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浴療法通過藥物和水作用於人體皮膚或黏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具有藥物和水浴雙重的治療作用。
一、人體皮膚的功能
人體的皮膚、汗腺、皮脂腺及毛孔等體表組織,既是人體抵禦侵襲的屏障,又是與外界進行交換的器官。體表組織不僅具有保護機體、調節體溫以及感覺的功能,而且還具有分泌與排泄、滲透與吸收的功能。
黏膜同皮膚一樣,也具有較強的吸收功能。藥浴療法就是利用皮膚和黏膜這一生理特性而產生作用的。中藥經煎煮、加工後,其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於水、醇和醋等溶劑中,或散發在溶液的蒸汽中。藥液洗浴體表肌膚時,藥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於人體肌膚表麵,經皮膚吸收,滲透進入人體內發揮治療作用。所以藥浴的治療作用可分為體表治療作用和體內治療作用。
二、體表的治療作用
藥浴時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需吸收到體內,直接在接觸肌膚、黏膜時產生藥效,如殺蟲、殺菌、消炎、消腫、止痛、止癢等。皮膚病、肛腸疾病、外陰疾病、眼病以及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等,病變主要位於體表肌膚或黏膜,外病外治,選用對證的中藥熏洗、浸泡,藥物直接接觸病灶,發揮治療作用。
對於這些外部症狀明顯、局部症狀突出者,外治較內服藥物更為有效、快捷。所以藥浴療法治療體表肌膚疾病,具有給藥途徑直接、無痛苦、副作用小、療效快而好的特點,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三、體內的治療作用
藥浴療法往往是先熏後洗,散發在蒸汽中的藥物有效成分可通過口、鼻黏膜吸收到體內;浸浴皮膚,藥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經皮膚的汗腺、皮脂腺、毛囊吸收,滲透而進入體內,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人體各個組織與器官,而產生藥效。
現代藥理學實驗證明:藥物經皮膚吸收包括穿透相和吸收相,前者是藥物經皮膚表麵結構的角質層和表皮進入表皮組織的外間質;後者是藥物成分透過皮膚微循環從細胞外液進入血液循環。
四、透皮吸收劑的促進作用
在藥物煎煮加工過程中,也可加入透皮吸收劑,以促進皮膚對藥物中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目前常用的透皮吸收劑是二甲基亞碸,一般使用濃度為5%。內病外治對於一些內科疾病,主要是依靠藥物通過皮膚吸收,滲透到體內而發揮藥理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五、水在藥浴中的治療作用
藥浴治療離不開水,水對治療的作用是多方麵的。水是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劑,隻有在水介質中有效成分才能通過皮膚、汗腺、皮脂腺、毛囊滲透到體內。此外水的物理因素,可直接對人體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
水溫在36~40℃。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肌表組織的血液循環及表皮的吸收功能;促進汗腺分泌而出汗,排出體內毒素;鬆弛肌肉,緩解痙攣,減輕疼痛。采用涼水浴可以收縮局部血管,減少扭挫傷血腫的滲出,還可使高熱病人體溫降低。
盆浴水量多,借助水的浮力使關節、膚體易於活動與鍛煉,患者有輕鬆、自信感;使關節活動角度逐漸加大;還可促使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起到消腫作用。
利用水泵使浴池內水流呈現旋渦運動,可對人體皮膚產生衝擊或按摩作用,浴後有輕鬆舒適感。
在浸浴過程中,可用浴巾或手掌不斷擦洗某些穴位或經絡部位,在藥物作用下,疏通經絡之氣,從而調整各個髒腑的功能活動。
六、體表治療與體內治療的相互協同作用
藥物的體表治療作用與體內治療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協同的,兩種治療作用可同時發揮,隻是以某一作用為主。如治療體表肌膚疾病,采用局部或全身浸浴方式,以藥物的體表治療作用為主,但藥物也可由皮膚吸收,滲透進入體內,發揮相應的治療作用。
再如治療內科疾病,采用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方式,以藥物的全身治療作用為主,但藥物也可刺激體表,達到調節神經以及心血管係統的作用。藥物的兩種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不可截然分開。
總而言之,藥浴的治療作用是各種治療作用相互協同而產生的,而且藥浴的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人體皮膚的完整性,藥物成分的選擇,藥液配製工藝,滲透力的大小,水質結構組成,水溫高低,浸浴時間等。應針對不同的疾病、不同病情程度,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使藥浴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