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看了一眼人群,見洛老師沒有出現,接著說道:“今天咱們把話撂在這了:派幾個人去查看沒有問題,但誰也不能保證他們帶回來的結果是不是如這些陌生人所說,萬一到時候耽誤了祭祀的時辰,那後果我們可承擔不起!所以河邊的祭台必須同步搭好,祭品也要第一時間擺好,隻要他們帶回的結果不能讓我們信服,或者超過時間還沒有回來,我們就按照河神使者說的,日落開始祭祀!”
出人意料的是,胖嬸強烈要求自己作為支持祭神的代表上山,用她的話說雖然自己胖點,但是山路走慣了,總比搭建祭台輕鬆點。另外一名代表支持派的則是已經貢獻出祭品的胡老三,反對派也是從需要獻祭小孩的家裏出了兩人,四人簡單帶了些幹糧便立刻出發。
眾人散會繼續搭建祭台,到中午的時候已經略有了雛形。
在村子後麵有一片岩石質地的高地,因為山勢的原因略高於村裏的房頂,雖然無法開墾種植,但因為比較平坦,所以前幾天都是作為漲水時的臨時避難所使用。
祭台就搭在了這片高地臨河的邊緣,這樣就不用擔心河水繼續上漲會浸泡祭台了——祭台的用料幾乎全部都是木頭。
從側麵看祭台是一個不規則的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是地麵和臨河的方向,但為了方便把祭品丟進河中,所以實際上臨河的那一個邊是向著河裏略微傾斜的!
而那條斜邊,從正麵看就是一道近百級的木質台階了,台階的盡頭是一個簡易的圓台,上麵依照河神使者的要求還用石塊在搭建石桌和放置香爐、香案。
下午的時候有村民在村口發現了四個穿戴完畢也化好妝的小孩,正是胡老三家的孩子和三個鄰村失蹤的小孩,唯獨缺少了吳空的小侄子二寶,想來河神使者是要在最後時刻才帶他過來,直接開始儀式。
八個木條編製的大籠子分兩排放在村長家的院子裏,幾名身強體壯的村民站在旁邊看守,就算是送吃喝都不能靠的太近,必須他們接過去遞給籠中的孩子。
小孩有男有女,雖然歲數不同但都是同月同日同時辰所生,可能是都已經哭鬧累了,有的蜷縮著睡覺,有的睜著無辜的眼睛看向外麵的大人,想尋找自己的父母放自己出去——當然他們的父母要麼根本就沒在村裏,要麼已經被強行與這裏隔離了!
夢婷和朗俊差點想強行救人,但是想到二寶還不知所蹤,況且如果河神的事今天不解決,等自己走後早晚還是禍害,也隻好強行忍住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祭台基本完工,高台上的石桌正中間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河神雕像,麵前的香案上瓜果、清水和糕點一應俱全,就差往香爐裏插上貢香了。
一條手臂粗的繩索把八個籠子挨個串上後,一群村民便抬著上了祭台,一頭固定在祭台邊緣的欄杆上,另一頭和中間的籠子則懸空向著河麵垂了下去!
就像一條蒜辮似的,八個孩子就那麼掛在繩索上搖搖晃晃,最低處的孩子距離水麵隻有一米多高的距離,最高的孩子離水麵也不過八九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