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實驗(1 / 2)

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實驗

一、實驗背景

隨著近幾年高中政治教材的改革和高考命題的改革,如何提高政治課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政治教師探討、實踐的課題之一。回顧自己多年從事政治課教學的實踐,就改進政治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談一點膚淺認識和體會。

二、實驗內容與效果

(一)要提高政治課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把握學情,循序引導,培養

學生的分析能力當代中學生的視野在擴大,渴求知識,渴求理解,迫切需要教師講解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因此,政治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心理,使思想政治課的吸引能量充分釋放,發揮其強大的德育功能。而進行學情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學情是某一階段在學生個體和群體中普遍存在著的學習目的、態度、智力、效果等綜合情況。教師如果忽視了對學情的了解,教學則無針對性,更談不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要認真把握好學情,必須做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與班主任聯係把握群體學情;與學生交談把握個體學情;采用質疑卡把握具體學情。近年來,我們較多地采用質疑卡的形式,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具體學情。質疑卡一般在新授課前發給學生,他們通過自學、思考、鑽研後,對教材中的有關問題提出質疑,希望教師在講課中解答或者共同討論與教材有關的黨的大政方針、國內外重大政治現象。前不久,我們在某校高二(1)班上了一堂公開課。課前,我們接觸了該班的部分學生和班主任老師,對學生學習政治課的情況作了一些調查。同時,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質疑卡,讓學生預習後進行質疑。許多學生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為什麼不能提倡高消費、超前消費問題提出質疑。由於對學情把握得清楚、準確,所以,課堂上我們力求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在處理好教材重點的同時,運用自己所掌握的“七五”期間我國產業結構(尤其是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的可喜變化和存在的失調現象數據進行分析,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生產資料生產增長速度快於消費資料生產的規律和生產與消費的相互關係原理,闡述了高消費、趣前消費不僅不符合我國國情,而且會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滋長不良風氣。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的基本學習活動納入教師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方式適合學生的具體學情,符合以學生原有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為基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客觀認識規律。

(二)要提高政治課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挖掘教材,聯係實際,

注意實效性現行高中政治教材與原教材相比,確有“可讀性”和“可教性”的特點,然而,教師能否順利進行教學並取得良好的效果,還要從教學實踐中尋找答案。近年來,新教材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挖掘教材、聯係實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教師怎樣挖掘教材呢?我們的做法是:

挖掘教材,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政治概念和其他學科概念一樣,都是同類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質特性的反映,都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教師若不注意挖掘其內容,籠而統之地抽象講述或強調“可讀性”,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那隻會使學生產生片麵理解,甚至因不懂而產生誤解。可見,教師幫學生挖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十分必要的。眾所周知,概念一般是通過嚴密的句式來表示的,都有特定的含義,隻有當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時,學生才能準確把握。例如《經濟常識》中工業化的概念是這樣表述的:工業化是指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逐漸占統治地位的過程。不難看出,工業化的概念包含三層意思:①工業化是一個過程,並且是逐步實現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經過了二百多年的曆史,我國沒有經過傳統的產業革命,要真正實現工業化,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急於求成是行不通的。②工業化是以大機器工業為標誌(或稱標準)的,工業化的標準是多層次的,有工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標準,有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標準等,但主要標準是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是否占統治地位。③機器大工業要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統治地位,而不是在某些生產部門廣泛采用。當然,也不能理解為在整個國民經濟各生產部門都百分之百地實行機械化才算是工業化,而是指占統治地位。隻有抓住這三層意思來分析工業化的內涵與外延,學生才能準確把握,從而為理解我國現階段要著重推進傳統產業革命打下基礎。

挖掘教材,就要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和科學性。這樣在講課時,既可突出重點,又可講清難點。例如,《政治常識》第三課中指出:“政黨的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那麼,我國各民主黨派是屬於什麼性質的政治組織?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其科學性,對我國各民主黨派的性質進行準確判定,切忌不能機械地套用“英美政黨標準”來判定。因為,我國各民主黨派是在中國政治土壤中成長的,社會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城鄉小資產階級以及與他們有密切聯係的知識分子、其他愛國人士。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單一階級的政黨。可見,他們既不是資產階級政黨,也不是無產階級政黨。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新時期,他們都已經成為各自所聯係的那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鄧小平文選》,第172頁)教師隻有以“任何政黨都是一定階級的政治組織”這一普遍原理為指導,去分析、研究我國各民主黨派的性質這一特殊性,才能幫助學生準確認識我國各民主黨派的性質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