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京都糧食(1 / 3)

“快!找太醫!”徐晃急切在馬上衝守門的侍衛道。他無比自責,小皇帝在自己的麵前出了事,再有性命之虞自己就得陪葬,雖說跟著這樣的皇帝陪葬倒也不枉此生了。而他不敢再往下想,快馬加鞭到了皇宮,馬已經像洗過澡一樣全身是汗。宮人見皇帝臉色發白,趕忙接應。禦醫宦官宮女頓時忙作一團,還是徐晃在旁安排,大家才一麵差人召大臣,一麵護理皇帝,一麵傳令宮中戒嚴。

西涼軍的大營此刻正議論紛紛,有說讓出部分糧食度過,有說堅決不長此風。由於這些軍閥平日裏都是粗枝大葉的,文官的事向來隻聽李儒和賈詡的計策行事,現在賈詡稱病,經常見不到影,而且不說也知道,一定會讓他們留條活路給這些弱民。但李儒現在也沒答案了,李儒是出了名的毒士,但是剛才動搖了,不是為皇帝自殘而動搖,而是那番話。皇帝是在告訴他,如果我們死了你們能活多久?皇帝太年輕了,被武將們刁難了一下就動刀槍,搞得現在去療傷,連個談判的機會都沒,所以李儒對一座的人說:“先等等,皇帝傷好了問給多少,怎麼還。”軍閥中便無人言語,紛紛算計著自己的家當。

且說深居簡出的賈詡,第一時間知道了皇帝的做法。他聽到為他探風的手下稟報之後,久久立在那裏。等所有人走了後才在院裏歎了句:“賢則賢矣,奈無力爾,然非莽撞至於死地,這盤棋又要怎麼活?”但他不會隻歎息,思量一下就叫手下去宮中看望幼君。

太醫的陣容非常龐大,不管什麼亂世盛世,醫生怎麼不嫌多的。很快止住血,大概半個小時的功夫,劉協蘇醒過來,太醫的診斷是身體虛弱,氣血攻心,慢慢調養三月便可痊愈。聽到說賈詡已經在殿外等候多時,劉協說:“快宣。”

賈詡進來,跪拜道:“罪臣來遲,望主上恕罪。”

“賈愛卿快快請起,朕正想找你。”

“不知主上尋臣何事?”

“先生估計,西涼兵營中能拿多少糧食,我們當如何歸還?”

賈詡原以為小皇帝隻是一怒之下去要糧的,聽口風還是有打算的“聖上以為當如何?”

“老狐狸,我不說你就不說。”劉協心裏笑罵道,但還是開口“我想借半年糧食,養好饑民,春耕夏收後還清,不知可行否?”

“長安居民數十萬,數目龐大,唯恐他們不肯。”

“也不白吃他們的,春耕過後,這些居民們會去他們營帳內幫他們打好鐵器,備好柴火,做羽箭等等,民不多糧,但隻要有糧就有力氣幫他們。況且隻需穩定糧價,太倉就能趁機儲備糧食,這幾年四處打仗,太倉的底子你也是知道的,現在隻需救急而已。”

對於這種樂觀,賈詡不置可否,隻答“三月之糧必是極限,多了人家給不了。且軍營重地怕走漏機密,必是不讓進的。為今之計隻能以兵役充糧資,一來西涼軍有軍可用,二來民心歸附,三來可保聖上無虞。”

“哦?此話怎講?”

“陛下心思,可曾想過培植自己的根基?”

“說倒也無妨,權臣在側,舉止掣肘。亂世將起,無兵何以立威?”

“既然如此,就不可遮遮掩掩,反倒使人生疑心。最好便是明目張膽給兵役予他們,西涼軍自相擁兵,久必不睦。到時則有主上安身之法。”賈詡的沉靜劉協早已領教,此時文士帽下,平靜而睿智的眼神讓劉協深受感染,心境也平和許多。

“先生,朕不明,平日裏先生不喜多言,今日為何願悉數教導?朕想聽實話,不是套話。”

“臣為西涼出謀回長安,雖是不得已,然大錯已成。隻願無辜漢民重回太平,並助我大漢賢明之君撫順討逆,亦不負畢生所學。”

劉協起身拜曰:“先生是智者,願請指教一二,則我漢室基業有望。”

賈詡連道不敢。

說話間西涼軍派楊奉過來問詢皇帝的情況,招進來後先和他討了四個月的口糧,並告訴他長安城可以為他們提供兵源。至於償還,夏收之後還1.5倍。楊奉便馬上差人去稟報,軍閥雖狠,軍紀也差,但全都不敢冒著殘害良民的罵名而引起眾怒,扭扭捏捏地,都湊足了三月之數。李傕他們談判的時候說的很清楚,四月不下雨,口糧隻提供到四月。

也如賈詡所料,飛熊軍樂得招兵,強搶壯丁,士兵不願效死。三輔依舊無雨,這個才是關鍵,如果四月不下雨,那麼春耕的時間一過就別談什麼收成了,所以也不怪西涼軍,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隻是劉協從小喜歡看天上的雲,這幾天天上的雲是往南移動的,民諺:“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必將有場連綿的雨,所以剛剛親政的小皇帝命所有人到下雨時來安平倉領取穀種,一級一級下放。這日子拖了幾天還不見雨。災民要緊,劉協命太倉煮米豆熬成粥救濟。現在一斛穀賣到五十萬錢,劉協用武力恫嚇那些囤物居奇的地主,不命他們拿出糧食,但糧價若超過平時的兩倍,可使西涼軍殺搶。西涼軍正因借糧心疼,這個命令等於是說讓他們合法搶劫,監督的力度可謂空前。此令讓朝中的夫子們很是頭疼,一番朝中爭論,開明一些的說這是救急之道,不然城中數十萬子民徒生餓殍。另一方麵擔心西涼軍是非不分,趁機搶劫,但是劉協還是微微一笑,最後隻是賈詡說了一番話結束了爭議:“法之所善,非為小節,乃謀天下子民生。西涼軍雖有過錯,然無不臣之心,可用其猛武,不致生害。即便是害,也是那些敢冒死抬價的禍害。此非舊日中山貓故事否?”(春秋時有個小國叫中山國,有戶人家鬧鼠疫,把家裏的雞越吃越少。所以就養了一隻貓,這貓也愛吃雞,但是有老鼠的時候就抓老鼠,老鼠那麼多,抓又抓不完,所以算下來還是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