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最好有輔助功能
家用電冰箱的必要功能是能夠製冷以便於冷藏或冷凍食物,除此之外,其他功能都是輔助功能,如箱外顯示箱內溫度、箱外調節箱內溫度、電冰箱會自動製冰、電冰箱的門體上飾以圖畫等等。這些輔助功能的擁有,勢必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到頭來必然會通過售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再說,此類輔助功能對日常生活又會帶來什麼呢?中國人很少有平時(就餐以外的時間)飲酒的習慣,來人來客一般以茶相待,遠未養成用酒加冰塊招待客人的生活習性。那麼,每天可自動製出的幾十塊冰,對一般家庭又有什麼實用性意義?再有,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電冰箱的溫度一年也無需多次調整,所以箱內箱外調溫區別不大,電冰箱的溫度也無需跟蹤,故箱內溫度從箱外顯示實無必要。
最關鍵的是輔助功能多的電冰箱,其能耗相應就高,其故障概率也高,這有時也會給人增添不少煩惱。
冰箱有抗菌功能
近來,家用電冰箱市場刮起了一陣抗菌風,形形色色的抗菌家用電冰箱相繼登場。由於現行家用電冰箱的產品標準無法對此“新生事物”做出判定和考核,有說抑菌的,也有說殺菌的,更有模棱兩可的抗菌。以致說法越來越模糊,概念越來越不明確。
其實,就抗菌冰箱的宣傳而言,有下麵很多問題:
1.抗菌主體和抗菌方法不清
在塑料或其他材料的表麵塗層中摻入某些微量元素(有的直接說加入“抗菌劑”),據稱能抗菌,但令人疑惑的有兩點。首先,抗菌主體不明確,所謂的抗菌抗的是哪兒的菌?是食物中的菌,還是家電產品塑料內膽或塗層表麵易產生的黴菌。其次,抗菌方法不清楚。就電冰箱而言,使用習慣告訴我們,食物與內膽一般是不直接接觸的,而是通過容器、包裹材料等介質才與內膽接觸的。那麼,抗菌劑是如何發揮抗菌作用的,是通過物理方法還是化學方法?抗菌家用電冰箱對此交代不清。
2.抗菌材料有無副作用不詳
有些工程塑料因性能原因,其表麵本身就易染上某種細菌微生物。添加一種或幾種元素後,使塑料的化學性能更趨穩定,也不排除在其表麵或許真能對某種細菌微生物產生抑製作用,但對這一新材料的認識是否也有盲區?事物在其兩麵性,對一些看不見的副作用,是否做過驗證試驗,是否會在電冰箱內產生新的汙染危害?反過來影響到儲藏的食物。對化學材料而言,一時不能了解和暫時看不出後果的問題本身就不少。所以,與食物接觸、事關健康的化學材料,有待琢磨的東西就更不可有任何的忽視。
3.抗菌時效性不明
即使抗菌家用電冰箱果真有其宣稱的那些抗菌效果,那麼,這些“抗菌劑”的抗菌時效又如何?是否能與其產品本身的使用壽命周期同步?對此,誰能證實?
抗菌電冰箱的宣傳用語有個共同的特點是,喜用定性分析和推論來闡述問題,而無定量分析,更無科學的對比實驗數據來佐證。假定摻入的“抗菌劑”真的能對食物中的細菌有殺滅或抑製作用,那麼,應該用驗證的結論來為消費者釋疑解惑,而不應是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和迷惑不解的推論。
選購冰箱與氣候無關
選購電冰箱,對其氣候類型留意的人不多。其實,這點是不能忽視的,尤其在我國夏季氣候持續、普遍的高溫來臨已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它與每個電冰箱消費者的利益密切有關。
電冰箱箱體背麵銘牌上都標有該台電冰箱的氣候類型,在電冰箱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規格”欄目中也寫明了氣候類型。
家用電冰箱按氣候類型分為4類:
1.亞溫帶型(SN)
適宜的使用環境溫度為:10℃~32℃。
2.溫帶型(N)
適宜的使用環境溫度為:16℃~32℃。
3.亞熱帶型(ST)
適宜的使用環境溫度為:18℃~38℃。
4.熱帶型(T)
適宜的使用環境溫度為:18℃~43℃。
不同氣候類型的電冰箱,因使用環境條件不同,其設計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超出設計時的溫度條件使用,輕則效率下降、能耗增加;重則機器受損,使用壽命縮短。
我國目前市售的電冰箱多數為溫帶型(N)的,其在16℃~32℃的溫度區域內能達到各項性能指標,也基本上符合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實際狀況。但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變暖,我國夏季的氣溫也已出現了長時間、大範圍地升高。有的地方,有些時候的氣溫已超出了溫帶型(N)電冰箱的使用環境溫度上限(32℃),這時電冰箱就會不停地運轉,這就使得許多溫帶型(N)的電冰箱到了夏季使用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故障。就氣候趨勢來看,夏季氣溫似乎有變暖之勢。所以,既科學又穩妥的選擇是選用亞熱帶型(ST)的電冰箱為好。
節能冰箱省錢
家電產品的節能已成為家電發展的永恒主題,但家電節能技術的發展卻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目前有些所謂的節能電冰箱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抑或利弊相抵,則有待進一步推敲和評估。
之所以如此說,原因在於:
1.節能隻是改變能源消耗的方式和時間
目前,大多節能電冰箱,其采用的節能辦法是將電冰箱的箱體(保溫絕熱層)加厚,有的再配以進口高效壓縮機。這些措施的采用,增加了電冰箱的生產成本,而最終卻反映到電冰箱的售價上。因此,許多節能電冰箱的售價比同(近)規格的非節能電冰箱要高出800元左右,而這一費用夠多耗電0.3kWh/24h的電冰箱用上約12年。
2.節能未必省錢
事實上,現今直冷式電冰箱(俗稱有霜電冰箱)容積200升左右的耗電量已能做到0.8~0.9kWh/24h。因此,多付800元左右的錢買回家一台容積200升左右、耗電量為0.6kWh/24h的節能電冰箱,其使用12年後才能省出的錢卻一下子給廠家拿了回去,故說這種節能電冰箱是節能卻不省錢。
3.損耗居住空間
發泡絕熱層厚的電冰箱,為了保證達到箱內有效容積,其外形尺寸就得增大,占的居住空間(包括房間麵積)也相應增多。由此可見,增加電冰箱保溫絕熱層厚度,決不應該是一種優選的節能方式。
冰箱有速凍功能
速凍即快速冷凍,就是在30分鍾以內將需冷凍的食物由0℃降至-5℃的過程。因為食物細胞內的水分在0℃~-5℃間是生成最大冰晶的溫度,該階段時間越短越好;否則,經過緩慢的凍結,食物細胞內水分生成過大冰晶後,造成細胞破裂,部分養分會在解凍時流失。快速冷凍能使食物細胞較少受到破壞,食物的味道和營養受到損傷較少,能基本保持原樣。
家用電冰箱現行的國家標準,從GB8059.1到GB8059.4,無論是老的1987年版還是1993年版或最近的1995年修訂版,均未見有“速凍”的名詞術語。在技術要求中亦無該項條款,顯然,更談不上對其確立考核辦法。而有些電冰箱廠家的促銷宣傳廣告中卻寫道:“國家標準規定,速凍保鮮冰箱應在30分鍾內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而某某新一代電冰箱隻需20分鍾,這種水準在世界冰箱業也算是高水平的。”
現行電冰箱國家標準規定:每100升有效容積的冷凍室至少應能將數量不少於4.5kg的冷凍負載(其熱學特性類似於瘦牛肉)從25℃(亞溫帶型、溫帶型、亞熱帶型電冰箱的冷凍負載溫度)或32℃(熱帶型電冰箱的負載溫度)冷凍到-18℃,而且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這就是電冰箱的冷凍能力。對於冷凍室小於100升的,則其冷凍能力不能少於2kg。標準也規定,每台電冰箱的冷凍能力必須標明在箱背的銘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