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答童子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知識淵博,喜歡周遊列國。
一天,他路過一座高大的宅院,正想進去討杯水喝。一個掃地的童子跑了出來叫道:“先生,先生,我知道你是誰。你就是孔丘。你知識淵博,還教了好多學生。”
“嗬嗬,真沒想到,你也認識我呀。”孔子笑道。
“我家主人常常念叨你。不想你今日卻來了。正好,我有一個問題想向你請教。”
“不必客氣。如果我知道一定告訴你。”
“昨日,主人給我出了一道題。可是我想了一夜也沒有想出來。先生,你一定要幫幫我啊。”
“你家主人問你什麼題啊?”
“我家主人問我: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
孔子想了想,告訴了他答案。童子丟下掃把,去告訴主人答案。主人知道孔子來了,忙出來迎接。後來,他們還成了好朋友。
你知道答案嗎?
咬文嚼字: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2.書生借錢
從前,有一個書生,準備進京考取功名。他老婆是個老實人,隻做點手工活,賺點錢,補貼家用。一家人過得很清苦。
要過年了。書生想大年初一去給嶽父拜年,是想為了感謝他把女兒嫁給自己,即使日子過得很清苦。等到自己考取了功名,一定再好好報答嶽父。但是,他沒有錢去買些像樣的禮物。於是想到去向隔壁的王大哥家借些。畢竟他還教王大哥家的孩子認過字。書生決定後,就去了王大哥家。王大哥家正在做飯,屋裏的香味差點讓書生的口水流了下來。王大哥看到書生來了,很客氣地讓座,還要留他吃飯。書生表明來意。王大哥聽後,眉頭一皺,然後又笑了笑,對書生說:“錢倒是有些,隻是我家正月沒有初一啊。”書生一聽,納悶起來:他怎麼說正月沒有初一呢?難道是他不願借我嗎?他剛準備轉身告辭,猛一想,又高興起來。很順利地從王大哥家借到錢回家了。
你知道書生是怎麼借到的嗎?
咬文嚼字:其實,王大哥是給書生出了道謎。他說“正月沒有初一”,正好是個字謎,把“正”和“月”合在一起,再去掉“一”,就是一個“肯”字。所以,書生自然借到錢嘍。
3.道士賣畫
明朝有一個道士,雲遊四方,知識淵博,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出謎。
這天,他來到江南的一個城市。他聽說這裏的文人很多,於是想親眼見識見識。他走到一個集市上。集市好不熱鬧。他找了個地方,解開行囊,取出紙筆,很快就畫了一幅畫。慢慢開始有人圍上來看。畫上是一隻黑色的狗,正在追逐一隻蝴蝶。畫得很傳神,感覺那蝶正在飛,尤其是狗更栩栩如生。路人看了,都讚不絕口。看畫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人問道士:“你這畫賣嗎?”
道士笑了笑,說:“賣,也不賣。”
眾人一聽,都糊塗了:怎麼賣,又不賣呢?
道士說:“我這是幅畫,也是一個謎。不識此謎者,重金不賣。識此謎者,分文不要。”
於是大家又紛紛仔細研究這幅畫。突然,一個小孩兒把畫卷起來,什麼話也不說,扒開眾人,走了。眾人也很好奇。
道士大喊:“小孩兒,我的畫。幹嗎搶我的畫?”
小孩兒頭也不回,繼續往前走。
道士終於大笑道:“你們這裏果然人才多。連小孩兒都能猜對我的謎。”
旁人更加不解了。道士卻收拾好東西,揚長而去了。
你猜出道士的謎了嗎?
咬文嚼字:重點是那隻黑狗,狗又叫“犬”,“黑”加“犬”是個“默”字。小孩兒自始至終默不作聲,所以道士說他猜中了。
4.以謎解謎
一天晚上,蘇府的三位姑娘在院子裏乘涼。大姐說:“我出一個謎語,看你倆誰能猜著?一朵花兒怪,花枝繞幹排,晴天栽家裏,雨天開門外。”二姐很快想出來了,但她沒有直接說出來,卻對大姐說:“我可以用我的謎回答你的謎。獨木造高樓,沒瓦沒磚頭,人在水中走,水在人上流。”這時,三妹一笑道:“你們以為我猜不出來啊。告訴你,我也有一謎,可以回答你們的謎。聽好吧:在外肥胖胖,在家瘦長長,忙時淚汪汪,閑時靠著牆。”說完,三姐妹都笑了起來。
你知道她們的謎底是什麼嗎?
咬文嚼字:雨傘。
5.家書難解
一個背井離鄉的人托老鄉給自己的老婆捎帶一包銀子。走到半路的時候,老鄉打開那包銀子,閃閃的銀子讓他產生了非分之想。包裹裏還有一封信,心想那信裏會不會提到銀子的數量?於是又小心地將信拆開。讓他驚喜的是信裏居然沒有一個字,隻有簡單的一幅畫,畫上畫著八隻八哥和四隻斑鳩。他想:既然他隻字沒提銀子的事,那我拿一些他老婆也不會知道的。於是,他就貪心地拿了一些銀子裝到了自己的包袱裏。
到了村裏後,他把那包銀子給了老鄉老婆後就回家了。可不一會兒,老鄉的老婆就找上門來,對他理直氣壯地說:“做人要誠實啊。我丈夫明明托你帶回來一百兩銀子給我孩子看病,現在卻隻有七十兩,還有三十兩銀子呢?”
那人不由自主地臉紅起來。隻得把那三十兩銀子還給人家。但是他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老鄉的老婆就知道總共是一百兩銀子呢?
咬文嚼字:奧秘就在那幅畫上,八隻八哥意為“八八六十四”,四隻斑鳩意為“四九三十六”,所以總共是一百兩銀子。
6.解謎猜姓
一人正趕著兩匹馬拉的大車在路上行駛。突然前麵有個漁翁攔住了他的馬車,說想搭個便車。趕車的問:“你姓什麼啊?”漁翁從他的魚簍子裏拿出一條魚,對著夕陽高高舉起,說:“我就姓這個!”並把那條魚給了車夫。車夫會意地笑了笑,同意他上車了。過了一會兒,又一人攔住了馬車。這回是一個打獵的,他也想搭個便車。車夫問:“你姓什麼啊?”打獵的把他的弓拉滿說:“我姓這個!”同時取出一隻兔子給了車夫。車夫高興地也請他上車了。車夫揚起鞭子,駕著車飛奔起來。突然,漁翁問車夫:“您貴姓啊?”車夫一笑,用鞭子指著前麵兩匹馬說:“看,那就是!”
你知道他們三人各姓什麼嗎?
咬文嚼字:漁翁姓魯,打獵的姓張,車夫姓馮。
7.飯後謎題
小米一家三口都愛猜謎。這天吃過晚飯,小米的爸爸出了一道字謎:“寫起來隻有兩個人,看起來掛著千盞燈。行起來道路無窮遠,想起來實在大無邊。”小米想了想,說:“這麼簡單,我知道了。我也有一謎,你們猜猜:有眼沒有眉,有翅不能飛,無腿行千裏。”媽媽說:“我昨天還做給你們吃了。再聽我一謎:腦袋尖,身子長,眼睛長在屁股上;滑溜溜,亮閃閃,進出全為人爭光。”爸爸對媽媽說:“你常用。我倒挺害怕。”小米想了好半天才猜出來。
你猜出來是什麼了嗎?
咬文嚼字:天、魚、縫衣針。
8.縣官點菜
古時候,有一家飯館名叫“點就有”,意思是說隻要客人想吃什麼菜,就有什麼菜。飯館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已經遠近聞名。
這一天,新來了一個縣官。他也是慕名而來。這一看,喲嗬,店裏的客人還真不少。縣官找了一個空位子坐下。店小二很快跑過來問吃什麼。
縣官說:“我聽說你們酒店什麼都可以做,沒有做不出的,隻有點不出的。”
“那當然。”小二毫不謙虛地說,“客官,您吃點啥?”
“我今天就想點四道下酒菜,再來一壺好酒。趕緊給我端上來。”
“我當是什麼龍肉、鳳爪呢。原來就是下酒菜啊。您說吧。”小二說。
“你記好了,皮外皮、皮內皮、皮裏皮外皮、皮打皮。趕緊去做吧。”
店小二一聽,傻眼了。他還從來沒聽過這幾道菜。於是趕緊跑去告訴老板。老板也不知道是什麼菜,於是去見客官。他認出是新來的縣官,一麵恭維,一麵派人趕緊去問告老還鄉的老廚師,害怕這新縣官砸了自己的招牌。好在老廚師一聽就明白了。最後,縣官終於吃到了他點的菜,還讚不絕口。
你知道縣官點的這四道菜分別是什麼嗎?
咬文嚼字:豬耳朵、豬肚子、豬舌頭、豬尾巴。
9.老板麵試
古時候,有個書生在進京趕考的途中,被人騙走了身上的盤纏,無奈之下,隻得先找個活做。問了很多家店,都說不要他。即使有,要的也是搬運工,書生根本做不了。最後,書生看到一個藥店正要招個算賬的,於是走進去碰碰運氣。老板仔細打量、盤問書生後,寫了一張字條遞給書生。書生一看,隻見上麵寫著:三山倒掛,二月相連,上有可耕之地,下有流水之川。
你知道老板說的是什麼意思嗎?
咬文嚼字:這是個字謎,謎底是“用”字。意思是老板收下書生了。
10.唐伯虎與秋香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一次遊玩中,遇到了秋香。秋香無意間對唐伯虎一笑,唐伯虎卻從心中產生濃濃愛意。他已無心遊玩,一直尾隨秋香,直至追到其住處華府。從此以後,唐伯虎常常去華府偷看秋香。秋香也有所感知。她見唐伯虎一表人才,也心生愛意。但她也知道唐伯虎能詩會畫,所以也想考考他。於是就派她的一個丫鬟給唐伯虎送了一張字條。
丫鬟把字條交給唐伯虎,說:“我家小姐說,如果你能猜出她的謎,她就願和你繼續交往。如果你猜不出,就不要再來騷擾她了。”
唐伯虎打開字條一看,上寫著:“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唐伯虎哈哈一樂,對丫鬟說道:“我也有一謎,你記好了告訴你家小姐:東海有條魚,無頭也無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謎。”說完,唐伯虎高興地回家了。
他們的謎底都是什麼呢?
咬文嚼字:是“日”字。
11.孔子與農夫
孔子去趙國講學的途中,走得累了,看到一棵樹,於是走過去休息。又見樹下有一口井,井中有清涼的水,他突然渴起來,但又沒有取水的工具。這時,走過來一個農夫,挑著兩隻水桶,像是來取水。農夫走到井邊,果然將一隻水桶用繩子拴上扔到井中取水。孔子等農夫取完水,對他說:“你好,我是去趙國講學的孔丘,走累了在此休息,又覺口渴。看到你在此井中取水,不知能否讓我取點喝?”這個農夫不認識孔子,一聽說他去講學,想他一定很有學問,於是就說:“當然可以。不過我有一字想問問先生。”孔子說:“請講。”這時,農夫取下扁擔把它放在井口上,自己站在井旁,然後問:“先生,您猜出來了嗎?”孔子莫名其妙,“你說哪個字呀?”農夫一笑說:“就是我剛才做的動作啊。”“哦,”孔子看著井口上的扁擔,毫不猶豫地說,“那不是‘中’字嗎。”農夫又一笑,道:“先生怎麼隻見物不見人呢?”孔子心中一驚,覺得自己確實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