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實驗的突破口
第四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之後,全國各地又掀起了一個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高潮。大家就音樂的課堂教學、培養目標、課外活動、教學設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麵的問題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我們認為首先要改革以教師為中心、一灌到底的教學方法。不論什麼內容一節課45分鍾都由老師來講,學生隻是被動接受,沒有提問、練習、交流的機會,這種緊張沉悶的課堂氣氛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二是靈活掌握課堂時間。一堂課不管學生把問題弄懂沒弄懂,總是死死地定在45分鍾上,“泡”不夠時間不讓學生走出教室。有的課的內容老師可以講10—20分鍾就不要硬湊45分鍾。短時間學生可以領會了,就可以轉向課外等等。固定的課堂模式其效果事與願違。三是豐富課堂內容。課堂內容既可以是理論的,也可以是聽唱的,還可以是操練的。一節課頂多講上15分鍾,剩下的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提問、消化。活動的形式地點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到琴房或室外。活躍的課堂氣氛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教師課堂上不能隻關心自己怎麼教,更要關心學生怎麼學。到學生中去,積極引導,反客為主,和學生打成一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在中小學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這就是一味追求升學率。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受多方麵因素影響的,而我們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分年代、地區一統天下。50年代是這些課程,九十年代還是這些課程,缺乏求新創新意識。由於片麵追求升學率,各地中小學不設選修課,人人去攀登升學的梯子,結果使一些孩子的創造發明天才和其他天資被埋沒了。這種教學上的少慢差費的苦頭難道我們還沒嚐夠嗎?這些問題不改革,提高全民的音樂文化素質又從何而言呢?二是沒有選修課。中小學的培養目標應該使學生成為一個“會自己學習”的人。按照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指導學生學習、發揮其特長,滿足其求知欲望。難怪在現在的農村,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還會拉拉二胡吹吹笛子,而一些青少年則隻能洋興歎。中小學設選修課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二是適合學生個人才能的發揮。少年兒童天真可愛,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如果從小限製他們性格、興趣的發展,那麼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三、課外活動
目前,對中小學課外活動的認識眾說不一,其主要問題表現在:
1、認識不足。現在仍然有些學校把課外活動當作課堂教學的“補充”、或當作鬆馳神經的純娛樂活動。有的老師也認為是額外負擔。而在世界一些較發達的國家,都把課外活動視為正課記入工作量,稱之為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搖籃”。
2、課外活動要服務於全體學生,不要隻給少數音樂尖子吃偏飯。
3、學校要舍得花錢建活動場館、添置設備。
4、要充分發揮設備的效益,不要怕學生把樂器用“壞”。一架琴與其讓學生操練20年,其效益比完好保存100年大得多。
5、學校相當缺乏有課外活動指導專長的老師,應加強這方麵的培訓,或在高師裏邊增加課外活動指導專業。
四、管理方麵
1、領導方麵的管理:①領導要懂藝術教育,重視音樂教育,常抓不懈。要成為抓藝術教育的“行家裏手”,不當門外漢。②要設立專門業務機構。既有長遠規劃,又有短期安排,使活動製度化、經常化。既要紮紮實實,又要生氣勃勃。③給懂業務的領導一定的自主權。如人事權、經費權、教學計劃權、評價考核權、職稱評定權、指導改革權、處理公共關係權等。④提高分管藝術教育領導的工資待遇,如不這樣,仍將失去一批好的“內行”領導,包括一些校長。
2、教師方麵的管理:①定期、定人經常進行業務進修,保證理論知識、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②提高工作效率。每周上課20—25節行不行?③分大堂課為小堂課。人數以20—30人為宜。④師生共同參與管理。給業務部門提供研究教改的各種問題,提出改進方案,並監督領導實施。
3、辦特色學校。不要不分地區差異,都辦成一個模式的學校,要辦的“千差萬別”,有自己的個性特色,有自己的一套辦學經驗和方法,到一處學校就有一種新的感受。
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地研究音樂教育改革的新問題,改進和改革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嚐試,勇於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方法,那麼,我們中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就會躍上一個新的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