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優秀教案
教案一
課題:進行曲欣賞
年級:初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
欣賞進行曲並介紹有關知識。
選用曲目:《紅星歌》、《運動員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凱旋進行曲》主題、《葬禮進行曲》片斷、《少年兒童進行曲》、《獅王進行曲》、《馬賽曲》、《義勇軍進行曲》。
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一)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聲樂曲或器樂曲,常用於隊列行進。
(二)進行曲是一種音樂體裁,它有著悠久的曆史。在古時候,勞動者為了統一勞動節奏,減輕工作中的疲勞,唱出有節奏的歌,這就是最古老的進行曲。由於進行曲有著清晰有力的節奏並能起鼓舞情緒的作用,後來軍隊采用它來鼓舞士氣,整齊步伐。古希臘時期又有了另外的用途,那時候戲劇得到了發展,每當劇中群眾出場或退場,為了烘托氣勢,樂隊演奏進行曲。17世紀以後,管樂得到了發展,用管樂器演奏的進行曲更顯得朝氣蓬勃、雄壯有力。所以很多作曲家用這一體裁進行音樂創作,使進行曲的藝術性和欣賞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進行曲的主要特點:
多用偶數拍子(如2/4、4/4),結構整齊,節奏鮮明,強調重拍,附點音符較多。
常用三部曲式結構,中段較為抒情,以取得前後的對比(本節課不分析曲式)。
進行曲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可分成行軍戰鬥性的、凱旋性的、迎送的、婚禮的、葬禮的等,也常用於歌劇、交響曲、組曲中作為其構成部分。進行曲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在音樂寶庫裏有許多進行曲的珍品,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性。
進行曲有很強的社會功能。一首優秀的進行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它可以從統一一支隊伍的步調到統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步調和精神。如《馬賽曲》、《義勇軍進行曲》都有著很強的號召力。
教學目的
(一)初步了解進行曲的特點。
(二)初步了解進行曲的藝術功能和社會功能。
(3)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進行曲的音樂,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
分析《解放軍進行曲》A段的音樂特點,歸納進行曲的基本節奏、節拍特點。
教具:
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鋼琴、口琴等。
學生情況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已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接觸了幾首優秀的進行曲。如:在歌唱教學中學唱了《紅星歌》;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已學會吹奏《解放軍進行曲》的A段;在視唱教學中唱過意大利作曲家威爾弟的《凱旋進行曲》的主題。《運動員進行曲》和《義勇軍進行曲》學生也較為熟悉。
教學過程:
(一)感性鋪墊(啟發式教學)
1、合唱《紅星歌》(唱一遍)
《紅星歌》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主題歌,它表現以潘冬子為代表的一代革命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要求學生充滿激情地、堅定、有力地唱好這首歌。
2、根據歌曲的節拍(二拍子),要求學生用進行曲速度原地踏步“一、二、一……”,教師彈奏《紅星歌》的前奏,請學生踏步走進教室,隨音樂律動,再唱一遍《紅星歌》。
3、看亞運會開幕式錄像片斷《中日太極拳表演入場式》(入場式由《運動員進行曲》伴奏)。
教師提問:這是世界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太極拳表演入場式,1400人的節奏整齊劃一,仿佛心靈感應一樣,場麵如此壯觀,是什麼統一了他們的步調?
學生回答問題以後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進行曲欣賞並介紹有關知識
在世界音樂寶庫中,進行曲數不勝數,其中有許多珍品。通過專題的欣賞對這一體裁的了解會更深入,眼界會更開闊。
1、教師簡介進行曲的起源和發展。
前麵教材分析:
2、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1)完整聽一遍,由學生談感受。
這首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威的軍歌使人振奮,極富感染力。那排山倒海的氣勢,堅韌不拔的性格,蘊藏在作品的節奏、節拍和旋律的進行中。
(2)全體同學用口琴吹奏引子和A段。
(參與意識)
(3)分析此曲的引子和A段(重點在節奏;節拍)。
板書譜例:
采取同學討論式。
此曲為二拍子,附點音符較多(譜例中有9處附點音符)。引子中的同音反複就像戰鬥的號角,而連續的切分節奏(譜例中有5處切分音)使曲調更富戰鬥性,象征著人民軍隊剛毅、沉著地行進在祖國的大地上。
分析進行曲的主要特點:
一般為步伐節奏,多用偶數拍子(2/4、4/4)。
節奏鮮明,強調重拍,附點音符較多。
(三)導入不同內容的進行曲
“步伐”是有性格、有形象的,它表達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和精神世界,所以進行曲在內容、題材上是多樣的。
進行曲按內容可以分成行軍戰鬥性的、慶祝典禮性的、婚禮的、葬禮的等好多種。
1、全體學生齊唱《凱旋進行曲》主題,同時擊節奏(全體學生用圓珠筆杆敲擊桌子,頗有情趣)。
用此曲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作比較:節拍、速度。
歸納:慶祝典禮性的進行曲一般速度中庸,四拍子較多。
2、聽《葬禮進行曲》片斷(先不出示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