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冬季和夏季時孕婦應注意什麼?
冬季寒冷,日照少,呼吸道傳染病容易流行,孕婦過冬時期應穿著寬鬆衣褲,並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和到人多擁擠空氣不新鮮的地方,預防感染流感、傷風;若妊娠期患以上疾病,一則病毒感染在妊娠早期容易致胎兒畸形,二則發熱容易引起流產、早產。胎死宮內,再者妊娠期用藥要考慮到胎兒影響;孕婦應以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避免患病,多曬太陽有利皮膚內合成貯存維生素D,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發育、鈣的吸收必備的物質。
夏季天氣炎熱,日照充足,飲食不當易發生消化道傳染病。因為孕婦新陳代謝旺盛,怕熱、皮膚分泌脂肪及汗液比往常為多,所以應多到涼爽地方休息,避免中暑,勤換洗衣服,衣服應寬大通風,多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飲食注意衛生,吃水果要清洗幹淨,避免腹瀉,腹瀉時腸蠕動增加,容易引起流產、早產。天熱時出汗多,宜多飲涼開水或清涼飲料,補充體內出汗丟失的液體。
10.孕婦著裝穿鞋有什麼講究
著裝:孕婦的腹部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日漸膨隆,原有的衣服不能再穿了,那麼換製什麼樣的衣服好呢?
妊娠期為適應腹圍的增長,所有的衣服,包括貼穿。外罩等都必須縫製寬大,質地要柔軟,絲織或棉織品最好。貼身衣服必須用棉織品或棉布製成,以吸收汗液。褲或裙腰帶不能緊,最好用背帶,用腰帶時不要用細帶子,可選用寬帶。
穿鞋:孕期體重增加,兩腳負荷加大,巨大的腹部使重心改變,腰向前突,於是重心不穩,容易跌倒。所以選擇適宜的鞋子非常重要。孕期對鞋子的要求是穩固、舒適,易於行走。最好穿有2-3厘米後跟的寬鬆軟質鞋。有一點後跟的鞋容易維持平衡,寬鬆軟質穿著舒適,鞋底溝隆應多一些,摩擦力大,不易滑倒。孕期穿高跟鞋是不合適的,因為高跟鞋容易使腿部肌肉緊張,引起腰背肌緊張和腿疼痛。孕婦如果是汗腳,則要選擇吸濕性好的鞋麵和襯墊,布質的最為理想。妊娠晚期下肢常有輕度水腫,因此,鞋號應稍大一點,為便於行走,可選擇係鞋帶的鞋子。
11.孕婦應謹防有害環境的侵擾
環境因素中最為有害的是放射線,因放射線有明顯的致使胎兒發生畸形作用,如小頭畸形,智力障礙,據調查受過射線照射後的孕婦,出生後的孩子在兒童或青少年發生血液病的機會多於一般人。因此妊娠期應避免在有射線區域工作,妊娠後要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如X光照相。透視、造影等。對孕婦進行胸透或進行骨盆測量是經常要遇到的問題,目前也是有爭議的學術觀點,總之原則上能夠避免並非有絕對必要以不接觸為好。
有些孕婦常常問醫生B超檢查對胎兒是否有危害?目前應用廣泛的現代B型超聲儀為短脈衝式發射超聲,脈衝發射時間不足1%。秒,儀器發射功率較低。由於人體單位麵積的組織在單位時間裏接受的超聲能量很少,故對胎兒是安全的。自B超在產科應用以來,還未見到由於B超檢查造成胎兒損傷的報告。
環境因素中如飲用水的汙染、農藥的汙染,對胎兒有影響,因此吃水果蔬菜要充分清洗,離開有水源汙染地。
銀、汞、鉛等有毒物的工作環境也應避免接觸,從事藥物生產工作者注意藥物或化學物對胎兒的影響。
12.孕婦服藥對胎兒有影響怎麼辦?
孕婦患上各種疾病,也是難免的事,當今醫學知識普及了,家庭常自備一些藥物,小的毛病往往不去就醫,自己調配幾種藥物治療一下,多數人能痊愈。然而,孕婦服藥萬萬不可太隨便,應該考慮到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孕婦服藥後,藥物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早孕3個月內是胎兒各種器官形成的重要時期,用藥不當會影響胎兒器官的發育而發生一種或多種畸形,另外,凡對母體有毒的藥物,對胎兒也同樣有毒性。如四環素影響胎兒聽神經,有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耳聾;磺胺類藥物可造成胎兒畸形,加重新生兒黃疸;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引起跨裂,無腦兒;男性激素和女性激素可引起胎兒性分化異常;安眠藥及治療癲癇的藥物有致畸作用。因此,對孕婦的用藥應采取謹慎的態度。但並不是說孕婦什麼藥都不能用,事實上,有些疾病如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會使疾病加重,對孕婦不利,對胎兒也有害。因此,孕婦用藥應是謹慎小心又正確合理。
(1)孕期原則上最好不用藥,更不要自己隨便盲目用藥,如是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能少用的藥物,則不多用,能用時間短的,則不用時間長,可用可不用的,則不用。
(3)孕婦患病必須用藥治療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最小的藥物,便可避免不良後果。
(4)孕婦患有嚴重疾病,若不治療會嚴重影響健康或危及生命時,用藥雖對胎兒有害,但別無選擇,必須進行治療。又如疾病治療需要而必須較長期應用某種藥物,而該藥又有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如病情許可,則應終止妊娠。
13.孕婦應防止情緒波動
孕婦在妊娠的不同階段要經受一係列生理上變化,這些變化會給精神帶來一些負擔,所以孕婦心理上和生理上應該盡快適應。但往往難免產生情緒上波動,如早孕反應使孕婦感到難受,嚴重者體力消耗,消瘦,酸中毒,一般妊娠持續到3個月才能緩解,5個月後子宮長大明顯,活動不便,妊娠晚期心理負擔加重,雖然存在即將做母親的喜悅有盼望心理,但是對產痛,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充滿疑慮,因此孕期精神上的負擔是必然的,情緒上的波動也難免。
孕婦的情緒與胎兒的發育,和身體內各器官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如孕婦情緒好,早孕反應也輕,消化、排泄功能正常,能更多更好的進食,滿足母體本身和胎兒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反之如果鬱鬱寡歡,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充滿恐懼,必然影響正常的睡眠休息以及生產時的配合。因此孕婦應該參加孕婦宣教,學習孕婦知識,保持心情舒暢,使之能順利地渡過妊娠期。
14.孕期眩暈與昏厥是什麼原因?
眩暈與昏厥都是孕期常見的症狀。
很多婦女在妊娠早期有眩暈及昏厥的傾向。眩暈是一種運動性幻覺,孕婦感到自身或周圍景物發生旋轉。昏厥為急起而短暫的意識喪失,孕婦突然全身無力,不能隨意活動而跌倒於地。兩者都是由於血管運動神經不穩定,發生低血壓所致,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先有眩暈,繼而昏厥,主要發生在變換體位和長期站立之後。
正常腦組織的血液循環異常充沛,每100克腦組織每分鍾供血量達50-55ml。因此,腦組織易受缺血的影響而致功能障礙。正常人周圍小血管有靈敏的舒縮反應,是保證回心血量與血液正常分布的重要因素。妊娠時體內激素的變化和植物神經功能的改變,使血管神經調節功能不穩,於是在體位改變或長久站立時,不能敏捷地調節血管阻力,保證足夠的回心血量,致使心排血量減少,血壓驟然降低,引起腦缺血,即出現眩暈和昏厥,頻繁出現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15.孕婦容易鼻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妊娠期間全身器官組織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組織充血。鼻粘膜血管豐富。特別是在鼻中隔,梨特氏區血管網絡多,如果原來的鼻血管就擴張充血。孕前每逢經期就容易出血的婦女,妊娠後稍受刺激就可以引起微血管破裂,出血。如果原來有鼻炎,那就更容易出血了。若適逢冬夏季節,空氣幹燥,則不僅容易出血,而且不易止血。
防治孕期鼻出血的方法有:
(1)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掏鼻孔,刺激鼻粘膜。
(2)外界空氣幹燥或刮大風時,帶口罩上街。
(3)室內保持一定溫度,冬季在暖氣片上置水槽。
(4)氣溫驟降時少去公共場所,以免染上傷風、感冒。
(5)覺得鼻腔幹燥時,可用複方薄荷油或石蠟油滴鼻。
(6)有出血時,如量不多,一般用冷毛巾敷額部,用手按壓梨特氏區,即自鼻孔上方壓向中央,經過片刻血止。
(7)如出血較多,經上述方法不能止血,則需到醫院處理,若無高血壓症,可以用稀釋的腎上腺素或麻黃素滴界,促使局部血管收縮,或用滴有上述藥物的消毒棉填塞鼻孔。
(8)如孕期反複鼻出血,應去耳鼻喉科詳細檢查,必要時進行出血灶的燒灼處理。
16.孕期下肢水腫是什麼原因?
正常孕婦在妊娠晚期常有下肢水腫,開始的感覺是下午鞋緊,當你用指壓迫內踝部的皮膚可以出現凹陷。如果逐漸加重,壓胚前部的皮膚亦出現可回性水腫,這是為什麼呢?
妊娠後期體內雌激素水平不斷增高,雌激素有水鈉儲留的作用,使孕婦體內水分增加,在生理情況下,約可增加1-1.5公斤,這種體液的增加在體表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由於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充塞了骨盆腔的人口,在骨盆人口後半部有兩對溝通軀幹和下肢的大血管,叫做左右骼總動脈和骼總靜脈,動脈的管壁比較厚,有彈性,不易受壓;而靜脈壁薄,彈性差,容易受壓,於是骼總靜脈在骨盆人口處受到子宮的壓迫,致使下肢血液的回流阻力增加,體液外滲,於是下肢出現水腫,這種水腫隻限於下肢,經過一夜平臥休息,下肢血液回流通順,次晨浮腫消失。因白天站立行走時間較多,到了下午和晚間水腫又重新出現。
區別下肢水腫屬生理性或病理性的界限是經過夜間休息後水腫是否消失。生理性水腫不必進行治療,但也應注意保證足夠的休息,臥床時可將下肢抬高,以減少下肢血液回流的阻力,改善下肢循環。如果在下肢出現了可回性水腫,休息到清晨也不消失,應該到醫院就診,檢查水腫的原因。如果血壓不高,尿蛋白陽性,可診斷為妊娠水腫,應該適當地限製食鹽攝入量,以減少體內的水鈉滯留。如果同時存在高血壓和尿蛋白陽性,那就是發生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醫生會根據病情的輕重,決定門診或住院治療。
17.謹防孕期白帶
妊娠以後,卵巢的黃體分泌大量雌孕激素,以維持孕卵的著床和發育。12孕周以後,胎盤形成,它逐漸替代了黃體,繼續合成大量雌孕激素,因此孕婦體內始終保持著高雌孕激素狀態,於是雌孕激素依賴的細胞發生明顯變化,外陰組織鬆軟、濕潤,陰道上皮增厚,血管豐富,滲出液和脫落細胞增多,宮頸肥大,柔軟,充血,腺體分泌旺盛。於是宮頸腺的分泌和陰道滲出液及脫落細胞混在一起,形成白帶,在妊娠期不斷地排出體外,使孕期感到白帶增多,這是正常的生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