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家電的誤區
影碟機功能越多越好
隨著影碟機的發展,新功能增加了不少。不少消費者在選購時總存在這樣的心理:功能多,產品好,使用方便。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功能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從來不用。而功能增加,相應的價格上漲,故障率上升,消費者並不劃算。
影碟機糾錯功能越強越好
時下,影碟機的糾錯能力似乎成為影碟機的必備功能,有人甚至隻憑糾錯能力選購影碟機。其實,影碟機所謂的糾錯是糾盜版盤的錯,正版盤不需要強糾錯。好的影碟機一般糾錯能力不強,這是因為糾錯功能越強,影碟機壽命越短,其他性能也受影響。
杜比數字、DTS很普及
許多消費者會認為,具有“杜比數字AC3、DTS”等先進功能的家庭影院產品已經到了家門口,可以很輕易地擁有它,而且價格隻有2000多元,甚至可以更低。事實上,單從硬件來講,要搭配一套最基本的具有“AC3、DTS”功能的家庭影院(音質非常一般)也要5000多元。如果有人認為隻需2000元就能解決問題,隻有兩種可能:要麼他的貨幣單位是美元;要麼他是在騙人。有些商家把原來隻有2路(立體聲)輸出的功放故意並接成4路(仿冒Prologic)或5路(仿冒AC3),甚至更多路輸出,放一張CD或VCD(2路環繞聲的)一試,各路音箱都響。不了解的消費者以為這功放好,然後,商家還會“熱情”地向你介紹功放麵板上渾水摸魚的“雙B”或“雙喇叭”標識(真正的應為“雙D”),並指給你看說明書上用小字含糊聲稱的有“AC3”、“DTS”功能(真正具有此功能的應在主要位置用明顯字體聲明:經杜比實驗室授權)。
真正的家庭影院用功放放CD時,隻有左、右兩主聲道的音箱響,中置和左、右環繞都不會響。因為CD上隻有兩聲道立體聲,沒有4路或5路獨立信號。
更為可笑的是,有的“床板工廠”生產的VCD機上也貼有“DTS”的標識,而DTS技術與維生素CD是毫不沾邊的。所以說,真正具有“AC3、DTS”等先進功能的家庭影院離消費者的距離要比想像的稍遠一點。
買得越多越優惠
比如某個牌子的影碟機,按正常零售價應該是1200元/台,進貨價為1100元/台。但如果你去問價,各商家開出的價都不同:1200元、1150元、1100元、1050元、1000元都有。經過貨比三家,如果你認為在開價1000元的商家買家庭影院最實惠,那就錯了。開低價商家的目的隻是讓你認為,他出售的商品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當你被他的低價所迷惑後,他就會狠勁地宰你一刀。當你說僅買一台影碟機時,商家就會馬上說:“單機不賣,除非再買點別的。比如音箱、功放、話筒等。”要知道,現在一些進貨價隻有30元/隻的話筒,就可以滿足一般家庭使用,而商家會以每對260~300元賣給你。如果你買了一對話筒,那200元的影碟差價不僅拉平了,而且還可能有賺頭。更何況有很多人不是僅買一台影碟機和一對話筒,而是包括音箱、功放、環繞等的全套“影院”。
此外,許多消費者都認定“買得越多越優惠”的“定律”,不管器材的搭配是否合理,也要在同一個商家內湊齊全套家庭影院來買。商家見你非買不可時,就會在你後來問價的器材上,抬高價錢出售。所以,有些聰明的玩家都是一件件買,看準哪件買哪件,使商家沒空子可鑽。
電視機越大越好
現在電視機的尺寸越來越大,87厘米都嫌不夠大。前不久,有廠家又推出了98厘米的彩電,盡管價格高達2萬多元,但一上市還是出現了熱銷的情況。但是,有些消費者卻忽略了一點: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您的。據調查,現在家庭用的電視機偏大,觀看距離普遍太近,容易引起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電視機到底買多大合適呢?專家介紹,一般看電視的距離應該是電視機尺寸的5到7倍。也就是說,54厘米的電視機觀看距離應該為3米;74厘米電視機的觀看距離應該為4.3米。從目前我國住房情況來看,一般家庭買54或74厘米之間大小的彩電就足夠用了。
高科技就等於高成本
長期以來,由於某些廠家科研開發成本過高,或出於賺取高利潤的目的,極力向消費者灌輸一個錯誤觀念:高科技就等於高成本。其實各廠家科研開發成本差別很大。同樣的芯片,有的廠家研發能力差,技術力量弱,其研發成本自然就高。所以開發的新品雖然價格挺嚇人,但未必就是高技術的產品。
好概念就等於好產品
雖然目前彩電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新麵孔,概念聽起來挺玄,其實未必真管用。專家指出,有些概念根本沒有實在的東西。消費者一定要弄清所說的名詞對應的功能,如果所謂“概念”隻是一些彩電的基本功能,那就純屬炒作。
彩電功能越多越實用
買彩電就是要實用,圖像好、聲音好就夠了,沒有必要花那麼多冤枉錢去買那許多並不實用的附加功能。有一些彩電稱本身有300個頻道,實際上隻能用50多個頻道,這種誇大功能的說法完全在誤導消費者。還有圖文電視功能,由於目前我國圖文節目內容少,及時性差,因此這項功能實際可用性不強。
輕信廠家承諾
有些消費者在選購彩電時,就是為了廠家的售後服務能有保證。其實根據規定,家電產品整機保修一年,主要部件保修3年。有些廠家聲稱整機保修5年,可是真正出問題時卻故意推諉,所以在購買時一定要有書麵協議等,以防後患。
電熱水器最好
是不鏽鋼內膽電熱水器內膽的材質多種多樣,各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更在為內膽取個既好聽又顯得與眾不同的名稱上費盡了心機。其實,內膽材質就分不鏽鋼和鋼板。消費者經常有個錯誤認識,認為不鏽鋼內膽就不會生鏽被腐蝕。其實不然,不鏽鋼內膽具有最大的隱患——焊縫,焊縫處融化後,不鏽鋼的材質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原來的不鏽鋼。一些不鏽鋼成品的焊縫處時間久了就會生鏽,而且虛焊部位出廠前無法檢驗,使用或放置一段時間後,焊縫便會逐漸產生漏水的問題,且不鏽鋼中的鉻離子容易被自來水中氟離子腐蝕。
另外,不鏽鋼的成本比較貴。很多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使用比較薄的不鏽鋼作內膽,通常隻有0.6~1.0mm,耐壓能力下降,熱水器就更容易漏水,直接影響熱水器的壽命。市場上用不鏽鋼材質作內膽的熱水器不能用來多處供水的事實,也很好地說明了不鏽鋼材質不可靠的耐壓性。
另外一類鋼製內膽,又可分為樹脂內膽和搪瓷內膽。市場上所謂的晶矽內膽、金矽內膽、玻璃內膽和高釉包膽,其實都是指搪瓷內膽,即鋼板層加搪瓷層。之所以有各種說法,也隻是商家的宣傳說法,想與眾不同而已。搪瓷這種材料,含有矽金屬,它在歐洲稱搪瓷,在美國則稱為玻璃,再說如果是玻璃作為內膽,那就沒法承壓,要知道玻璃易碎不耐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