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家電的誤區(2 / 3)

熱水器出水斷電最安全

目前市場上某名牌又推出了電熱水器的新型號,有了所謂“出水斷電,真正安全”的新功能,就是說在水一出來的瞬間,電就不通了,真正做到水電分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這種產品說法的問題:

①如果防漏電的安全性能做得好,我們有必要再花錢買這一個出水斷電裝置嗎?水電分離是電熱水器本來就該要有的裝置,隻有先天不足,才要後天補足,沒有足夠的防漏電措施,才要為防觸電設計一道道的屏障,從某一方麵也就說明了這產品安全技術不過硬,不可靠。

②因為有這些裝置,產品的成本必增加,消費者為這一裝置又多花了錢,背離本該擁有的安全原則而買一些所謂的安全。若熱水器真的需要這一裝置,為何不在最初就設有它。

③頻繁地開關任何家用電器,包括熱水器在內,其壽命都會縮短,況且如果在洗澡時斷電了,意味著電熱水器不再加熱。那麼,隨著洗澡時間的增加,流出的水也會越來越冷。

所以我們逛商場買家電還要多幾個心眼,莫走入廠家和推銷員設定的誤區。

使用微波爐對身體有害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具有能量。家用微波爐的工作頻率是2450MHz,在這一頻段上,人體最易受微波傷害的部位是眼睛的水晶體,因此微波爐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對微波爐的微波泄漏量有明確規定,在離爐門5cm處,其微波泄漏量不得大於5mW/cm2。

微波在空間傳播時隨傳播距離增大能量衰減很快,這就將微波可能對人體的傷害降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所以使用微波爐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

在微波爐中

使用木、紙等器皿很多人喜歡在微波爐中使用木、紙等器皿。如果在濕態情況下,這些器皿確實可以在微波爐中短時間使用。但若時間一長,器皿幹燥會引起燃燒。值得注意的是:上過油漆的這類器皿都禁止在微波爐中使用,因為油漆中有苯,微波加熱會使其揮發而汙染食物。

市場上的微波爐器皿種類繁多,有些適宜在微波爐中使用,有些則不適宜,有些甚至會有害於健康。這裏介紹一下常見器皿在微波爐中的應用情況:

1.玻璃器皿

包括硼矽酸玻璃、微晶玻璃、氧化鈦結晶玻璃製成的器皿,由於玻璃穿透性能好,物理化學性能穩定,耐高溫(可達500攝氏度甚至1000攝氏度),故適宜在微波爐中長時間使用。普通玻璃製成的玻璃杯、牛奶瓶、哺乳瓶隻適宜在微波爐中短時間加熱,約3分鍾。如加熱時間一長,則容易破裂。雕花玻璃、強化玻璃、水晶玻璃的製品,由於材料厚薄不均勻,煮油性食物時會炸裂,不適宜在微波爐中使用。

2.陶瓷器皿

有耐熱陶瓷和普通陶瓷之分。耐熱陶瓷製成的煲、盤等器皿,適宜在微波爐中長時間使用,而普通陶瓷器皿隻能做短時間加熱使用。特別要提醒,含有金、銀線的陶瓷器皿,在微波爐中使用時會打火花,故不宜使用。

3.塑料器皿

聚丙烯、聚丙烯樹脂、複合聚丙烯、聚碸等材料製成的各類器皿,耐溫達120攝氏度以上,可用於微波爐加熱。PET樹脂、聚酯材料製成的器皿,耐溫達220攝氏度以上,可用於燒烤。

保鮮膜也屬於塑料製品:一種為普通保鮮膜,可以在加熱蔬菜時使用;另一種為微波爐專用保鮮膜,可用於加熱肉類、禽類、糖類食物。至於不耐熱的聚乙烯、苯乙烯、苯酚、蜜胺等器皿,千萬不能放在微波爐中使用,因為這些材料都吸收微波,在加熱時自身會熔化,有的還會散發出毒素、異味,有害人體健康。

4.金屬器皿

鋁、不鏽鋼、搪瓷等金屬材料製成的各類器皿,由於微波不能穿透,故其中的食物無法加熱,所以都不適宜在微波爐中使用。

吸塵器功率大,吸力一定大

吸塵器的功率隻代表它的耗電量,一隻好的吸塵器應當能將電能高效地轉化為真空吸力,因此,同樣功率的吸塵器,真空吸力越大就越好。

另外,吸塵器最好使用紙質塵袋。布質塵袋的結構較為疏鬆,不能有效地過濾微塵,從而毀壞電機,縮短吸塵器的壽命。漏網的灰塵也會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汙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其實這是最大的“不經濟”。

攝影鏡頭反差越高,

解像度就越高有些人使用某鏡頭拍攝時,會發覺所拍攝出來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稱為較硬),又或者看起來很鮮明,便衝口而出說某某鏡頭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時(即常稱作為較柔時),便認為鏡頭解像不良。其實解像度和反差是兩種概念,不應一概而論:

1.解像度(Resolution)

這是經過一些標準的測驗得來的數據,一般利用一張黑白的線條圖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鏡頭拍攝。然而最標準的數據理應是由機器讀出,但某些雜誌或試驗所用膠卷顯像作人眼判斷,這似乎會帶有一些客觀因素,如膠卷的處理過程或人眼的限製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鏡頭在不同情況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現,毋須與其他鏡頭比較便成。一般來說,越能在同一範圍分析出越多線條的數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較銳利的鏡頭。

2.反差(Contrast)

雖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無關係,但不能說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實是指鏡頭將暗位層次表達的能力,一個影像必須有光和暗兩個對比,反差高是指光與暗之間明顯分隔,而中間可能沒有太多漸變層;而反差低則指光與暗之間不夠明顯或不夠鮮明,但有較多的層次,看起來可能會使人覺得較呆板。對於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義也是一樣的。一般人誤會反差高是好的,沒錯,反差高的確是較鮮明和調子輕快,但是沒有豐富的層次,剛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義,令整體的仔細表現會有阻礙。反差是很主觀的東西,未必有一個標準,但具體上一支全麵一點的鏡頭會較受歡迎。而現今的膠卷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層次,也有不同的選擇,如專為拍人像而設的和專為還原準確色彩而設的膠卷,也毋須太過盲目追求。

攝影時加IB天光鏡

好過UV濾鏡當買新鏡頭時,一般人都會考慮買一塊保護鏡頭的濾鏡,一般有IB天光鏡和UV濾鏡兩種。前者比後者昂貴,有人說UV隻是一塊玻璃,而IB拍人像會好些又或者拍攝的色彩會準確些,所以會偏選IB。

其實,IB天光鏡正式來說是一塊有顏色的顏色濾鏡,是一塊標準化的矯色濾鏡,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並同時可輕度吸收約550nm的光波(即綠色光線),用作減輕於山區或海邊拍攝時的偏藍現象和樹葉的綠色反光,在綠油油草地上拍攝人像就可能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