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金刀地往老木匠兒子搬來的石頭上一坐,環顧了一圈眼巴巴的群眾,鄭大官人強行將衝到喉嚨眼的“同誌們辛苦啦”這句問候憋了回去,“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有我鄭某人在,清水煮青菜的日子從此一去不複返了。”
張大成相信是父親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遇到了貴人,不然怎麼能遇到一臉正氣的鄭官人,而且,鄭家娘子也是一團和氣,妹妹在他們家中想必不會受氣。張大成還不知道他妹子已經被她的幹哥哥忍痛割愛了,他暗暗打定主意,究竟是為奴為妾,要盡快尋個時間向鄭官人提說一下。
兩個背簍的慰問品給兩家平均一發,不出鄭大官人預料,現場的氣氛馬上高漲了一大截子,老木匠的老娘子已經笑得合不攏嘴,張大成媳婦激動得滿臉通紅,這些天頓頓清水煮野菜,屎尿都是綠的,兩背簍的糧食盡管不多,隻是一點陳穀子爛豆子,但總算硬通貨。
而在恭耳敬聽的群眾麵前,鄭大官人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裝逼機會,他大手一揮,正色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吃飯是頭等大事,我鄭德凱向大家保證,白麵饃饃大米飯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鄭大官人畫下的大餅香氣誘人,但沒有人相信是真的,不過,群眾們對於他下達的指示都做到了幹脆執行。任務倒也很簡單,劉虎和協助老木匠父子倆打造蜂箱,劉誌文、劉誌武、******和張大成四人上山搜尋材料,爭取給每家再加蓋一座草棚,而女人們要去撿拾幹草枯葉,鋪在牆上能擋風,鋪在地上也睡的舒服不是。
鄭大官人帶領老木匠父子回家開工。
其實,蜂箱的製作不需要什麼高技術,一張木板、一把小木鋸、一把小鐵錘和幾顆小鐵釘,有了這幾樣東西,嘩嘩啦啦木板一鋸,呯呯啪啪釘子一釘,用不了屁大的功夫就能讓一張木板變成一個箱子。
但是,這種現代社會非常輕易的活路在這個時代卻因為沒有小鐵釘而無法行通,唯有木匠能夠解決木板之間的榫卯連接,蜂箱稀裏糊塗粗製濫造一下也還罷了,搖蜜機的製作要求就得非常嚴格,木結構之間必須榫卯得當嚴密扣合,必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這樣蜂蜜才不會有跑、滴、冒、漏的發生。
當然,當務之急是先把蜂箱弄出來,搖蜜機是稍後的事情。
所以,鄭大官人一邊認真地在地上把蜂箱的樣式和部件畫了出來,一邊耐心地給木匠父子講解,隻不過沒瞧見老木匠嘴角偷偷掠過一道笑意。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老木匠姓趙,多半生都是給人打家具,窮人家走得,富貴人家也去過,這種活計對他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簡單得實在不能再簡單了,連那個什麼搖蜜機也不能算有什麼挑戰性。
而被責令立刻造飯的女主人心情就複雜多了,不過她左右一想,事情都到這地步了,了不得多一口人多一瓢水多扔一把麵的事,小鐵鍋不夠用,她幹脆把石鍋也搬出來了,她也想早一些看看丈夫成的什麼精。
活框蜂箱沒有什麼技術難度,一個製作要求不高的小箱子和幾個供蜜蜂生產生活的巢框而已,沒有現成的蜂蠟,供蜜蜂建造巢脾的蠟板完全可以用削薄的竹片來代替。事實上比鄭大官人想象的快多了,有了專業人士和專業工具,才一個多小時,劉虎帶來的木板就變成了一個標準蜂箱的模樣。
“鄭官人,蜜蜂真會乖乖地住進這個箱子裏?”這件樣板作品就擺在眾人麵前,看來看去,沒人從它身上發現有什麼神奇之處,與蜜蜂打交道多年的劉虎也是不明所以。
“哈哈,甭著急,我會讓大家親眼見到奇跡是怎樣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