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臥具的惟一要求便是兩個字:舒適,並不看它的外表、時尚。就像他認為睡木板床舒適,不會駝背,於是終生隻睡木板床一樣;他認為蓋毛巾被舒適,於是拒絕蓋厚重嶄新的棉被。
在毛澤東遺物中,有好幾條毛巾被,這些毛巾被上都是補丁疊補丁。
毛澤東晚年怕冷怕熱,因此,他從不使用棉被。毛澤東臥室裏時刻準備著棉被和毛毯,但毛澤東從未使用過。他認為棉被太重,睡在裏麵喘不過氣來。毛澤東一年四季隻蓋毛巾被。
古代養生家也很重視被褥與健康長壽的關係,認為被宜保暖、輕柔、寬大。
被健康,主要包括三個方麵。首先是保暖。養生學認為人體陽氣隨寤寐而浮沉出入變化,白天人寤,則陽氣浮出於外,以衛護肌表,夜晚人寐,則陽氣沉入於裏,以溫煦內髒。晚上人臥之時,陽氣歸於裏而衛外功能減弱,易被風寒之邪所侵,所以睡覺必須保暖禦寒,因此保暖是人們對被絮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被》中反複強調,被應“使暖氣不散”,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是被宜輕柔。曆代養生家多強調被絮要輕柔貼身。《老老恒言·被》中以皮被與絲綿被相比較,得出下麵的結論,即皮被“較以絲綿裝者,究之輕軟勿及”,因而主張以絲綿為被。被絮輕柔,既貼身防寒,又減輕了對身體的壓力,有助於機體的氣血流暢,可以促進睡眠。
再次,被宜寬大。《老老恒言·被》說:“被取暖氣不漏,故必闊大,使兩邊可折。”被寬大可折,則身體轉動方便,舒適、保暖,有益於睡眠。
養生家認為,此外,還要注意被褥厚薄適度。
毛澤東的毛巾被一般比較寬大。他喜歡毛巾被,覺得它比較輕柔,又貼身保暖,“睡起來舒服”。
外出時,毛澤東都是隨身帶著自己的毛巾被。他不願意使用地方提供的東西,即使是全新的,也不願意使用。為此,他時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習慣用自己的東西。”
有一年,毛澤東到重慶,四川同誌為他安排了一套嶄新的綢緞被子,毛澤東走進房間,便皺起了眉頭,吩咐衛士把被子撤走。晚上,他便蓋著自己那條陳舊的毛巾被過夜。
當然,毛澤東這種戀舊節儉的心理是與他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緊密相連的。在他眼裏,凡是尚可利用的物品,不能大手大腳隨意扔棄,而要有效地利用起來。他一年要用破幾條洗臉手巾、擦嘴麵巾,但他不會同意扔掉這些破毛巾、破麵巾,因為他認為還有使用價值,可以用來縫補枕巾、毛巾被。毛澤東生前使用的許多枕巾,毛巾被都有用破毛巾、麵巾縫補過的痕跡。
其中,有一條毛巾被便打有形形色色的52個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