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毛澤東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是,毛澤東雖然戎馬倥傯,縱橫捭闔大半生,也曾出入槍林彈雨,戰火硝煙,但從來沒有負過傷、掛過彩。難怪人們常把毛澤東與“羽扇綸巾”的諸葛孔明相提並論。烽火連天的戰爭已成為輝煌的過去,毛澤東在戰爭年代的紀念品並不乏見,但是,其中一床陳舊的軍毯,卻是他最為心愛的紀念品。
這件保存下來的軍毯已十分陳舊,但從暗淡的草綠色中,依然可以隱隱約約看到當年戰爭歲月所留下的痕跡。毛澤東當年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這床軍毯是在西柏坡時使用的,至於添置年代自然更早一些。毛澤東曾帶著這床軍毯轉戰黃土高原,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最終率領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取得了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勝利。
對於一般人而言,毛毯的功能也許隻限於保暖禦寒,但在毛澤東這裏卻並非全然如此。毛澤東有許多獨特的生活習慣,表現在毯子的使用方麵便也顯得與眾不同。
他不喜歡蓋厚重的棉被,延安時期,即使是寒冷刺骨的嚴冬,毛澤東也隻願意蓋一床舊毛巾被。有時實在太冷,他便在毛巾被上加蓋一件軍大衣或一床軍毯。毛澤東一直認為,健壯的體魄是革命的本錢,必須時時刻刻經受風霜雪雨的錘煉。毛澤東在青年時期便十分注重體育鍛煉,常年堅持洗冷水浴、風浴、雨浴,還曾為當年名噪一時的時代雜誌《新青年》寫過一篇題為《體育之研究》的長文,闡述自己對體育的全麵看法。毛澤東的健康狀況一直很好,很少生病吃藥,禦寒能力特強,一般情況下無需蓋棉被、燒炕烤火,而隻憑一床軍毯,就能平安地度過一個個較為寒冷的冬夜。
解放後,毛澤東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後來家中還有了暖氣,再也不必畏懼寒冬了。但是,他在戰爭年代使用過的軍大衣、軍毯依然完好如初,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臥室裏。軍毯的顏色雖然有些褪落,但尚未見有破損。毛澤東吩咐工作人員做了一個新的草綠色布套,將舊軍毯裹了起來。
1949年、1957年,毛澤東兩度訪蘇時都曾帶著這床裏舊外新的軍毯隨行。但是,這時他已不是用它來加蓋而是用來作褥子。
《老老恒言·褥》說:“穩臥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厚褥,必須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鬆軟。”褥子應既保暖又舒適。老年人的墊臥之物更要既保暖又舒適,軍毯又厚又軟,正好作褥子用了。
毛澤東極為珍視這床軍毯。解放後,軍需部門有了豐富的物質,嶄新的軍毯堆積如山,但毛澤東絲毫不為所動,從來未曾有過換床新軍毯的念頭。在他的心目中,用過的舊衣物、被褥比較軟和貼身,新不如舊。
在大兒子毛岸英結婚時,毛澤東心中總想送點什麼作為禮物,想來想去,他隻是送了一件舊軍大衣,這床舊軍毯,他沒有舍得送給兒子。
他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經驗,對兒子說:“大衣白天可以穿,晚上也可以當被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