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古民間第一聖,皇清大儒李恕穀(1 / 3)

皇清大儒李恕穀(評書)

知道李恕穀是孩提時代的事。由於小時候愛纏著大人講故事,所以,除了對老狼老虎的故事聽得驚心動魄外,就是對俠人義士的故事記憶猶新。李恕穀先生是個俠人、義人、文人、武人、德人、善人、恩人、仁人------,所以就對人生有了美好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像李恕穀那樣的全人。

了解李恕穀是學生時代的事。上學之後,才知道了曆史上的康熙、雍正,因為村裏有恕穀先生的墓碑,就知道了他也是個曆史人物,而且還是我們村的,就覺得特別自豪。為了向同學們顯擺自村的榮耀,不得不搜集一些關於恕穀先生的故事,向別人津津樂道。

真正研究李恕穀才是近些年的事。由於知道了恕穀是個大聖人,自已沒有他那樣的天賦,也沒有他那樣的勤奮,所以也就知道自己到老也不會成為像他那樣的聖人,於是就投筆從戎,做了二十年萬馬軍中的卒人。退役之後,經常回家看看,於是就更多地接觸了恕穀先生的後人,也就更加了解了恕穀其人,這才知道了他真正的偉大。於是就有了發自內心的深深的敬重,也就有了寫作的衝動,繼而就有了眼前文字的跳動。

其人像一幅畫,其事像一首歌,其學像一片海,其術像一座山,無時不刻地潤透著藝術與美的交融。

其身像一座塔,其行像一陣風,其心像一團火,其性像一磬石,無處不在地閃現著堅韌與力的恢弘。

其胸像一片天,其懷像一幅地,其德像一座碑,其善像一麵鏡,無所不容地飽含著天地與人的真情。

其孝像一本書,其教像一盞燈,其治像一輪月,其隱像一顆星,無所不能地展示著航向與坐標的分明。

恕穀先生開拓了民間聖人的先河,踏出了草野留香的幽徑,亮出了無冕國師的風範,驅散了讀書靜坐的香茗。他伸出雙手扯碎了空談誤國的簾幕,他利濟蒼生播種了千民萬眾的真情。

恕穀先生給了人們很多的恩惠,所以人們就回饋了恕穀先生許多的真情。

恕穀先生給了人們很多的念想,所以人們就分擔了恕穀先生許多的感傷。

恕穀先生給了人們很多的智慧,所以人們就贈送了恕穀先生許多的讚揚。

恕穀先生給了人們很多的謎團,所以人們就留下了恕穀先生許多的神往。

道傳先聖,學開後儒,為萬事開太平!

心懷天下,利濟蒼生,為世人造福鴻!

恕穀先生力剖宋儒讀書靜坐之虛學誤國,倡明聖道習行習動之實學治世。他也曾遊學全國,又曾步入朝中,但宋儒執政當道,庸才欺世盜名,堅硬難克,自感身單力薄,不能力挽狂瀾,就帶著終生的遺憾步入了天堂。然而其實學能用諸於千年萬世不過時,對今人今國也大有益用,隻是其後人有其才者星微雲隱,不能繼其所學,也就未傳至今。但其學術之輝光彩奪目,遺照萬世,為了將此學發揚光大,讓其治世強國,治家強業,治民強身,治心強德,治問強術,餘不才,躬盡三年心血,將其人其事整理歸納,提煉鋪陳出來,以饗讀者。望有誌之士繼承其學,興家旺業,富國強民,餘心足亦,恕穀之魂也會稍安矣。然自知才疏學淺,不能盡其意,若有不當之誤,敬請見教,千言以謝!作者:限時鎖芯

皇清大儒李恕穀(評書)文/吳景全

第一章

千古民間第一聖

皇清大儒李恕穀

今天我站在台上,就說一位李聖人。此人“貌蒼身挺,方領六合,坐對於天,守禮好學,步趨會顏,既文且武,配劍唱弦,維誠維仁,亦白六堅。心以為鍾瑾,人以為幼安,熟知令世,而迥羲顓。”說到這裏,那位同誌有點著急了:“嘿!先別跩了,你甩的詞我們聽不懂,說點大白話!”哎!得了,我上麵說的那幾句話是後人在李聖人遺像上的撰詞概要,簡單說就是:這人長的老成持重,身板挺直,天庭飽滿,地格方圓,勤學效禮,能文能武,精通六藝,誠信仁義……。這麼說吧,大家有什麼好詞盡管拿出來,把什麼樣的好詞放在他身上也不為過。要不然當時的後人怎麼能把他比作王安石,還設想若不是他生不逢時,都有可能會成為伏羲、顓頊一樣的千古帝王之才。說到這,那位又問了,一個民間聖人怎能與千古帝王相比,是不是有點吹牛了?哎!打住!那你就錯了,這位李聖人師承博陵顏習齋,傳承真學,品學兼修,一生務實務行,實行實用,一是一、二是二,從不來半點虛假,尤其是能頂住世俗和生存的巨大壓力對浮躁務虛的宋明理學大批特批。別說你吹虛他,就是你用實話當麵捧他幾句,他都會麵生怒色,把你當成異類遠而遠之也。那後人在他遺像上的撰詞也不例外,丁是丁,卯是卯,是對李聖人的真實寫照。如果你不信,今晚就做個夢,會會李聖人?對他說幾句恭維話?看他不拿利劍把你趕出來!(哈哈!說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