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曹雪芹之死(1 / 2)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曹雪芹仍然沉浸在喪子之痛中。他想借酒精來麻醉自己,可每回醉後醒來,想起前塵往事更覺傷心。俗話說:“憂能傷人。”窮愁煎熬下,他自己很快就病倒了。人窮不怕,就怕生病,像他這樣平時的日子都已經難挨,更別說生起病來。沒有藥物、沒有營養,每天隻是躺在床上,喝些粥水了事。偏生敦家兄弟也是因痘害而喪禍連綿,淚眼不幹,自顧兀自不暇,哪裏還顧得及數十裏外遠在西山腳下的曹雪芹?天氣越來越寒涼,雪芹躺在床上,發著燒,還咳嗽,他知道自己的身體是越來越不濟了,這日子活著還有什麼盼頭啊。他自己也略通些醫術,便讓身邊人去給他摘了草藥來熬上。喝了藥之後,他的身子在除夕之前,略好了一些。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的除夕(實已入公曆1764年,當2月1日),家家戶戶都添了酒菜,即使年景不好也要歡歡喜喜地賀歲,期待來年會更好一些。曹雪芹家裏呢,也不例外地添了一兩個菜,最令他高興的是,桌上居然還有酒。因他在病中,故而好幾個月都沒有聞到酒的香味了,這乍乎乎一見,真是心癢難耐。家人都勸他,你的病才好一點兒,就不要喝酒了吧!可對於曹雪芹來說,除夕之夜沒有飯菜都可以,唯獨不能缺了酒。他踉踉蹌蹌地走到酒跟前,拔開瓶塞,就著嘴就大喝起來,喝著喝著,咕咚一聲就倒了下去,人事已是不知。此時,家家香煙爆竹,語笑歡騰,而曹家卻傳出了嗚咽之聲。

正月初二,敦誠府上來了一老者求見,說是曹二爺家裏的。敦誠一想,雪芹還真客氣,大過年的就打發人來拜年了。遂忙命快請進來。進來一位農村打扮的老者,麵容悲戚,他一邊拱手行禮,說新春大吉大利!敦誠連忙攙起,作揖謝道:“老人家您辛苦了,大遠地進城來……”話未說完,老者顫抖著從懷中掏出一個素白的信封。敦誠嚇了一跳,先不接信,忙問:“怎麼回事?”老者忍不住,淚滴於手,答道:“曹二爺沒了。”敦誠頓時愣住了,去年還好好的人啊,怎麼說沒了就沒了呢?想到這時,他不禁流下淚來,第二天便約了敦敏,一起去了曹家,一進門,就看見曹雪芹的靈位立在案頭,想起他往日的縱情豪邁,才華橫溢,兩人都痛聲大哭起來。他們以為雪芹是飲酒過度,加上有些病症而死,卻不知,曹雪芹真正的病在心裏。

據傳,除了數月前曹雪芹喪子之外,他生命中還有一個打擊比之更甚,那就是他的書終未能刊印於世。早在頭年的四月至九月,脂硯齋第五次評注《石頭記》時,有脂批:“壬午重陽”有“索書甚迫”之語,重陽後亦不複見批語。有學者猜測,當時《石頭記》手抄本在民間已經擁有許多讀者,隻是礙於文字獄而沒有人肯出錢為他刊印而已,有可能是有人想要這本書原稿,繼而改成他所需要的本子,於是向曹雪芹施壓索要書稿。這件事令雪芹感到十分悲憤,他一生的心血就這麼被人毀壞。脂硯齋原本已在設法,考慮如何對付,但他終沒有辦法保護全稿,隻勉強將友人處分借的書稿湊齊了,可是已有“獄神廟五六稿,為借閱者迷失”了!零殘的細節,更不計其數,他一力苦撐,做了一些力之所及的補綴工作,勉強弄出了一個八十回的本子,以求問世。臨終時,雪芹死不瞑目,文星奇才帶著他的怨恨,淒涼地在除夕之夜離開了人世。或者,這本身也是對人世間表麵浮華的一種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