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導入藝術(1 / 3)

思想政治課導入藝術

導入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導入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教學教育的質量。導入作為一項教學藝術,它是教學教育階段性和連續性的明顯標誌,教學過程各環節構成的鏈條是通過導入這一環節啟動的,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掌握導入的藝術。

(一)思想政治課導入類型

按教學的課堂形式來劃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導入分為講述課的導入和活動課的導入兩大類型。無論是哪一類型導入,他們都有著一些共性特征和作用。

1、思想政治課導入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導入是新舊教學內容的聯結點,也是教學環節之間相互協調、過渡的必要手段。導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特殊作用。這些作用主要有:

(1)正確而科學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或參與、思考的欲望。

導入就其目的來講,是引起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注意。這種注意不僅僅是精神的集中,就思想政治課來講,它應當起到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思考的積極性的作用。這種作用一般比較明顯地體現在下麵幾種情況:一是體現在“前言”課的教學中。前言課的教學,是一門課的導入課,也是一學期教學的導入課,因此,前言課的教學能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課既可以講成動員課、趣味引發課,又可以講成入門課,為學生提供學習需要的基本方法。二是體現在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上。導入在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上起著特殊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首先要善於運用導入的教學藝術,並強化落實重點。導入在突破難點中有以下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通過學生掌握的知識幫助理解難點。第二個作用是通過材料導入,以形象生動具體地說明難點和重點。第三個作用是通過巧妙地設問來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突破難點。最後,通過導入,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和關注來增強學生對學習的欲望。

(2)教師熟練運用導入,可以增強講解效果。

導入能夠增強教學效果,這主要表現在:巧妙的導入不僅能使教學生動、豐富,而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環節之間運用導入過渡可以使教學過程構成完整的教學體係,從而能提高效果;教學內容轉換之間運用導入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完整連續的理解;教學的重點處運用導入藝術可以使學生充分參與,獨立思考,從而有利於保證落實教學的重點內容。

(3)豐富多采的教學教育導入形式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運用多種形式的導入方式,如背景導入、小品等活動導入、設問導入、材料導入、興趣導入等等,既可以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思想教育中,導入可以增強情感激發、感染,起到深化思想教育內容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思想教育內容的實施過程也離不開必要的導入,在思想教育中運用導入,雖然在形式上與教學內容導入往往相同,但從內容上可以增強情感的激發、感染,從而能為深化思想教育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5)在思想政治課知識教學中,導入可以使學生能夠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中學生往往對抽象的概念、原理不易理解,更不能深刻地掌握和運用,這是教學中往往遇到的普遍性問題。為了更好地克服這些困難,就要運用導入的教學藝術,把抽象難懂的概念、原理的講解,通過運用具體事例,較易理解的常識知識等導入,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2、講述課的導入及其特征

講述課的導入,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由舊課向新課過渡,由課堂教學的某一環節向另一環節過渡,都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過渡性作用,主要是通過導入把原理之間的聯係,觀念、概念之間的聯係,思想教育內容之間的聯係表現出來,從而使課與課之間,教學內容之間得到很好的過渡,使整個教學內容保持完整性和體係性。

在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時,應當注意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教師要依據課與課知識之間的聯係設計導入。這種聯係有曆史的聯係、發展階段性聯係、理論體係上的聯係、概念範疇之間的聯係等等,隻有把握這種知識之間的聯係的特殊性,才能設計出相應的導入內容和方式。

第二,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必須把握學生的認識基礎和思想認識狀況,通過學生的原有認知和思想認識,溫故知新,往往能使學生感到易於掌握。

第三,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不僅僅要了解知識之間的聯係和學生的狀況,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握怎樣過渡,過渡到什麼目標上去。這就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的目標,以及導入點和導入方法等等。

第四,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要明確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僅在新舊知識之間起過渡性作用,而且在課堂教學環節之間的導入過渡有時更顯得重要。如講解向學生參與過渡;再由學生活動到講解的過渡,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之間的過渡,列舉材料與理論論證的過渡,在這些教學環節上,都可以研究如何運用導入的過渡性作用增強教學效果。

第五,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的目的是把握教學之間的聯係和特點,把教學教育內容聯結成一個體係,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呈現為不斷深化和充實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過程。因此,在發揮導入的過渡性作用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能夠使教與學在同一軌道上向前運行。

3、活動課的導入及其特征

改革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形式,要注意組織好活動課。所謂活動課就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形式,它包括課堂活動形式和社會活動形式兩種基本形式。

組織活動首先就要動員,這種動員實質上就是一種導入。在活動過程中,活動與輔導、講解之間的聯結、過渡,都需要運用導入的教學方法來完成。

(1)要重點掌握活動課的動員式導入時需注意解決的四個問題:

①通過動員,要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參加活動的熱情。

這種動員要牢牢把握中學生的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征,把活動過程中的刺激性、興趣性講出來,並要引起學生的極大興奮,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但是,教師在動員時,不能脫離實際,任意誇大、誇張。如果那樣,當時雖然能夠使學生引起興奮和興趣,但活動過程一旦開始,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不到教師動員時的興趣和期望,其效果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因此,教師的動員導入一定要實事求是。

②要使學生明確參加活動的目的,不能為活動而活動。

教師在動員導入中,既要把活動的趣味性、豐富性表達出來,又要通過一定的活動方式或組織方式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這種目的在動員導入時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活動中注意解決的問題來貫徹,也可以通過明確活動中每個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來實現。

③通過動員式導入使學生明確整個活動的內容、方式、程序和組織形式,為活動的開展提供切實保障。

教師在動員中,簡明介紹活動的內容、方式和程序,以及活動中學生的組織形式,不僅能保證活動有序地進行,而且能使學生明確自己應當怎樣參與活動,從而能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④活動課的動員導入應有知識性。

活動內容應與教育教學內容相一致,動員中尤其要明確參加活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在指出活動紀律的同時,更要指出被表揚、被鼓勵式獎勵的標準。要使學生在活動中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2)活動課中的導入具有把教師的輔導與學生的活動聯結起來的作用。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怎樣在學生活動中輔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活動質量,更有效地使活動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是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當研究的問題。為此,要注意研究和把握以下兩個問題:

①要依據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目的確定輔導學生的內容和方法。

在活動課中,輔導的內容是由活動的目的和內容決定的,而這種輔導的方法是教學方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組織高一學生參觀某集貿市場,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價格和價值規律的關係,從而為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前提條件。依據這一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明確課本上的物價知識,教師還要輔導學生了解實際市場上的價格種類。同時讓學生明確怎樣了解物價,去調查哪些數字和材料,然後怎樣整理,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教師不依據活動內容進行輔導,學生的活動可能就停留在表麵形式上,走馬觀花,不能實現活動的真正內容和目的。

②確定輔導內容後,要講究輔導的方式。

由社會知識豐富並與活動內容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來輔導,既可以在課內進行,又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在活動的輔導方法上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知識性輔導,也就是對活動中所需要的一些知識的輔導,在進行這種輔導時,要結合活動的內容和教育目的講知識,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使學生能增長一些實際知識。二是活動能力的個別輔導,通過這種輔導,使學生能掌握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等等。三是輔導方式要靈活,既有有準備的輔導,又有臨時發現問題隨機輔導;既有集體統一輔導,又有個別指導;既要生動活潑,又要簡明實用。

(3)教師應當研究和掌握活動課導入的質量,以便提高活動課的效果。要有效地把握和實現這一點,就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活動課導入的質量因素及其主要表現:

一是學生對活動的理解、興趣、認真與否,通過導入能解決這方麵的一些問題,這種導入的質量應當是被肯定的,也就是導入效果好。二是教師的備課狀況影響導入質量,為了提高導入質量,教師不僅要備好課,而且要備出高質量的課。三是教師的素質。導入主要通過教師來完成,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導入的質量。四是導入所需要的客觀條件,如教學設備、活動的準備情況、活動的各種環境及客觀條件等等,都會影響導入的質量和活動課的效果。

②要提高導入的質量,必須通過導入使學生對活動加深理解、認同,增強興趣。這也是導入質量的具體的最重要的表現。

通過導入,要使學生不僅理解活動的內容和意義,而且要理解活動的價值,使學生感到這一課對他們有著成長的需要,要使學生感到非常有實際意義。所謂認同,就是學生對教師提出的主張、觀點的認同。這種認同往往是通過活動課的導入來完成的。增強興趣,對學生來說最為重要。因為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他們能否對活動感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活動的理解和認同。因此,進行活動課也好,活動課的導入也好,最關鍵的是要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而要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就必須注意以下三點:活動本身要適合中學生活動的特點,不能搞成人化的東西,更不能由於強調思想教育,使政治化的東西任意拔高而脫離中學生的思想實際;活動形式要豐富多采,內容上充滿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形象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內活動要注意盡可能地使內容新穎,要麵向全體學生。避免少數幾個學生活動,多數學生旁觀的局麵。

③要提高活動課的效益,增強活動課的實效性,還必須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偏離活動內容和主題的現象,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活動課的內容,實現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