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醫藥簡史(3 / 3)

(五)藥浴

自古以來,瑤族人民雖然居住條件差,文化水準低,但他們卻酷愛清潔。不論嚴冬臘月或是夏日酷暑,每天勞動後都要洗澡。他們洗澡不同於其它民族隻有清水一盆,而是用藥水洗,俗稱藥浴。

據調查,居住在廣西金秀龍勝、忻城、上林、馬山、都安等縣各支係的瑤族人民及湖南的花瑤都有藥浴的習慣。

瑤族藥浴的藥材是采用當地盛產的草藥。一次藥浴所用的草藥,少則幾十種,多則上百種。這些藥都是平時勞動之餘就已采回的,有的是房前屋後野生的,或是種在菜園裏的,所以用時非常方便。所用藥物因地製宜,功能多種多樣,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滋補氣血等等。藥浴時,常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季節或不同疾病選擇不同藥物。通常新生兒及產後婦女多選用溫補和消炎作用的藥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節風、鴨仔風、穿破石、杜仲藤等,這樣可預防產婦及新生兒的各種感染,滋補氣血,促進產婦子宮複舊。產後藥浴,人們稱這為“月裏藥浴”。許多瑤族婦女,產後經過藥浴等調養保健,產後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參加體力勞動。同時新生兒往往有隨母藥浴的習慣。勞動後淋雨受寒,也要進行藥浴,可起到溫中散寒、舒筋活絡及恢複體力、預防風濕的作用。常選藥物為老薑、米酒、大發散、小發散、桃樹葉、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藥浴,一般多用活血溫補之藥,如大鑽、小鑽、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這無疑對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幫助的。對患有風濕骨痛或外傷後遺症者,則多選用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健骨之藥,如山蒼子、木滿天星、九節風、大駁骨、小駁骨。鬆筋藤、毛杜仲等,這些藥物可起到舒筋活絡、恢複肢體功能等作用。若患有鶴膝風、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及骨質增生等風濕痹痛,常選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鎮痛之品,如大鑽、小鑽、十八症、四方藤、兩麵針及各種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

許多地區的瑤族還有應節進行藥浴的習慣,如時令佳節或年終歲尾,男女老幼都進行藥浴,如農曆五月初五,廣西的忻城、上林、馬山、都安、金秀等縣的瑤族,這一天上午家家戶戶都派人上山采集“百草藥”。所謂“百草藥”,即除有毒的和會引起皮膚過敏的以外,凡是綠色草木植物,每種都要采一些,采得越多越好,最好是采夠一百種,這些植物起到各種各樣的藥物作用,故稱為“百草藥”。采“百草藥”時,要帶刀子和鋤頭,大部分草藥是采集枝葉,有少部分是采集皮或根莖。如苦楝樹要皮,青龍草挖根,金銀花采花,冬茹要塊莖,野山梨則要果實。

采“百草藥”必須在上午完成,因為上午空氣清鮮,陽光暖和,花紅葉綠,百鳥歌唱,大自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人們認為在這個時晨是一天當中最“吉利”最理想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裏采回草藥,洗澡,便可以治病強身,延年益壽。

“百草藥”采回以後,洗淨泥沙,置通風處吹幹,等到下午五時左右,由家裏一位年紀最大的、身體健康的老人將草藥砍成三寸左右小段,放進一個大鍋,加入數擔清水進行煎煮,約煮沸十五分鍾左右,將藥渣撈起,加入少許食鹽或不加食鹽,離火待藥液溫度自然降到適合洗澡時,按傳統規矩,按年齡由大到小順序,各人舀一盆藥水去洗澡。有的地方藥浴是用一個高70厘米,直徑70~80厘米左右的大木桶做澡盆,可以盛裝一兩百斤藥水,洗澡時除頭部外,全身都浸泡於藥水中。“百草藥”藥液氣味芬芳,經泡在藥水裏洗浴之後,感到筋骨輕鬆,渾身舒爽,精神倍增。

瑤族人民為什幺一定在五月初五這天洗“百草藥”澡呢?這裏傳說有一個故事,據說,古代瑤家有一位老人,從十五歲起,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洗一次“百草藥”水澡,一直堅持了一百多年,結果一生身體健康,從未患過病,活到一百三十九歲,在壽終的前一天還能上山放羊呢。老人去世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和學習這位勞動鍛煉健康長壽的老人,就都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洗“百草藥”水澡,世代沿襲,變成了瑤族人民快樂的“洗澡節”。

(六)打“老同”喝保健飲料

瑤族人民十分好客,遇到知己,不論本民族或壯、漢等其它民族,便結為摯友,稱打“老同”或“老庚”,並習慣以酒待客,有的還把“三碗槽酒”作為結交真正朋友的標誌。餐桌上,酒已成為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保健飲料。他們喝的酒絕大多數都是自己釀製的米酒,濃度不高,還喜歡喝自己泡製的藥酒。他們采用深山裏豐富的藥物資源,並根據不同的季節或年齡配製不同的藥酒,有防治風濕的,有病後滋補的,也有老年飲用的。由於瑤族人民多高山而居,長年煙霧繚繞,氣候十分寒涼潮濕,酒可舒筋通絡、驅寒祛濕,加上某種藥物,長年飲用,可防病延年,益身健體。曆代瑤族人民在實踐中總結出豐富的酒文化,至今仍沿用不衰。

瑤族人民喜歡喝茶,除了綠茶外,還有桂皮老薑茶、血藤銀花茶、山楂茶及各種涼茶。其中綠茶是主要的茶基。綠茶都是自種(或野生)、自采、自製,采集的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至四月份(即清明節前後)茶樹剛剛發芽之時,采集其嫩苗經小鍋生炒,手工揉搓等工藝精製而成。現代研究表明,綠茶不僅具有提神醒腦、幫助消化、降低血脂及解毒等作用,還有抗癌、防癌作用,其它茶型,常因不同的季節或年齡而臨時配製飲用。瑤族人民的喝茶習俗,對防病治病,增進健康無疑是有裨益的。

(七)掃寨

掃寨又稱洗寨,其意義是去除邪氣和疾病,祈求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的一種衛生習俗。廣西南丹縣等瑤寨,凡遇有疾病流行或禽畜發瘟時,全寨各家各戶都要舉行掃寨活動。從火堂開始,一直掃至大門外,然後清掃屋前屋後,把整個寨子掃得幹幹淨淨。這實際上是一次群眾性的衛生運動,對清除傳染源,控製疾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發展生產起了有益的作用。

(八)醫藥衛生融於地方法規中

一個民族的地方法規體現了民族的切身利益,起到了保障社會治安及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瑤族地方法規除了上述內容外,還把優生優育及環境保護等醫藥衛生內容列入其中。如“石牌”條文中明文規定:“凡是同一宗族的男女五代內不得聯婚;凡是有姻親關係的親屬三代內不準通婚……。”而在瑤族人民心目中,“石牌大過天”,石牌所規定的內容人人都得嚴格遵守。這就有效地控製了近親婚配,從而保證了本民族的人口素質。為了保護水源,保障環境不受汙染,瑤族“河規”中規定:“不得把垃圾等汙物倒入河中……。”這些地方法規對促進瑤族人民的健康繁衍起了積極的作用。

瑤醫藥的曆史究竟始於何時,由於缺少記載,已難於考查,但從上述資料完全可以證實:瑤族醫藥源遠流長。瑤族醫藥本應與同出一源的漢族醫藥共同進步的。但由於瑤族在曆史上,生產力的低下,居住的閉塞,使瑤族醫藥始終不可能形成較係統的、具有理論體係的醫學,曆史留給我們的隻是一些零散的醫藥知識,如對疾病的初步認識和一些簡單的預防和醫療方法等。但是應看到,瑤族醫藥的進步是瑤族人民長期實踐的結果,是瑤族人民以生命之火冶煉的智能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