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簡曆後不斷詢問結果
有些求職者在發送簡曆給公司後總是不斷詢問結果,其實這是不受歡迎的,因為許多公司每天都會收到一百封甚至更多的個人簡曆。一般來講,每隔三到四周詢問一次是比較合適的。詢問的時候,您還應該表示您對他們的公司的職位仍然感興趣並可以再簡短介紹一下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工作經驗。
發一封信申請
兩個不同職位要申請兩個不同職位,應當針對申請職位的不同做兩份風格迥異、內容側重的簡曆,分別申請不同的職位。因為各個公司招聘不同的職位對應聘人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針對不同職位,各大公司的簡曆篩選機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研究注意的問題。
過分突出個性
有一個很有學問的詞,叫做“重劍無鋒”,真正有分量的劍不需要鋒芒畢露,最美的玉發出最柔和的光,同樣,一個成熟理智的人應該懂得含蓄,懂得藏拙,懂得分寸。那種在求職時絲毫不肯改變自我處處張揚的做法,不是個性的表現,是任性。
工作得過且過
得過且過在字典上的解釋是:隻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也指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雖然現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但總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按既定方針辦事”,領導再怎麼急於出成績、見效益,那也跟我沒關係,我就這麼著了。
這類人又可分為兩種:
1.真傻、也真懶
雖說也對生活有較高的要求,知道好日子過著舒服,但就是不願意費那個勁。覺得動腦子、花心思太累,有時間還是趁年輕多玩玩。
2.裝傻
其實很聰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麵看是偷懶,實際上是糊弄事,讓人說深了不是、說淺了也不是。
實用處方是:
①假如您是第一種人,“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最適合您,即使您占過那麼一兩次小便宜,一旦遇到裁員風波,領導解雇名單的第一行肯定有您。
②假如您是第二種人,也許工作對您隻是個解悶的工具,您不指望靠它掙錢,那是個人生活觀的問題,誰也無法改變您,不過您最好自覺點,自動離職最好,等著讓人開就沒什麼麵子了。
③假如您不幸有這樣的屬下,第一步看看有沒有改進的可能,如果溝通多次,對方依然得過且過,別怕人背後說您不留情麵,既然他不幹活幹脆解雇了大家都省心。
盡量多兼職
兼職既能把一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至,又能最大限度地創收,所以很多人願意做兼職的工作。如果有這個能力,機會又合適,無可厚非(國家明令不允許兼職的人員除外)。但如果一人身兼4職、5職,兼到頭暈腦脹的程度,肯定會有得不償失的一天。首先得明白一個道理:兼一百個職,也不見得能兼成富翁。假如您覺得現在的工作本不如意,不如直接找個稱心的工作,畢竟兼職總有點做賊的感覺。另外,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兼職太多,傳到本單位去就比較麻煩,至少要花心思去解釋呀!兼職最好不要超過3個。
不敢嚐試新的、更高一層的工作沒有人天生就會做一個新的工作,經驗都是在做的過程當中學習和積累出來的,因為害怕失敗就放棄機會,沒有比這更沒出息的了。您的上級領導也會失望的,不是因為您沒做好工作,而是因為您連嚐試的意願都沒有。假如您真的努力做了,即使沒有達到領導的預定目標也沒什麼關係,至少您努力過了。而拒絕機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您膽怯、沒有勇氣,這是職場大忌。
尋找靠山且急於表現
許多人喜歡話裏話外、明著暗著告訴同事:“我是XXX的人。”其實,沒有一個打工的人不願意跟老板搞好關係,除非您自己當老板。跟老板搞好關係的基礎是什麼?是您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練活兒,還要練得漂亮。但即便您跟老板關係再好,也別讓別人認為您把老板當成靠山,好讓別人不敢怎麼怎麼。
職場是個利益共同體,您跟老板再鐵,他願意為了您一個人而犯眾怒嗎?再說,您幹活到底是給誰幹的?不是給老板幹的,是給自己攢本錢呢!萬一哪天老板走人了,您是不是又要挖空心思找一個新的靠山?靠山是會變的,而變化的靠山還靠得住嗎?所以說,跟各層領導都處好是非常重要的,但千萬別讓人以為您是XXX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