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觀(2)(1 / 3)

(四)關於小學低年級—幼兒園、中學—小學的銜接問題

學生由低學段升入高學段,這是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他們會因環境、集體成員和生活方式等變化而不適應,更會因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麵的變化,在學習上出現困難。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穩定性和漸進性的特點,學生不會因升入高一級學校而出現突變或完結,還會保留著原學段中年齡心理的狀態和特點的。這些由於生活上、學習上的變化所產生的不適應的困難,如果不及時給予注意和解決,往往會造成新生入學後學習成績分化,甚至出現一個時期學習成績的下降。

音樂教學中的銜接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由於美育教育在人才最佳結構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現實生活對美育的呼喚,已經成為一個更為迫切和需要進行研究的課題;更是由於音樂教育體係尚未建立,音樂教學係列尚未形成,加之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幹擾,學科不被重視,音樂教育教學的科研、教研不利,所造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不統一,學生在音樂知識、技能的掌握上更是參差不齊,這是要認真對待和急於解決的課題。所以搞好音樂教學中的銜接問題為完成高學段音樂學科教學任務,使音樂教學工作順利的進行,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和較高的起點;為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更好地發揮音樂學科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育中的功能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

關於音樂教學中小學低年級—幼兒園的銜接問題。小學低年級,特別是剛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學校學習生活是渴望和向往的。他們感興趣的是學習活動的本身,特別是學習外部活動和學科的交替,他們把學習和遊戲或實際活動看作是同一件事情。他們對學習和學習動機是不明確的,對學習的社會意義不甚理解,對學習的結果是不關心的,缺乏學校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對知識的學習來自對知識內容直接的記憶和背誦,對概念的理解靠具體的形象思維,缺乏抽象概括的能力,他們有學習的積極性而無學習能力。

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又是他們最為喜愛和樂於參與的藝術活動。搞好低幼銜接,要從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入手,抓住對興趣的引導和教育,還要發揮遊戲因素的積極作用,圍繞對音樂藝術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提高。要選用音樂藝術形象鮮明、生動、具體和可感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教材,從智力和技能訓練入手,讓學生在“聽”和“想”活動中探索、發現、學習和運用有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次音樂課上,教師根據學生音樂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結合對有關音樂作品的聽賞,讓學生知道在音樂課裏老師將用音樂給大家講故事,講他們喜歡聽的童話故事,教給他們“看”彩色的電影和錄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向學生進行有關音樂和學習音樂的教育。在指導他們怎樣學習音樂,聽懂音樂講給他們的故事,“看”懂音樂放映給他們的彩色電影或錄像時,要讓他們懂得“學習音樂最重要的是‘聽’,要認真地‘聽’,還要認真地‘想’的要求,並在教學活動中加以訓練指導,以發展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聽”和“想”的習慣。

由於學生在年齡心理發展上具有穩定性和漸進性的特點,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既要注意學習內容應是學生可理解、可接受的,還要注意學生對遊戲的興趣與要求,在學習方式、方法的設計與選用上,還不能完全脫離讓他們在遊戲中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特點。要保持與前學段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的連續性,如用擊掌或踏腳表示強弱拍的方法學習節拍;用走、跑、跳的動作學習單位拍的節奏;用劃船或玩“捉小白兔”的遊戲學習常見的二拍子節奏;用手勢動作表示音的高低和穩定與不穩定的感覺;用麵部表情或形體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如“V7——I”、調式及音樂的性質等。由於小學的學習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具有目的性、係統性和社會義務的性質,是在嚴格要求並帶有一定的強製性進行的。所以,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重視遊戲的因素,是為了與學前期的以玩為主導活動的學習方式接軌,而采用的在教學上保持連續性的措施,但它不是學前期教育或學習的再現或延伸,而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是從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發展和學習認識進程的一般規律出發,以訓練智力、技能入手,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盡快、盡好地從學前期以遊戲為主導活動過渡到以學習為主的要求上去。前麵所講的符合是為了促進教學的發展,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搞好小學低年級—幼兒園的銜接既要注意教學的連續性,更應考慮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性的要求。

關於中學一小學的銜接問題。初級中學的學生,正處於兒童期向青年期轉化的過渡時期——少年期,是生理、心理發展急驟變化的時期。新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他們無論在生理上、學習活動上,還是在集體生活的地位上都發生了變化。由於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發生了變化,學習雖然仍是主要活動,但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麵的要求,都與小學階段有許多不同,將會產生不適應的困難。對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與要求和小學階段相比也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片麵追求升學率所造成的偏科的影響,學生沒能學完或掌握《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方麵的要求,他們對音樂課學習的認識是模糊的,態度是冷漠的,他們的音樂審美趣味更是令人擔憂的。所以搞好中學—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對於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於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所製訂的九年的音樂教學任務,全麵地培養學生音樂獨立學習能力,發揮音樂教育的以美感人,以情動人,淨化心靈,提高素質的功能作用,讓音樂伴隨著學生身心健康,茁壯地成長都是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課題。

搞好中學—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主要是上好初中一年級的音樂課,特別是著重抓好入學後起始階段這個音樂學習的過渡時期的音樂教學工作。要充分利用在主客觀的變化中的有利因素,如由於升入高一級學校所產生“我們長大了”的“成人感”,渴望成才的良好願望和“我們要好好學習”的意願,以及新學年伊始之際,學生精力旺盛,各科教學處於初始階段,學習負擔不大的時機,從加強美育出發,把音樂學科在使學生全麵、和諧的發展中的功能、地位,學習音樂的陶情、輔德、益智、健體作用的教育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不斷地提高對音樂課的認識,端正學習音樂的態度。以對音樂作品的聆聽、欣賞為主導方式,從訓練智力、技能入手,在學生感受音樂音響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感受和鑒賞音樂的能力,為全麵地培養並形成學生音樂獨立學習能力打好基礎。

在新生入學後,第一次音樂課上,教師可以《關於音樂藝術的談話》的課題,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向學生介紹,讓學生懂得什麼是音樂,音樂藝術的美育功能,音樂教育在人才成長中地位、作用和音樂學習的目的和任務。“談話”要結合對音樂作品的聽賞進行,聽賞音樂是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最易為他們接受的並不受他們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限製和製約的一種音樂藝術形式。選用學生所熟悉的音樂作品,更能激發他們聽賞音樂興趣,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接受音樂的教育。“談話”中要讓學生懂得“成才”和“做人”的關係,知道美育在人才最佳結構中的功能地位,以及學習音樂在促進心理品質健全,完美成長和個性全麵和諧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明曉中小學課程的設置是服從於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是具有社會義務性質的道理。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而且要學習不感興趣,但卻是必須學習的課程。此外,在欣賞音樂活動中,要注意點撥學生在感官得到愉悅時的頓悟中,誘發他們在情感受到感染時的共鳴,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潛在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對音樂學科學習的自覺性。在五線譜教學中,關於音高和節奏的學習,要利用學生在感知活動中的精確性和概括性正在穩定地發展,觀察(對音樂聽賞)的自覺性和穩定性正在逐步提高的時機,結合對音樂作品的聽賞、唱奏等活動,把有關音高、節奏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與對學生的智力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懂得在學認並掌握音樂符號體係中有關時值標記符號,以及認識樂譜以其特有的空間和結構標記出音樂音響的高度、延續的過程,是對新的認知結構進行識記、編碼、儲存、保持、回憶、提取的智力作用過程,也是對自己智力技能最好的訓練和檢測。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並利用他們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主要地位和意義識記開始占優勢的特點,從解決“節奏”開始,學習可以在一課時中完成從節拍的聽辨到單位拍節奏型的認識和掌握,並進行讀樂譜的節奏和按歌曲節奏直接讀歌詞的訓練。再把五線譜的學習與音的上行、下行、級進、跳進和練唱音列的訓練結合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習方法的學習結合起來;把識譜學習流程的學習與習慣的培養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識譜教學的效率,也可以解決學生在小學階段各校音樂課的學習內容要求和進度的差異所造成的,如何確定音樂課教學起點的困難。

搞好中學—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特別是一年級初始階段的銜接,使音樂教學工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和高的起點,對於中學階段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育教學任務;對學生在學習音樂規律性知識與掌握音樂知識序列,智力技能的培養與實際技能的訓練,並逐步形成音樂獨立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讓學生在進行審美建構的同時,使智力結構和倫理結構得到同步提高,促進學生個性全麵和諧的發展,都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作用的。

(五)改革成績考核方法

成績考核是檢查評定學習成績和教學效果的形式,是對教與學檢評的反饋機製,也是促進教學改革、調整並優化教與學的手段。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檢評工作,學習自我檢評的方法,這是學生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的繼續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之一。由於音樂課不是唱歌課,是由唱歌、欣賞、器樂、創作等課業形式組成的,所以不宜隻用期中或期末由學生唱、奏一曲采分定成績的靜態評定的辦法。由於音樂課是技術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還要根據教學內容、智力、技能的要求和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非認知性方麵的發展變化,重視並加強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檢評,進行形成性的動態評定,以更好地發揮成績考核的積極作用。

在新學年開始時,要向學生宣布主修的課業形式和學期教學計劃,讓學生了解學年和學期的學習內容、要求和進度安排以及日常檢評和修畢考核的辦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新課開始時,要將單元和課時的學習任務、要點及要求告訴學生。由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主要是技能學習,是“知覺—動作”協調的建立,並通過反複練習形成自動化的過程,取決於學生在練習和反複練習中能否自我檢評和進行自我調整、反饋的水平。教師在教授講解有關知識、動作要領並進行示範時,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按照教學內容和要求,在練習中進行自查、自評和自我調整。運用同學之間互查、互評和方法與要求,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切磋中自我完善,不斷提高音樂自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