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音樂欣賞教學(1 / 2)

中學的音樂欣賞教學

一、實驗背景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中沒有音樂欣賞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就不能全麵地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二、實驗內容

(一)

怎樣在中學階段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我們的實踐體會是,在課內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欣賞教學;並根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對聲樂、器樂按其不同類別、體裁、形式、風格逐一進行介紹。

具體安排上:

1、先聲樂,後器樂;先民族音樂,後外國音樂。

2、聲樂則是先欣賞獨唱、齊唱,然後欣賞對唱、重唱、小合唱,進而再欣賞大合唱、組曲到世界聲樂名曲;器樂則先欣賞獨奏、重奏、小合奏,再欣賞協奏曲、交響曲等大型作品。

3、在人聲分類與器樂分類知識的基礎上再欣賞中外民歌、中外歌劇、中國戲曲等。

4、在曲目選擇中盡可能多結合介紹中外音樂家,兼顧中外音樂簡史的知識。

這樣一個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與範圍,能使學生在逐步積累音樂知識與音樂語彙的過程中,增長、加深、擴大其音樂欣賞的興趣與鑒賞能力。這樣安排是較適合當前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生活實際的,也是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

而在課外,應該運用多種活動形式並爭取利用學校的電化設備和社會上的各種有利條件,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得以延續擴大並深入鞏固。

(二)

音樂欣賞的形式與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要根據大綱與教材的要求,做到三個有利:

1、有利於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2、有利於知識的係統化,並能使其豐富擴大。

3、有利於學生音樂興趣的提高。

此外,依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具體進行安排時,還應將欣賞內容適當集中些,每次欣賞的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長一些。這樣使教師有充分分析介紹作品的時間,便於知識的係統化,也便於使學生概念清楚,學得的知識能及時得到鞏固。

我們大致進行過以下一些探索:

課內:

1、結合歌曲教學進行

(1)加深對歌曲感情的理解。例如:在教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時,讓學生欣賞了另一首歌曲《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2)結合音樂家的介紹,加深、擴大對作品的感性認識。例如:在教歌曲《保衛黃河》後,結合介紹冼星海,並欣賞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

(3)豐富音樂語彙的感性知識,選取表現同一題材的不同風格與不同內容的歌曲,放在一起對比欣賞;由於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的變化而使不同的作品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並塑造了不同的音樂形象,例如,同是表現解放軍生活的歌曲,就有歡樂、詼諧的《兩個小夥子一般高》;優美抒情的《我們的祖國》和堅定有力的《突破封鎖線》等不同風格與情趣的差異,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增長了音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