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京都糧食(3 / 3)

天地的生靈,仿佛在這一場連綿的雨中回複了生機,沒人民願意打仗,隻要有吃的。楊奉部的人由於知道皇帝的努力,才換來生機。他們都是黃巾軍餘黨,在李傕郭汜眼裏始終是異類,和徐晃一樣,經曆過這種無米的艱辛才出來打仗搶地主的糧食。高層幾乎沒人言語,這一部的軍心已經是非劉協莫屬了,他們對外經常稱劉協的努力,當然更多是說劉協呼風喚雨的本事,因為越是荒誕不羈的事,越能流傳深遠。

楊奉的態度轉變,最明顯便是取消對徐晃的監督。劉協更是願意親近這個魏國五子良將之一,聽其講一些典故。比如:劉協的哥哥被毒殺後,嫂子唐姬在李傕掃蕩潁川的時候差點被李傕所得。他的貫石斧用起來虎虎生風,劍乃兵之君子,不及斧頭來得剛猛。然而徐晃說上陣殺敵最好用槍,童淵乃是槍王,陛下應找他來。

說是這麼說,雖然他是皇帝,但是亂世了,哪那麼容易找一個人,且不說成本多高,成功率就是一個問題。人力物力耗盡估計也都找不到,諸葛亮是皇帝同齡,本想找來做伴讀的,幾番尋找都是空手而歸,曆史上有名的劉關張到現在連在哪個州都不知道,至於那些地方官都身擔要職誰肯來這個西涼軍下處處受氣。

距離最近的潁川的能謀善斷之士都幾乎被曹操所用了。潁川這地方幾乎是四戰之地,所以這裏出來的謀士個個不凡,而曹操,近水樓台。“不行,起碼得搶幾個過來!!”現在侍中之位空缺,劉協點名要征辟荀彧。曹操自是不肯,但是荀彧向來忠於漢室,在朝中名望高,所以兩邊都是沒問題的,關鍵在於曹操的態度。【荀彧,字文若,王佐之才。】

曹孟德猶豫了,特別猶豫,自己帳下的謀士多半是由荀彧舉薦的,而且上下之所以能打理得井井有條全賴這個好幫手。然而荀彧對自己徐州屠城的事痛批,且又心歸漢室,難保不生異心。而荀彧和他那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點憨厚的侄子荀攸(其實比荀彧大五歲)商議時。【荀攸,字公達,計略百出,曹操稱之謀主。】荀攸說:“曹公想迎陛下來許昌已經很久了,應該以這個為說頭。叔叔你去長安必定會有所收獲的,我聽說咱們的皇上仁厚果敢,能為民著想,不失為明君之風。”“我也這麼想過,但是當初我棄袁本初而到這,就是看出曹公才是成大事的人,現在朝廷的征辟也著實讓我動心。當年董卓把持朝政我棄官回鄉,現在就是君主有道,才想去幫他一把。隻不過曹公之誌,盛世為能臣,亂世則在四海,日後必定有兵戎相見的一天。”“叔叔不必多慮,現在也需要有個人在朝中為咱們多說話,西涼軍將以十數,久必生亂,到時若有機會迎聖上來許昌,也是你的夙願。”“然若為皇上謀,夙願就不是如此了。曹公若為忠臣,則盡力佐之;若果有不臣之心,難免為敵。”

最後曹操答應了他去,曹操特別不情願地答應。但是群臣都說讓荀公去再好不過,若真的讓皇上來許昌,最好不過。臨行前,荀彧感念曹操昔日對他的知遇之恩,推薦郭嘉為軍師。【郭嘉,字奉孝。天生鬼才,謀斷奇佐。】這也是後來荀彧最為後悔的決定。

劉協特別開心,三國政務第一人歸至麾下,以後少不了向他學習和麻煩他的時候。遇到他的第一句就是“此朕之蕭相國。”

荀彧眼中複雜,還記得當初去曹營的時候,曹操迎接他的第一句便是“此吾之子房。”一時今昔恍惚,然而細細思來,皇帝比曹操有眼光。荀彧的才華,並非長於帷幄軍帳,而是長於政治理國。

在跪拜之後,荀彧被賜予侍中的職位。大小事情,劉協一定要和他相商,比如眼前,有些流民因饑荒家徒四壁,現在沒農具下田,太倉雖然覺得生產農具,但是從生產到使用這一環節不能直達。一步一步下去,就快耽誤春耕了,又不可能把每個農民都叫到長安來拿也不能調查誰家才缺,因此一籌莫展。

然而李傕郭汜的爭鬥日益公開化,樊稠等人都摻雜其中,內鬥不止而且長安公開招兵買馬,更是搶兵馬。先是競價逐標,後來尋滋生事,後麵會發生什麼就可以預見了。每一部軍馬紛紛日夜操練,這多一個侍中並未引起他們的注意。

正是:君王有道四海歸,亂世無情三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