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國人在飲食上區別於歐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人使用筷子的傳統與其輝煌燦爛的文明史一樣長久。毛澤東去世後遺留於世的大量生活遺物中,餐具占有相當比例,其中就有許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沒有一雙用名貴材質做成的金銀筷或象牙筷。
即使在新中國,金銀筷、象牙筷依然沒有消失。1949 年 9 月,毛澤東住進北京城不久。他的飲食依然如戰爭年代一樣,並無多大改變。但環境畢竟變了,毛澤東的應酬多了,時常要陪客吃飯。
有一天,毛澤東突然吩咐衛士:“今天我要在家招待客人,是國民黨的起義將領,中午就在這裏吃飯,你們準備一下。”
毛澤東很少留客吃飯,更少親自吩咐工作人員提前作準備。這次如此重視,來客自然有些特別。不一會兒,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來給衛士們布置任務。他對李家驥說:“你叫廚房多加幾個菜,讓招待科幫助搞好一點。”
他還對小李說:“你到招待科弄些好點的餐具來。”
小李一聽,忙搖頭擺手,說:“楊主任,主席反對擺闊呢!”
楊尚昆說:“這次例外麼,不然人家會笑話我們的。”
楊尚昆這麼說自然有其道理,因為毛家的餐具也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幾雙竹筷子黴變後黑乎乎的,怎麼也洗不幹淨。
李家驥感到事關重大,於是跑到李銀橋那兒彙報。李銀橋是衛士長,聽了他的彙報也很為難,他說:“既然楊主任這麼說,我們還是服從吧!”
於是,李銀橋與李家驥一道去招待科借餐具,招待科借給他們一套新碗筷,其中筷子是象牙做的。
開飯前,毛澤東突然來到東房餐廳,似乎是特意來巡視檢查的。他見餐廳布置得井然有序,不禁微微點頭。突然,他見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於是臉色一沉,大聲說:“誰讓你們擺象牙筷?趕快給我拿下去!”
李家驥在毛澤東走進東房時心中便一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現在見毛澤東生氣,更是緊張得很。他硬著頭皮解釋說:“主席,這是從招待科借來的……”
毛澤東沒等他說完,馬上大聲打斷說:“我叫你撤你就撤!”說完拂袖而去。
李家驥感到頗為委屈難受,他遵照毛澤東指示換上了黑乎乎的竹筷子,然後跑去向李銀橋彙報:“剛才主席為擺象牙筷的事發火了。你看,我當初就說過不能擺的嘛!隻怪楊主任呢,現在主席火了,怎麼辦?”
李銀橋聽了,也感到大事不妙。他安慰小李:“我去跟主席解釋清楚。”
於是,他便朝毛澤東辦公室走去,一邊走一邊回頭對小李說:“你回去準備吧,就要開飯了。”
李銀橋見了毛澤東,先是自我批評一番:“主席,象牙筷是我讓借的,您要批評就批評我吧!我當初考慮主席平常很少在家裏招待客人,不搞好一點會讓客人笑話,再說來客也不一般呢!”
毛澤東本來餘怒未消,現在見李銀橋來賠不是,心中火氣頓時消了一大半。他用緩和的口氣說:“這件事麼,我也有責任,怪我沒有交代清楚。不過,我今天再重申一次,今後不管來客是誰,都要講節約,不能擺闊氣,不能大吃大喝。而且,今後無論是待客還是自家吃飯,都一律用竹筷子!”
毛澤東的話向來說一不二,關於這一點,大凡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同誌都十分清楚。因此,每每為毛澤東辦件事,他們都得考慮考慮“老頭子”的態度。毛澤東對於象牙筷已十分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了,但其中原因大家都是不甚了解。
有一次,衛士長李銀橋在與毛澤東閑聊時又說起象牙筷的事。李銀橋認為毛竹筷容易長黴,說:“主席平時使用的竹筷就長黴,黑乎乎髒兮兮的,很難看。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沒有這個問題。”
毛澤東聽罷,說:“我從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經習慣了。”
說罷,他又一語雙關地說:“象牙筷子麼,那是有錢人用的,太貴重了,我毛澤東拿不起!”
於是,工作人員便從此隻給毛澤東用竹筷,不曾再讓他接觸那些金筷銀筷象牙筷。
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外出頻頻。短短的數十年間,他的足跡可謂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每次外巡,工作人員除了為毛澤東準備好床上用品、水箱、拐杖等“行頭”外,還得為他準備一雙竹筷或木筷。
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時,工作人員便特別為他準備了一雙木筷子。
因為蘇聯人吃飯用刀叉,如果毛澤東到莫斯科後蘇聯老大哥沒有為毛澤東準備筷子那可怎麼辦?因此,出訪前,工作人員便考慮得為毛澤東帶雙筷子去,做到有備無患,萬無一失。
毛澤東乘坐中國專列至中蘇邊境,從那裏改乘蘇方迎接的專列。
在中國專列上,陳伯達、師哲、李家驥等隨行人員尚未感到生活上的任何不適。在中蘇邊境換車後,大家才真正感到走出了國門,改變了環境。這時,無論是列車車廂設施,還是列車服務人員,都已是十足的“俄羅斯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