的高興啊,這不正合我意嘛!“萬歲,你好討厭哦,一語中的,您說的太對啦,不過呢,您必須得先做一件事兒。“恩,你說吧啥事兒?”就是得先把何後的哥哥大國舅千歲何進殺了,你想,你把人家外甥給整下去了,另立他人他這個做舅舅的心裏能痛快麼?”靈帝點了點頭,行,阿父,你先退下,容朕思之。可就在靈帝還在思考的時候,這個消息已經傳到了何進大哥的耳中了,何進大將軍大怒,隨即派出了袁紹袁本初親率五千禦林軍包圍了皇宮。一言不合就圍皇宮,這陣式,這氣魄,敢問何大哥得有多狠?靈帝聽說這件事兒後,本就大病的身子一著急,嗝兒,掛了!要不說這何進就是何進呢,也不管那些其他的儀式了,收殮起皇帝屍體的同時,就在漢靈帝的棺木前,立了劉汴為太子,登基繼位!幹淨利落脆!何進這下爽了,外甥做了皇帝,他做了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將軍,妹妹也榮登皇後寶座。這可不隻是祖墳冒青煙兒的事兒了,這是祖墳被炸了才有的喜事兒啊!這兄妹兩人的權勢那是越來越大,朝內外皆是心腹。可以這樣說,之後的朝廷裏,他何進就是哪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人物!就在這兄妹倆還沉浸在喜悅中時,另一個人著急了,這人就是董太後,他連忙召見張讓進宮商議:你說這下咋整吧張大姐?張讓呢微微一笑,“太後千歲,您甭著急甭上火,你想啊,這天子尚且年幼,不能整理朝綱,那你就在每次天子臨朝的時候,您可以去垂簾聽政啊,然後朝內外有啥事兒您就可以交給我們去辦。”董太後樂了,搜嘎,還是你聰明,就這麼定了!從此以後,每逢天子臨朝這董太後她就垂簾聽政。這垂簾聽政是個什麼玩意兒呢,古時候啊男女有別,封建思想深入骨髓,這皇太後不能親自和各位文武百官見麵商議國家大事,那咋辦呢?那這個太後就在皇上旁邊掛個簾子,往裏邊兒一坐,邊聽大臣議事邊看百官中的帥哥,這就叫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