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少數民族醫藥學 滿族常用藥簡介
滿族在迸關前民間采集和使用的藥物常用約有二、三百種,現摘要簡介如下:
1、植物類藥材
人參:滿族最早在長白山區發現有大補元氣的野山參(又名:棒棰,滿語:奧汞達),能起死回生。
土三七(又名旱三七,滿語:貝蘭拿旦),滿族民間常用它臥雞蛋煎湯,食雞蛋喝湯內服,冶療跌打損傷或用鮮莖葉搗爛外敷,活血化敷,消腫止痛。
北芪(又名黃芪,滿語:蘇杜蘭),滿族民間常用它煎水當茶喝或用它放入白條雞膛內煮食,吃雞肉喝湯,能補中益氣,增強體力。
黃柏(又名黃波蘿樹皮,滿語:勺渾炭古),滿族民間常用它熬水喝,冶尿多食多的消渴症。
細辛(又名細參,滿語:那勒賽渾),滿族民間常將鮮全草搗爛外敷治寒腿疼症;全草曬幹研末漱口冶牙痛症;以幹藥麵少許吹入鼻中治感冒鼻塞不通氣。
靈芝草(又名紫芝,滿語:沙炳阿參),滿族民間常用它泡酒飲或研末服,治冠心病、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症。
五味子(又名山花椒,滿語:孫紮木炭),滿族民間常用鮮枝條燉羅卜代替花椒味;用五味子、白礬等分研細末後,以煮熟的豬肺蘸藥末嚼食或用開水衝服治痰咳哮喘症。
血見愁(又名八角灰菜,滿語:申給沙奏),滿族民間常用鮮莖葉煎水臥雞蛋,喝湯吃雞蛋或曬幹熬水喝,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崩漏症。
酸棗樹根(滿語:朱渾瘦勒),滿族民間常用它煎水喝湯,治療神經官能症、失眠症。
螞蟻菜(學名:馬齒覓,滿語:葉洛少給),滿族民間常用鮮莖葉煮食,止痢;生莖葉搗汁拌少許白糖,冷水衝服,冶療闌尾炎,止痛;加蜂蜜少許煮服,治療肺結核病。
大力子莖葉(學客牛蒡子,滿語:阿巴呼查達),滿族民間常用鮮莖葉搗爛外敷治療頭痛、紅眼病;根莖葉曬幹後煎水服,冶療胃腫瘤。
2、動物類藥材
虎骨(滿語:塔什哈),滿族民間常用虎骨砸碎浸酒服或酥炙研末服,冶療筋骨風寒濕痛。
蛤蟆(學名蟾賒,滿語:蛙克山),滿族常用捕捉的蛤摸摘掉腹中五髒後,裝人黑胡椒7粒,鮮薑1片,置於瓦罐內,以慢火燒炙,研成細末,治療疔毒瘡和臁瘡腿,外敷。
蜈鬆(滿語:涉涉瑞),滿族民間常用娛蛾1條,焙幹後研末,豬膽汁調敷患處,治療中風口眼歪邪;娛鬆1條,雄黃10g,用雞蛋清調敷,每日2-3次,治療結核病和結核性胸膜炎、肋膜炎;用蜈鬆、甘草等份,焙幹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5g、(小兒1-2歲1.5g,3一4歲2g,7日1療程),治療百日咳;蜈鬆、全蠍等份,研細末,每日2次,每次3-5分,治療驚癇症。
蠍子(滿語:黑夜涉),滿族民間常用鮮薄荷葉裹合蠍子,以文火將薄荷炙焦,同研細末服,冶療小兒驚風;蠍子5隻,蜈鬆1條炙研細末,以白酒為引口服,止痛。
馬蛇(又名四角蛇,滿語:貓瑞梅赫),滿族民間常捉撲活馬蛇,把生雞蛋磕破一小孔將其放入,將孔用紙封固後爆熟食,冶療小兒疳症。
蚯蚓(學名:地龍,滿語:波屯),滿族民間常用活蚯蚓一條配伍少許胡黃連,水煎服,治療腿抽筋症;用活蚯蚓3-5條,放入盆內排除汙泥後切碎,以雞蛋2-3個炒熟,隔日吃1次,降血壓;活蚯蚓搗汁,以冷水過濾,濃服半碗,治療小便不通症;地龍研細末,以溫開水日服3次,每次5g,治療支氣管喘息。
螞蟥(學名:水蛙,滿語:蜜達赫),滿族民間常用水蛙配川芎等份研細末,溫開水衝服,能活血化痰,治療腦血栓後遺症。
林蛙
(滿語:朱蛙裏),滿族民間常在林中捕捉活林蛙,煎水臥雞蛋,喝湯吃雞蛋或連林蛙一起食,治療腎盂腎炎浮腫症。
斑蝥(滿語:都給達),滿族民間常用斑蝥7隻配少許雄黃、麻黃、朱砂研細末調勻,置於膏藥上貼於頭頸第2骨節治療瘧疾。
3、礦物質藥類
朱砂(滿語:鵝瑞煙滾),滿族民間常用朱砂末,放入切開的豬心孔內,縫合後蒸熟食,冶療驚擾和癔病;以朱砂末配蛤粉和勻後溫酒調服,治療吐血症。
雄黃(滿語:阿梅混),滿族民間常用雄黃研末,用醋調塗,以酒引服,治療各種蟲咬及瘋狗咬傷;冶療疔毒腫痛;以針刺四邊疔根及中心點,起針後塗雄黃末或撥火罐,並在反應點處截根(點刺);治婦女宮寒不孕或流產症,用紗布包裹雄黃末約豆粒大小,放入陰戶坐藥奇效;以雄黃、石膏、白礬等研末,將石膏鍛成白色後與雄黃、白礬末和勻,用手指沾水潤濕後塗腋窩部,每日1次,治療腋窩狐臭。
白龍粉(學名玄明粉,滿語:山木瑞奮),滿族常用它以溫開水衝服少許,治大便不通;用冷熱水調服少許治療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