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禮儀的誤區(1 / 2)

生活禮儀的誤區

交談中每錯必糾

在交談中如果對方發音不正確,或犯了語法錯誤,很多人喜歡立即糾正對方的錯誤。其實糾正錯誤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樣有時會讓對方尷尬。隻有當那個人是您的愛人、孩子、極親近的朋友或親屬時您可以糾正,而且必須是私下的,不應當在眾人麵前。

當然,如果有人發音錯了或問您是否他說錯了,應該告訴他。您可以這樣說:“我想應該是這樣發音……”。如果您的名字被別人說錯了,或家庭成員的名字,告訴他是沒關係的,要在恰當的時候糾正。

開玩笑過度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熟人之間開玩笑,不考慮過度與否。當然這樣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增進友誼,但開玩笑一定要因人、因時、因環境、因內容而定:

1.開玩笑要看對象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性格不同,所能開的玩笑程度也不同。和寬容大度的人開點玩笑,或許可調節氣氛;和女同學、女同事開玩笑,則要適可而止。

2.開玩笑要看時間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開玩笑最好選擇在對方心情舒暢時,或者當對方因小事生氣時,通過開玩笑把對方的情緒扭轉過來。

3.開玩笑要看場合、環境

在圖書館、醫院等要求保持肅靜的場合,不要開玩笑;在治喪等悲哀的氣氛中,不宜開玩笑。

4.開玩笑要注意內容

開玩笑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在社交活動中,忌開庸俗的玩笑。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例如不能取笑殘疾人的生理缺陷。

交談時急於發言

有人在和別人交談時總是急於發言,在還沒有完全聽懂、聽完對方意見時,迫不及待地打斷對方講話。其實,交談是由說、聽兩方麵組成,您的“說”是為了對方的“聽”,您的“聽”又促成了對方的“說”。可以這麼講,談話技巧的一半是聽的藝術,最聰明的談話者通常不是講話講得最多的人,而是聽得最仔細的人,並能在關鍵時刻發表精辟評論,人們往往對這種人印象深刻。

另外,也要避免固執己見的情況,隻願聽與自己意見一致的話,拒絕接受不同見解。傾聽別人說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禮貌,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一種鼓勵,可以提高說話者的興致。

聽對方講話時要靜靜地聽,並注意發出一些表示正在聽的信號,比如不時地點頭、微笑,用眼睛注視著對方,目光要時常接觸以及簡捷地應答“噢”、“是嗎”、“後來呢”、“對”等等,通過這些積極反應和簡短插話,發出聽懂或讚同的信息;還可用提問來啟發對方講話,對於不善於語言表達的人,要設法給他機會講話,讓他發表“高見”。

“聽”可以讓您了解對方,捕捉對方的意圖和需要,您若能耐心地聽對方傾訴,說者的自尊得到了滿足,覺得您能理解他,與您產生感情的交流,會把真實想法、真實感受、真實情況向您全盤托出。當然雙方還要以誠實和熱情的態度作為交談的基礎,聽者不要心不在焉地聽別人談話。

善於傾聽,還有其他一些益處,它是集中智能的一條途徑,起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學會利用別人的腦袋來為自己考慮事情。在聽的時候,您有很多事可做,您可以想、可以看、可以尋找恰當的詞句,做好自己說話的準備,使自己的話雖少,卻句句有分量、有道理,句句動聽,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