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來到先讓住下,安頓好之後,第三天就被叫去,商量附近流民增多和地方缺農具之事。他心頭一熱,原來在兗州的時候聽到人們神化皇帝,說求糧求雨,本有好感,但來到之後,皇帝滿心的不是自己得了多少聲望民心,而是關注著怎麼解決民眾的生存。隻聽皇帝說:“朕想令太倉撥專款造好,以租賃的名義下放各郡縣,租期三年,三年之後農具均歸農民,以今歲收成的一半作為租費,明年開始隻收賦稅。”
荀彧聽後,隻在宣紙上寫著:(當時的紙張還很貴)
“著太倉造十萬農具,以太倉附近饑民為勞力,十日內造好,參與製造者,得荒田三畝和農具一副穀種三升。”
“著三輔各郡縣,校對戶籍,農具造好賣予農民,售價為今歲一半收成,今年賦稅全部蠲免。”
看著這兩個決定,劉協不禁佩服荀彧的幹練及細膩。這一方麵解決了太倉附近流民的問題,另一方麵也體現了官府的大度。劉協道:“來人,頒令。。。”末了又加了句“貧民不知文字,命各郡縣敲鑼打鼓奔走相告,隻說:‘今年不收賦稅,誰家缺了農具自己先拿,今年的一半收成來買。’另外,農具做好先給遠的,保證大家同時能耕上田。”
感受到荀彧讚許的目光,劉協倒有些不好意思。
接下來劉協就說:“今年米行囤物居奇,致使流民日漲,該有何法製之才不長此風?”
“願陛下明察,商人重利,本無過錯。然此風不可長,此番造農具,可命先前開倉者平價收購並以官價售賣。一來省去朝廷運輸費用,二來扶持還存有良心的商人們,三來能使更多民眾知道這消息。”
“好!”
跟他再談論政事,劉協才發現自己受益匪淺,有些事去繁就簡,問題迎刃而解。而荀彧一來邊忙活了三天,太倉由他全權負責,衛家甚至聯絡其他幾個大商賈自己招攬工匠製作,原本以為十天做不完,最後八天就把所有的農具造好並下放完畢,雖然耕種的時節遲了點,但不會耽誤收成。而緩過來之後,荀彧整個人瘦了一圈,神采卻比來時更加引人注目了。峨冠博帶,炯炯有神的雙眼,飄然的胡須,在黃昏的渲染下看到他細致地調度,奔忙,終於忙完了。
王越也回來了,甘寧一臉不服氣的表情可以看出他顯然是中了劉協教給王大師的詭計。
原來劉協交代王越,故意擺足了排場去洛水,然後出言不遜說洛水俠客不過如此。甘興霸自恃勇武多年,必全力來戰,然後說隻單挑,才可以看出武藝高超。便約在岸邊比試,王越和他站了五十回合,劍頂在喉嚨的時候,禁軍侍衛也早已把“錦凡軍”全部製住。雖說有約在先,但是要不是在岸上,可能被擒的是王越。然而,甘寧成名多年,不想言而無信,便邊罵著王越騙了自己邊來到長安,一路上看到朝廷給農民發農具,又聽說皇帝借糧求雨杖打貪官的事,漸漸就有了歸心。
與此同時,劉曄也到了長安。
他們這幾個人,日後會為他們打下一片河山。
見到劉協,甘寧劉曄等皆下跪稱吾皇萬歲,隻有荀彧還在太倉得過一會兒才來。
甘寧先說:“陛下明察,王大師用詭計將我誑來的。”一眾大笑。
他將那日的情景一五一十說出來,劉協微笑聽他說完:“王大師是個老實人,這計謀是我想的。”
除王越外,所有人都愣在那裏。皇帝為什麼要費盡心思招攬一個盜賊,又為什麼不一直瞞下去?
“以後君臣之間無需暗生嫌隙,故明言告知為上。甘興霸之才,入江如龍,出江如蝦,可對否?”
甘寧點點頭。
“現在天下大亂將至,兵戈四起,狼煙所至,必有水軍用武之地,洛水護著東都洛陽,有甘興霸在,朕心可安。”
“然此番招納,若用常法征辟,非但惹士族議論,且以甘寧的高傲的心性必不願來投。所以必須讓王大師打服了你,你才會對長安有好奇心,才有機會讓你來看看朕是否有資格做你的主公。”這附近的人才實在太少了,信息又閉塞,能找一個特別不容易,劉協的上心實在也是無奈。
甘寧的忠勇在曆史上是有名的,聽到這番話才發現原來皇帝這麼用心,單膝跪道:“寧不才,願隨主公保四海安寧。”
劉協伸手去扶:“甘將軍快快起來。”在甘寧跪下去的時候,劉協發現荀彧已經到了。荀彧平日裏愛把自己弄得渾身香香的,但這幾天忙於農務,留香荀君沒機會熏香也不想隔離群眾。所以剛才到了也沒人覺察,那番話估計已經全部聽到。
劉曄看到劉協做事不拘小節,心下便放心和甘寧說:“現在江東估計已經為孫氏所獲,孫策為人有昔日項羽遺風,且能團結,來日破之必是少不了甘將軍的。”
劉協讚賞地點點頭,吩咐荀彧坐下,朗聲道:“今日乃我等初聚之日,來人,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