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谘詢
人際交往中需注意哪些問題?
社交藝術是每個人都希望掌握的,對於涉世不深,但遲早得走向社會的青少年朋友來說,可能更是求之若渴。我們除了加強自身修養,明白社會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則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經常用得著的方式、方法,即人際交往的常用技巧。這樣就可能增強自身的人際吸引魅力,事半功倍,擁有更多的朋友。人際交往中具體需注意下列這些:
1.克服妨礙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怯懦心理、猜忌心理、排他心理、逆反心理及冷漠心理等等。
2.增強人際交往的意識和願望,積極尋找與人溝通、交往的機會。
3.遇到熟人時,主動與之打招呼,不必擔心人家不理睬你。在陌生人麵前也要視情況適當介紹自己。
4.與人接觸、交往時,要表現出應有的熱情與興趣,盡可能記住對方的名字及特點,讓別人覺得你喜歡他,對他感興趣。
5.適當外向、開放點。可主動告訴一些有關自己的事情,如興趣、愛好等,為心靈的互通、交流創造條件。當然要視具體情況,循序漸進,保持在適度的範圍內。
6.學會交談的技巧。如發現話題沉悶時,能及時尋找出雙方感興趣的新話題,以免冷場。
7.與存在意見分歧的人交往時,要能夠求大同、存小異,盡量不要暴露無原則的分歧。
8.不過分要求別人,不隨意指責、批評別人,不恥笑諷刺別人,注意保護人家的自尊心。
9.努力尋找、發現人家的優點,並給予真摯誠懇的讚賞與肯定。
10.要盡可能了解別人的內心需要,並盡自己的能力給予幫助與滿足。
11.防止交往過度或交往過冷的現象。
12.學會做個能耐心且善於傾聽別人訴說的聽眾,並關心、理解別人。
13.不在背後隨意對他人評頭品足。
14.不要想當然地判斷人家,要注重實際,以免誤解、委屈對方。
15.對別人要真誠,防止虛偽。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7.虛懷若穀,能容忍人、原諒人,不斤斤計較。
18.性格活潑、開朗,富有幽默感。
19.言談舉止文雅、穩重、不亢不卑、落落大方。
20.待人熱情,為人誠實、質樸。
21.有一定的洞察、鑒別能力。能準備把握對方的基本特點,不被一時一事的假象所蒙蔽。從而正確選擇交往的具體方式、方法。
現代青少年為什麼應學會人際交往?
社交藝術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人際交往是適應環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形成完美個性的必要途徑。對正處於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學生朋友來說,進行適當的社會交往尤為必要,具體重要的意義。具體說來,至少有以下幾大好處:
1.可有助於認識自我,了解他人。一個人要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就有必要借助交往,通過與別人接觸、比較等方式去獲得。自身擁有的一些優勢或劣勢,隻有通過跟別人比較才能顯示。如果缺乏交往,獨往獨來,就等於缺少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鑒自己的鏡子,即沒有認識自己的參物,也就很難有自知之明。同時,我們要想了解別人,也必需通過與別人接觸,才可能洞察各種各樣的人的心理、品格、為人,進而達到知人的目的。
2.有利於自己在更廣大的範圍內表現自己。我們都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理解、信任自己。要使這一美好的願望成為現實,就必須與人交往,才可能讓人家了解你的能力、才幹、特長、學識以及你的為人、品格、性格,才可能有更多的人賞識你,從而獲得更多發展的機遇。
3.有利於身心健康。當你心中充滿憂鬱,感到孤獨時,與別人的交往訴說,會使你那失衡的心理恢複平衡,滿足歸屬、合群的需要。使你的憂愁、恐懼、困惑通過與朋友、同學的交流而分擔、解除。使心理壓力得以減輕。而心理壓力的預防、消除又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4.可豐富自己的見識,擴大知識麵。一個人的學識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從社會交往中學到的,通過交流,雙方擁有的知識、信息得以傳播,交往的雙方互通有無,使雙方的知識麵都得到擴展,信息得以增值。因為知識的交流不同於財富在彼此間的交換,它能夠增值。例如:雙方相互交換一條信息,每人就會擁有兩條,而信息、知識都是無價之寶。現代人尤其需要擁有知識信息。一個足不出戶與人老死不相往來的人,將成為一個閉耳塞聽、孤陋寡聞人。因而不應該忽視交往這一渠道。
5.有助於結識更多的朋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人際交往圈的擴大為尋找誌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這也會為你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6.可見,作為一個現代青少年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而且要高度重視人際交往,認識到它的意義,積極主動地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去經風雨見世麵,培養好自己的交際、協調能力,積累必要的經驗,以便將來更順利地適應社會,駕馭人生。當然,我們絕不是提倡那種為交往而交往的過度交往,那樣既難取得理想的效果,也容易影響自己的學業。而是希望同學們掌握必要的人際往藝術,明確交往的目的,端正交往動機,並且適當地進行交往。
現代青少年的兄弟姐妹少,家庭關係簡單。作為家長也應支持孩子補上這一必修課,並指導孩子參加必要的社交活動,多掌握點為人處世的本領,培養必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一方麵要防止因噎廢食,過份擔心變壞而將孩子關在家裏,另一方麵,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需耐心指導,幫助孩子提高鑒別能力,防止孩子與壞人的過頻交往,以免出現近墨者黑,上當受騙。
怎樣測量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
大家已經知道了培養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那麼,到底自己現有的社交能力如何呢?今後需從哪些方麵努力?這自然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這裏給大家介紹一種自我測量社交能力的方法。請你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如實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難以判斷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
1.我看見陌生人常常覺得無話可說。
2.在陌生的異性麵前,我常感到手足無措。
3.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麵前講話。
4.上別人家作客時,先要問清有沒有不熟悉的陌生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熱情就會明顯下降。
5.我的文字表達能力遠比口頭表達能力強。
6.在公眾場合講話,我不敢看聽眾的眼睛。
7.我不喜歡廣交朋友。
8.我的知心朋友很少。
9.我隻喜歡跟與自己談得攏的人交往。
10.到一個新環境中,很難適應,無法跟人交往。
11.與生人交往時,我感到很難找到彼此交談的話題。
12.我寧願做會議記錄,而不願主持會議。
13.參加一次新的集會後,我結識不了多少人。
14.當別人向我求助,我無能為力時,常感到難以處理。
15.不到萬不得己,我不會求助於人,因為我覺得很難對人開口。
16.我很少主動到同學、朋友家串門。
17.我不習慣和別人聊天。
18.盡管我覺得自己很有道理,都不善於說服人。
19.領導、老師在場時,我講話就特別緊張。
20.當有人對我不友好時,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
21.我同別人的友誼發展,多數是別人采取主動態度。
22.我不知道怎樣同嫉妒我的人相處。
23.我最怕在社交場合中碰到令人尷尬的事情。
24.我不善於讚美別人,感到很難把話說得自然、親切。
25.別人話中帶到刺揶揄我時,除了生氣之外我別無辦法。
26.我害怕做接待工作,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
27.參加集會時,我總是希望坐在熟人旁邊。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齡相仿的人。
29.我幾乎沒有異性朋友。
30.我不喜歡與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因為那樣我會感到很拘束、不自由。
對上述各個問題打分後請進行比較分析,分數高的人際交往能力越強。如果低於-20分,表明你是個比較善於交往的人,如果在-20-0分之間,意味著你的社交能力還可以。如果在0-30分之間,說明社交能力較差。若高出30分,則表明你的社交方麵的能力很差。
如果你的測量結果不理解,那也不要急。更沒必要自卑、悲觀。要看到,一個人的社交能力不是先天決定的,而主要是在日後的交往實踐中形成和培養起來的,隻有敢於交往,掌握一些交往的基本技能與藝術,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總結,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培養,就會逐步得以提高。同時,也要防止單純追求社交能力的發展,卻忽視其他能力的現象。
如何鑒定自己的氣質類型?
所謂氣質是指在人的情感、認識活動和言語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動力特征。根據氣質在人身上的表現所劃分的類型叫氣質類型。其分類的方法有許多,目前比較廣泛運用的是以體液解釋,依此將人們千姿百態的氣質特點劃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
各種典型氣質類型的人具有一定的特點:
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喜歡與人交往,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具有外傾性。
粘液質的人表現為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情感不外露,注意力穩定而難以轉移,善於忍耐,具有內傾性。
膽汁質者: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脾氣急躁,情緒興奮性強,容易衝動,反應迅速,心境變換急劇,具有外傾性。
抑鬱質的人:情緒體驗深刻,孤僻,行動遲緩而且不強烈,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於覺察他人不易覺察的事情,具有內傾性。
現實生活中,屬於某種典型氣質的人隻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屬於混合型的。
那麼,如何自我鑒別自己的氣質類型呢?這裏介紹張拓基和陳會昌編製的《六十題所質調查表》。
請你在回答這下列六十道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給每題打分,很符合自己情況的記2分,比較符合的記1分,介於符合與不符合兩者之間的記0分,比較不符合的記-1分,完全不符合的記-2分。
1.做事力求穩妥,不做無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氣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理話講出來才痛快。
3.寧肯一人幹事,不願多人在一起幹。
4.到一個新環境時很快就能適應。
5.厭惡那些強烈的刺激。
6.和人爭吵時,總是先發製人。
7.喜歡安靜的環境。
8.善於和人交往。
9.羨慕那些善於克製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規律,很少違反作息製度。
11.在多數情況下,情緒是樂觀的。
12.碰到陌生人覺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氣憤的事時能很好地自我克製。
14.做事總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問題時常舉棋不定,優柔寡斷。
16.在人群中從不覺得過分拘束。
17.幹事的興趣由情緒的高低來決定。情緒好時,覺得幹什麼都有趣,情緒低落時,又覺得什麼都沒意思。
18.當注意力集中時,別的事很難分心。
19.理解問題總比別人快。
20.碰到危險情景常有一種極度恐怖感。
21.對學習、工作,事業都有很高的熱情。
22.能長時間做枯燥、單調的工作。
23.符合興趣的事幹起來勁頭十足,否則不想幹。
24.一點小事能引起情緒波動。
25.討厭做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
26.與人交往不亢不卑。
27.喜歡參加熱烈的活動。
28.喜歡看感情細膩的文學作品。
29.工作學習時間長了常感到厭倦。
30.不喜歡長時間談論,願意動手幹。
31.寧願侃侃而談,不願竊竊私語。
32.別人說我總是悶悶不樂。
33.理解問題常比別人慢些。
34.隻要短暫休息就能解除疲倦。
35.心理有話寧願自己想,不願說出來。
36.希望盡快實現目標,否則誓不罷休。
37.學習、工作同樣的時間,卻常比別人更疲勞。
38.做事有些莽撞,常不考慮後果。
39.聽新知識、新技術講授時,總希望能慢些,多重複幾遍。
40.能很快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完成作業或工作總比別人花時間多。
42.喜歡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或各種文藝活動。
43.不能很快地轉移注意力。
44.接受一個任務後,希望迅速完成。
45.認為墨守成規比擔風險強些。
46.能夠同時注意幾件事物。
47.當我煩悶時,別人很難使我高興起來。
48.愛看情節起伏跌宕、激動人心的小說。
49.對工作認真嚴謹,始終一致。
50.和周圍人們的關係總是處理不好。
51.喜歡複習學過的知識,做掌握了的工作。
52.希望做變化大、花樣多的工作。
53.比別人更能記住小時候會背的詩歌。
54.別人說我出語傷人,可我並不覺得。
55.在體育活動中,常因反應慢而落後。
56.反應敏捷,頭腦機智。
57.喜歡做有條理而不麻煩的工作。
58.興奮的事常使我失眠。
59.理解新概念很慢,但懂了以後就很難忘記。
60.如果工作枯燥,馬上情緒低落。
請將每題得分按後表題號相加,並算出各欄的總分。
①如果某類氣質得分明顯高出其它三種,均高出四分以上,則可定為該類氣質。此外,如果該類氣質得分超過20分,則為典型氣質,如果該氣質得分在10~20分,則為一般氣質。
②兩種氣質得分接近,其差異低於3分,而又明顯高於其它兩種氣質,高出4分以上,則可定為這兩種氣質的混合型。
③三種氣質得分均高於第四種,而且接近,則為三種氣質的混合型。
膽汁質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多血質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抑鬱質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粘液質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我們要看到各種氣質都各有利弊。了解自己的氣質類型的目的是揚長避短。一個人的氣質雖然與先天的生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改變,也會有所改變。
過於內向的性格怎樣變外向些?
內向型性格的人常深沉含蓄,情感不輕易表露,城府較深,不願充分表現自己,不敢拋頭露麵,對與己無關的事不感興趣。這種性格的利弊也是兼而有之。冷靜、深沉、穩重是這些人的優點,但又常表現出拘謹、羞怯、孤僻的弱點。如何揚長避短,興利除弊,使自己的個性更加完美?對這些性格過於內向的人來說,怎樣才可能使自己變得外向一點呢?
1.要自信,去掉自卑,主動大膽地與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要盡量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等別人找上門來,可主動去接近別人並積極與之交往。在交往中鍛煉自己的膽量,增強自信心,體驗其中的樂趣,感受他人的熱心與溫暖,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同時也要關心外界事物,積極參與各類活動。
2.要信任別人,適當向朋友敞開心靈的大門。隻有這樣才能以心換心,取得別人的信任與理解。同時,自己有心理壓力也需要向可信賴的朋友傾訴,以求得幫助。
3.多跟性格外向的人接觸,自覺學習人家的長處。外向性格的人膽子較大,活動能力強,與人打交道能瀟灑自如,在眾人或陌生人麵前也能侃侃而談。這都是我們羨慕的。你可以有意識地與其多接觸,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強,劣勢得以彌補。
4.克服意識過敏。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多地注意內心的情感體驗,對別人的評價產生過敏反應。如,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色,或者別人見到自己時沒熱情跟自己打招呼等一些細微末節,都可能引起這些人的多慮、猜測、惱怒乃至惶恐不安。這樣實際上是毫無必要的,一是對人家的每個態度,甚至過錯沒必要過於認真去計較,二是事物是複雜的,人家並不見得是衝著你來的,何必無緣無故地自作多情,自找煩惱呢?因此,有這些現象的人宜將注意力轉向外部世界,丟掉一些顧慮,少考慮別人的態度,超脫一點,大方一點,站得高一點,這樣也就更招人喜歡,富有魅力。自己也就可能慢慢得大膽、外向點。
怎樣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麵。”每個人都希望準確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以便在學習及工作中揚長避短。
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並與之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性格類型是指在一類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獨特結合。
心理學家們在進行性格分類時,由於所持的分類原則或者角度不同,所分的性格類型也不一致。如根據個體心理活動的傾向性,把性格分為外傾型與內傾型;根據理智、意誌、情緒哪種占優勢區分,可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根據個體的獨立性的程度,分為順從型和獨立型等等。目前人們常喜用第一種分類方法,將性格區分為內向型、偏內向型、中間型(混合型)、偏外向型、外向型。
要想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可通過下邊50道問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回答來測定。要求對每題作答,符合的用“√”表示,不符合的用“×”表示,難以回答的用“?”表示。
1.我與觀點不同的人也能友好往來。
2.我讀書很慢,力求完全看懂。
3.我做事較快,但較粗糙。
4.我經常分析自己,研究自己。
5.我生氣時,總不加抑製地把怒氣發泄出來。
6.在人多的場合我總是力求不引人注意。
7.我不喜歡寫日記。
8.我待人總是很小心。
9.我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10.我不敢在眾人麵前發表演說。
11.我能夠做好領導團體的工作。
12.我常會猜疑別人。
13.受到表揚後我會工作得更努力。
14.我希望過平靜、輕鬆的生活。
15.我從不考慮自己幾年後的事情。
16.我常會一個人想入非非。
17.我喜歡經常變換工作(學習)內容。
18.我常常回憶自己過去的生活。
19.我很喜歡參加集體娛樂活動。
20.我總是三思而後行。
21.使用金錢時我從不精打細算。
22.我討厭在我工作(學習)時有人在旁邊觀看。
23.我始終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24.我總是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25.我不怕應付麻煩的事情。
26.對陌生人我從不輕易相信。
27.我幾乎從不主動製訂學習和工作計劃。
28.我不善於結交朋友。
29.我的意見和觀點常會發生變化。
30.我很注意交通安全。
31.我肚子裏有話藏不住,總想對人說出來。
32.我常有自卑感。
33.我不大注意自己的服裝是否整潔。
34.我很關心別人會對我有什麼看法。
35.和別人在一起時,我的話總比別人多。
36.我喜歡獨自一個人在房內休息。
37.我的情緒很容易波動。
38.看到房間裏雜亂無章,我就靜不下心來。
39.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去問別人。
40.旁邊若有嘈雜聲我就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41.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不錯。
42.我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43.在一個新的環境裏我能很快熟悉。
44.要我同陌生人打交道,我感到很為難。
45.我常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
46.遭到失敗後,我總是忘卻不了。
47.我感到腳踏實地地幹比探索理論原理更重要。
48.我很注意同伴們的工作和學習成績。
49.比起讀小說和看電影來,我更喜歡郊遊和跳舞。
50.買東西時,我常猶豫不決。
以上各題的計分方法為:題號為單數的題目,“”計2分,“?”計1分,“×”計0分。題號為雙數的題目,“×”計2分,“?”計1分,“”計0分。最後將各題的分數相加,其和就為你的性格傾向指數。總分在0~19的屬內向,20~39分為偏內向,40~59分的屬中間型,60~79分的屬偏外向,80~100分的屬外向。
各種典型性格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很難說孰優孰劣。相對說來,性格內向者好靜不好動,感情深沉而不輕易外露,顯得穩得而含蓄,一般不喜歡廣泛結朋交友,待人接物謹小慎微;處理問題時善於思考但缺乏決斷力,做事有恒心,經常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而性格外傾的人則好動不好靜,喜怒哀樂形之於色,很容易適應環境,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際,生活上不拘小節,氣量較大,興趣廣泛但難以持久,處理問題果斷但較輕率,不善於自我總結和自我分析。在現實生活中,極端的外向型與內型性格較少見,大量的屬混合型,或屬於偏外向型,或屬於偏內向型。
根據其具體特征還可予以細分:
內傾性格的可分為:
1.孤獨型:沉默寡言、謹慎、消極、孤獨。
2.思考型:善於思考、深入鑽研、提綱挈領。
3.喪失自信型:自卑感重、自責、有強烈的罪責感。
4.不安型:規矩、清高、小心。
5.冷靜型:小心謹慎、沉著、穩重。
外傾性格的也可分為五類:
1.社交型:爽朗、積極、能言善變、順應。
2.行動型:說幹就幹、具有現實的、發展的觀點。
3.過於自信型:瞧不起別人,過高估計自己。
4.樂天型:寬宏大量、大方、不拘小節。
5.感情型:敏感、喜怒哀樂變化無常。
值得注意的是,性格的分類隻是一種歸納,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性格大都是中間型或混合型的,分類隻是根據一個人在某個方麵表現較為突出而言的。一個人的性格也並不全是先天生的,而與後天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都有密切關係,並非像有些人所說的,完全由血型決定,不可更改。
青少年朋友的性格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要明白一個人性格如何,對其一生事業成敗及個人幸福將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應抓住時機,注意個性修養,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塑造完美的性格。
如何觀察評價別人?
進入中學後,一些同學可能會覺得,現在班上的有些同學遠沒有以前的同學那樣好打交道,似乎沒有那麼真誠,不易了解。仿佛都罩上了一層若明若暗的麵紗,戴有一副假麵具,使人難識廬山真麵目,難以琢磨其真實心理。以致許多同學常發出“人心難測”的感歎,個別的因這而得出“人人都是虛偽的”之結論。
對於這一現象,我們首先需要正確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變化,處於這一年齡的青少年一般會產生一種閉鎖心理,不再像少兒時期那麼單純、天真、無拘無束。他們待人接物、表情達意時,有的會像個成人那樣顯得慎重、“老練”起來,逢人隻說三分話,不願全拋一片心。或由於某些原因及動機在特殊情況下說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出一些違心的事,個別的甚至逢場作戲,以顯示自己成熟了。因此,從其心理發展看是有其原因,也是比較正常的。這對於他們順利地實現其社會化,適應複雜社會也是必需的。但同時也給這一時期的人際交往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如何去洞察、評價交往的對方?
我們知道,朋友之交,同學之誼,貴在知心。沒有心的溝通,便無知己可言,而要想順利溝通,這就必需明確了解對方的真實思想、感情、欲望乃至人品。
怎樣才能了解別人呢?
一、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了解並理解他人的一種基本方法。雖然說人心不一,但人們之間,特別是輩人、同性別的人之間是有許多的共同之處的,即共性。如,人人內心都有一種交朋友、求安全的潛在欲望,人人都有自尊和獲得他人尊重、喜歡的願望,樂於與尊重自己、喜歡自己的人交往等等。因此,要想知道對方此時此境下的心理活動以及愛惡之情,你可以與對方進行心理換位,即假設你自己處於對方的情境下會有何思、何感。由此去推測判斷別人的思想及心理。這樣你就較容易把握交往對方的心理世界,據此再選用適當的交往方法,雙方隔著的這層窗戶紙便容易不撕自破了。
當然,這種方法的也有其局限性,它不可能適合於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場合。如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不處於同一層次的人,就不一定管用。或者表麵上似乎站到了對方的心理位置,卻仍然帶著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揣測別人心理,便容易出現誤差,甚至導致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等現象。
二、防止暈輪效應、首因效應、刻板效應等主觀主義的觀察思考方法。有的同學常以一好遮百醜,或憑第一印象將人看死。這無疑會委屈對方也騙了自己。要盡量避免一切偏見與成見,客觀地去觀察對方。如,有位同學在見到甲之前,聽乙說,甲不是個好東西,於是對甲的一切言行都憑這點去理解,將甲欲幫助他、理解他的一切努力都視為黃鼠狠給雞拜年,不安好心,而予以拒絕,從而失去了甲。其實甲的確是個真心誠意、心地善良的人,而乙卻由於對他有意見就故意想詆毀甲。這位同學偏聽乙言,先入為主,留下不良印象。這樣的現象恐怕在我們同學中並不少見,需要努力避免。
三、掌握一些洞察他人心理的常識。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既可通過其語言,也可以借助其非語言,即需仔細觀察其一舉一動、一顰一蹙。俗話說,“一顰一蹙知人心”。通過這些有聲與無聲語言,加上自己科學的思維,就能準確捕捉到對方的真實信息,看到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所謂察言,即要對他人的口頭語言的語調、重音、語氣、語速、搭頭語等進行分析,以揣摩其真情實意,也就是說要會聽,能通過聞其聲,便能察其心。
觀色,即對人家的表情及姿勢語言要準確把握。如,一般說來,對方眼睛向上挑著或斜視,常表示懷疑。眼瞼下垂,像打瞌睡,或眼珠左右亂轉,皺著眉頭,或玩弄手指,頻繁看手表,說明他已不再感興趣,心裏想早日結束這交往。如果老朋友久別重逢,對方隻是禮節性地輕輕迅速地與你握手,說明他對你的感情已淡薄,如很自然地與你緊緊相握,甚至一上來就給你幾拳,或熱烈擁抱,說明友情不減當年。如果對方抬起你的雙手,非常溫和、深情地與你久久對視,表明他很關心、思念你。
那些低著頭,背著手,慢慢踱步的人常有重重心事,那些趾高氣揚,大步流星的人大都正值春風得意,一般較自信,傲慢。
坐在椅子上昂起頭,翹著二郎腿,一隻腳晃來晃去的人,一般較傲慢或隨便;而說話時,身子向前控著,邊聽邊點頭的人,一般較謙虛,平易近人。
那些常在你麵前對別人說三道四的人,可能也會在別人麵前說你的不是。但當你們有了深交以後,才偶麵公正地談論別人,說明他對你已有了信任感。
總之,要洞察了確一個人,還需要多角度去觀察,既看他對你的態度,也看他對別人的言行;既看他當著你的麵時的言行,也要注意背你時的表現。
有了察言觀色、辯證思維、準確判斷的能力,你就更容易了解別人,獲得交往的主動權了。
四、防止錯誤的認識心理,注意客觀地評價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對自己的同學、老師等各種各樣的人做出有關評價。評價的正當與否,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行為各種反應的選擇,製約著與人家今後關係發展的方向,也會影響到別人的心理與反應。因此,評價他人也是門學問,事關重大,不可小看,更不可隨心所欲。
在評價別人時要注意避免以下幾種錯誤心理:
1.暈輪效應:印象好時覺得人家十全十美、白玉無瑕;印象不好時,就認為人家一無是處,一文不值。
2.自我型心理:以自我的口味、利弊、好惡作為評價他人的標準,不顧社會基本準則與規範。
3.從眾求同心理:以與自己經常交往,平時觀點相同的人的意見為準繩,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主見。
4.邏輯錯誤聯想:將別人的某些品行、素質同他的行為先兆硬拉到一塊,進行邏輯錯誤的聯想猜測。
5.先入為主的心理,即以現有的成見去評價別人,不看人家當前的實際表現。
6.倒攝抑製心理:不看人家的曆史和以前的一貫表現,隻看到最近的一時表現進行評價。
7.嫉妒心理:看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千方百計去尋找種種理由以貶低人家的成績,不承認人家的成功。
8.非感情移入心理:即缺乏同情心,不設身處地地去想象、體驗人家的實際心理與狀況。
9.錯誤反襯:把甲的長處與乙的短處進行比較或以人家之劣勢比自己的優勢。
注意以上這一些,對我們正確地認識、評價別人是有一定益處的,這樣你就可能不致於感到人心神秘難測了。
怎樣選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