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斷提升自己,就能積弱成強(3)(2 / 3)

現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一個不夠優秀或一無所長的人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淘汰。隻有讓自己擁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並不斷地強化它,不斷提升自己的潛能量,才能在時代大潮中站穩腳跟,在麵臨意想不到的危機時獲得更多生存的機會。

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作家丹尼爾,笛福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日記體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且影響深遠的文學名著。小說中的主人公魯濱遜流落荒島,遠離人類社會,但他憑著樂觀、智慧、勇氣和毅力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並用創造性的勞動成果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

在小說中,主人公魯濱遜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加入了海上探險隊,卻不幸遇到海難,後來流落到一個荒島上。

剛踏上荒島時,普濱遜也曾感到悲觀和絕望,他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獲救的希望,他麵對的隻有凶猛的野獸和食人的原始部落。但他很快就樂觀起來,開始專注於如何更開心、更舒適地活下去。

在掙紮求生的過程中,他沒有助手,沒有工具,缺乏經驗,所以做了很多無用功,就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好幾十天。但他從未輕易放棄,總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又重新開始。他說:“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隻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隻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所以,在不停的努力下,魯濱遜的辛勤勞作終於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他有了自己的房子,吃上了麵包,用上了陶器,他有了自己的種植園和牧場,有了武器、彈藥,有了一艘小船,甚至還有了忠心的仆從……

在故事的最後,頑強的魯濱遜終於回到了人類社會,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魯濱遜的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如何麵對困境,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更加深刻的道理:人要想獲得更好的生活方式,必須擁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無情的海難可以剝奪魯濱遜的一切——他的財富、地位,朋友甚至自由,但是,他的智慧、勇氣、樂觀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卻是無法被奪走的。他最終憑借這些戰勝了絕境,迎來了新生。

在各種價值觀不斷激蕩碰撞的現代社會,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深入地認識自己,並培養那些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拿不走的東西,從而獲得強大的能量,以便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多數都會成為人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有人非常看重地位、金錢,認為處在更高的平台、擁有更多的財富才能發揮更大的潛能,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如果你不具備足夠的智慧、能力和毅力,那麼無論處在哪個位置、擁有多少財富,你都不可能長久地保持它。因為這些東西就像是貼在身上的標簽,隨時可以被揭掉,轉而貼到他人身上。

因此,要想在競爭中獲勝,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風格,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因為隻有激發潛能,建立獨一無二的內在素質,才是決定你發展前途的關鍵因素。

最後,我們有必要知道這樣一件事。作為對整個人類影響巨大的文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被譯成多種文字、多個版本在世界上流傳。在某個版本裏,小說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

踏實勤奮會比別人走得更遠

一個人的能力,尤其是專業知識,工作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不是三兩天可以培養起來的,也許你一開始的地位低下,能力也不強,不能引起老板的重視。但隻要你能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工作,你的各方麵能力必然能很快得以提高,隻要迅速地行動起來,你想要的就會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