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優等生的心理障礙(2 / 2)

望著身旁孤身的女司機,他的內心開始掙紮,“我眯著雙眼,靠在座椅上,開始回味著遊戲中相互搏殺的緊張與刺激感”。當出租車行至劉家山新村附近的省道時,他感覺全身已是熱血沸騰,頓時開始毆打女司機陳清。

陳清大聲呼喊著逃離出租車。然而,她的呼救聲,卻讓吳偉內心中的“征服欲望”越發強烈。他一路狂追,已完全沉浸在遊戲的瘋狂欲望之中。沒有跑出多遠,30歲的陳清就被17歲的吳偉抓住並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亂捅。直到陳清一動不動,吳偉才感覺“遊戲結束”,遂將她的屍體丟到了劉家山新村附近的河道裏。然後回到出租車裏,拿起自己的書本慢慢走回家。

對話:少年哭訴“快遠離網吧”

在看守所中,17歲的吳偉度過了一個孤獨而痛苦的春節。讓人更加惋惜的是,本來今年6月就要參加高考的他,美好的大學校園生活恐怕再也與他無緣了。2月10日,記者與看守所中的吳偉進行了一場沉重的對話。

記者:這段時間你在看守所想得最多的是什麼?

吳偉:我為我的魯莽、殘忍感到可恥,因為我剝奪了一條無辜的生命,給被害者家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與痛苦,我罪大惡極!(一陣啜泣)我也愧對辛勤養育我的父母,我本來可以考入一所好大學,將來好好報答父母的。

記者:一般說來,未成年人都有過感情用事的經曆和魯莽的時候,但像你這樣一個受大家好評的學生做出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吳偉: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時常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或壓抑感,很想發泄出來!

記者:你曾告訴警察,你殺女司機不是為了錢財和劫色,而且你與這司機也不認識,為何要對她痛下殺手?

吳偉:就是想釋放心中的壓抑感,表現自己的強悍。

記者:你對你的同齡人想說些什麼嗎?

吳偉:快遠離網吧吧!特別是遠離網絡暴力遊戲,它容易讓未成年人道德觀扭曲,心理也變態。

訪談:心理專家稱染上網癮會逐漸形成人格分裂

江西省12355青少年維權和心理谘詢服務熱線心理學專家郭德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一例因網絡成癮、家庭教育不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悲劇的案例,非常極端而顯著!當今現狀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成癮正在成為青少年最嚴重、最普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郭德華說,沉迷網絡的青少年都有沉默、焦慮、抑鬱、表達能力降低等特點,更嚴重的會逐漸形成人格分裂,人格扭曲,生活在虛幻狀態中,有的甚至會產生反社會性人格。資溪這起凶殺案中,已經形成網癮的少年吳偉,就具有非常典型的人格變異特點。

“總之,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郭德華說,當前更需要從立法、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的改善、網絡係統分級、網絡係統技術提升與管理等方麵加強對青少年網絡教育的管理,這樣才能盡量避免類似資溪出租車司機被殺的悲劇再次發生。

縱深:“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網絡沉迷

2月12日,團省委權益部劉小玲部長告訴記者,沉迷網絡而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早已備受社會關注。去年,團省委圍繞“青少年與網絡教育”這個主題,組織了多名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贛州、南昌及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地調研,與千餘名青少年進行了麵對麵的交流。

全程參與該活動的省政協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副主任鄧文定,認為青少年因上網引起犯罪,和青少年自身認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欠缺有關,上網容易被網絡遊戲、新信息“網住”,但另外一方麵,這和家長的認識、網吧管理、法律法規建設滯後、教育環境等方麵也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包括鄧文定等在內的多名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的調研組,已就此問題形成了提案或建議分別帶到了江西“兩會”上。內容重點包括:加強和完善互聯網上網服務管理的立法工作;學校要將網絡教育列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尤其是要加快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的建設步伐;加強對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