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孕期保健須知(3 / 3)

妊娠期的白帶增多對外陰沒有刺激現象,所以不會引起外陰病癢,白帶沒有特殊的臭味。如果孕期感到外陰病癢、白帶有味應到醫院去進行檢查治療。

孕期最常見的病理性白帶增多是黴菌感染。這是因為孕期體內雌激素水平高,陰道上皮內糖原合成增多,致使陰道內原有的少量常駐菌——黴菌大量繁殖,破壞了陰道內的菌群生態平衡,酸度改變,雜菌乘虛而人,引起黴菌性或混合感染的陰道炎。孕期的滴蟲性陰道炎比較少見。其次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使外陰和陰道長出許式樹簇狀突起,生長在宮頸上者比較少見,可以引起外陰疫癢和白帶增多。治療上述疾病時可能對胎兒有害,所以治療的時間和選用的藥物都要由醫生慎重考慮後決定。

不論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白帶增多,孕婦都要注意陰部的清潔衛生,最好淋浴時用活水清洗,勤換洗內褲,不要穿化纖製品的緊衣褲和連褲襪,保持外陰通風、幹燥,避兔久坐不動或長時間騎腳踏車。

18.孕期腰酸是怎麼回事?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有些妊娠經常感到腰酸,這是病嗎?

腰酸是孕期的常見症狀,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有兩點:

(1)局部原因:孕婦的關節韌帶鬆弛,子宮增大,向前突出,身體的重心後移,致使腰椎向前突出,於是背肌持續緊張,引起軟組織勞損,輕者感到腰酸,重者甚至腰背痛。

(2)輸尿管受壓:孕期體內雌孕激素增加,抑製輸尿管和腎盂的平滑肌蠕動,使腎盂輸尿管的蠕動減弱,鬆弛、擴張,加之增大的子宮壓迫骨盆人口處的輸尿管,形成機械性的梗阻,於是發生竇分離,腎盂積水。右側腎盂積水多於左側,這是因為從妊娠中期開始,子宮就有不同程度的右旋,左側輸尿管的前方有結腸襯墊,可以緩衝。減少來自子宮的壓迫。也有兩側腎盂同時積水的,當B超檢查時可以發現輕的僅有腎竇分離,嚴重的則可見腎實質受壓,腎盂壁薄,腎乳頭變平。孕婦腰酸的程度與腎盂積水的程度基本一致,一般均有患側腰酸的感覺,個別孕婦可無症狀,嚴重者除腰背痛外,還可出現腎絞痛。

有腰酸症狀的孕婦,應多臥床休息,以減少背伸肌的緊張和疲勞程度。有腎盂積水時,如為一側性,可向對側俯臥,使輸尿管受壓減輕。如為雙側腎孟積水,可經常變換體位和姿勢,如胸膝臥位和反屈姿勢等。

產後輸尿管不再受壓,梗阻解除,腰酸的症狀消失。但孕期體內雌、孕激素增加,使輸尿管和腎盂平滑肌的張力恢複緩慢,一般在產生7-9周輸尿管的張力才開始恢複正常,腎盂積水消失。

19.妊娠紋是怎樣產生的

孕期體內各種內分泌腺活動增加,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促黑色素細胞激素增加,使體內黑色素增多,於是在孕期麵部、乳頭、乳暈、腹中線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或色素斑,麵部的色素沉著常對稱地分布在兩頰部,俗稱“蝴蝶斑”,這些色素沉著隨著妊娠的進展日益加重,妊娠終止後自然消退,有時不能完全消退,而在原處留下淡淡的痕跡。有的孕婦覺得麵部的色素沉著有礙美觀,想在局部塗沫在斑的化妝品,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可以等到產後半年體內妊娠的變化完全複原了,而麵部色素沉著尚未退淨再治不遲。皮膚科將女性因內分泌失調所致的麵部色素沉著稱為“黃褐斑”,有專門的治療方法。

孕婦的腹部隨妊娠的進展而逐漸增大,腹部的膨隆使真皮層的彈力纖維斷裂,於是在腹部出現多數平行排列的淡粉色甚至紫紅色的條狀紋理,稱為妊娠紋,初產婦最為明顯。個別婦女皮下脂肪沉積過快,於是在脂肪主要堆積的部位——臀部和大腿後部也出現了這種紋理。待到產後腹部縮小,臀部和大腿過多的脂肪因分娩及產生帶孩子比較勞累而逐漸消耗減少,原有紋理變為白色,永不消失。少數孕婦的胎兒不大,皮膚彈性良好,也可以不出現妊娠紋。

20.孕期為什麼多汗?

孕婦常有多汗現象,這是因為妊娠期體內雌激素增加,血清中皮質醇增加,於是孕期腎上腺皮質功能處於亢進狀態;加之孕期母體基礎代謝增高,植物神經係統功能改變,引起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皮膚血液量增加,於是出汗增多。比較明顯多汗是汗腺分布較多的部位,例如手、腳的掌麵,皮膚的皺壁、肛門、外陰以及頭皮等處。到妊娠末期甚至可發生多汗性濕疹。軀幹汗腺雖然少,但分泌力量強,如氣溫升高,軀幹發汗量增多,就成為“渾身冒汗”了,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產後數天,而且產生自汗、盜汗的現象更為普遍。

汗液中水分占99%,固體成分不到1%。固體成分中,大部分是氯化鈉,也有少量氯化鉀、尿素、乳酸等。

心動過速使實際的心搏血量減少,因此,孕婦會感到疲乏不適、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狀,心搏血量減少勢必導致對子宮和胎盤的供血量減少,致使胎兒處於缺血缺氧的不良環境中,如果心動過速為一過性,胎兒尚能代償,如果心動過速頻繁發作,或持續的時間較長,則可引起胎兒窘迫,長期慢性富內缺氧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呈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因此,若孕婦常感心悸,應及時到醫院去診斷治療。

21.胎位不正怎麼辦?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對分娩能否順利進行影響極大,所以在妊娠後期直至臨產前,盡早確定胎位非常重要,以便及時糾正不正常的胎位,減少難產的發生。

胎兒最先進入骨盆的部分為胎先露。醫學上是以胎先露和骨盆之間的關係確定胎位。例如:胎頭在骨盆人口為頭位,屬於正常胎位,也是最常見的胎位,大約占96%。如果胎兒臀部位於骨盆人口為臀位,由於胎臀比胎頭小,形狀也不規則,分娩對胎臀先通過產道,可引起多種合並症,所以臀位屬不正常胎位。

妊娠28周以前胎位多不固定,出現臀位不必急於糾正。以後隨著孕周的增加,大約半數可以自然回轉成頭位。如果妊娠30周以後仍為臀位,就應該及時糾正。常用矯正臀位的方法有以下四種:

(1)胸膝臥位法:孕婦雙膝垂直跪在床上,胸貼床麵,兩臂前伸,麵部側向一方,每日2次,每次15分鍾。目的是防止胎臀過早人盆,使已人盆的胎兒退出盆腔,使胎兒改變重心,轉為頭位。

(2)反屈姿勢法:孕婦仰臥在床上,頭肩著床,腰臀墊高,使臀部位於床麵35厘米左右,兩下肢自然垂落,每日兩次,每次15分鍾。作用機理和胸膝臥位相同,但較舒適。

(3)艾卷炙至陰穴法:至陰穴在兩腳小趾外緣1分處,每日炙兩次,每次15分鍾。

(4)外倒轉術:由醫生在腹部操作,用手轉動胎兒,將臀位轉變為頭位。

如果胎兒的肩腫位於骨盆人口,胎頭和脂臀各位於子宮的一側屬橫位。橫位時胎體縱軸和母體縱軸相垂直,足月活胎不可能自陰道娩出,如發現或處理不及時,可發生嚴重合並症,故發現後應積極矯正,方法與矯正臀位相同。如有宮縮或近足月應立即住院觀察。以免發生胎膜早破、臍帶脫出等意外。

22.如何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症?

妊娠24孕周以後出現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主要征候的臨床綜合症,叫做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對母嬰健康危害極大,故應積極預防其發生,防止其加重。

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闡明,所以難以做到病因預防。它的重要病理改變是全身小動脈痙攣,多發生於初產婦,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如孕婦有嚴重貧血。慢性高血壓、糖尿病,亦易伴發本病,近年對正常孕婦與本病患者進行微量元素鋅、銅、鉻、錳等研究,發現本病患者血清鋅值明顯下降,銅/鋅比值升高,提示微量元素的不足可能是發生本病的原因之一。

目前醫學上雖不能做到完全預防本病的發生,但如能適宜地執行以下預防措施,當然可以降低其發展程度,減少子痛的發生。

(1)及時定期產前檢查,聽宣教課,接受保健指導。

(2)孕期多采取左俯側臥位休息,如向左側躺累了,可以改為右側臥,盡量減少仰臥的時間。

(3)飲食宜清淡,量少,控製食量,不要讓體重的增加超過正常標準。

(4)孕期避免精神緊張和外界刺激,遠離噪聲較大的環境,工作生活均勿勞累。

(5)如果自己屬於易發本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周能到附近的門診部或診療所測定一次血壓並查尿蛋白,以彌補產前檢查次數較少的不足。

(6)如果下肢水腫經一夜休息仍不消失或逐漸加重,範圍擴展,都說明有發展為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的趨勢,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和醫生取得聯係,得到醫生的監護。

(7)如已發生了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複診。

(8)如有尿少、頭暈、頭痛、視物不清、胸悶,上腹部不適等症狀出現,都有可能是本病有了新的發展,應立即到醫院去檢查。

23.孕婦停止工作的最佳時間是何時?

幾十年前,人們認為孕婦不宜參加勞動,現在這種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今許多孕期在分娩開始的前幾天,甚至幾小時仍然在工作。

那麼,正常孕婦什麼時候停止工作為好呢?醫生認為:孕婦所從事的工作類型決定她們在40周的孕期中工作時間長短。下麵是美國醫學會提供的估計數字:即:

秘書、工作較輕鬆的職員:40孕周。

教授、管理人員:40孕周。

間斷地舉重物(50磅以下):40孕周。

偶爾舉重物(50磅以下):30孕周。

經常彎腰(達10次/小時):28孕周。

長時間站立(每天長於4小時):24孕周。

重複舉重物(25-50磅):24孕周。

重複舉重物(25磅以上);20孕周。

爬梯或杆(每天多於4次):20孕周。

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其變化範圍也比較大,而且與從事工作的類型有關,以上數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