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陸火星計劃(2 / 3)

“火星協會”目前已經擬定出了一套詳細的改造火星計劃,而且正在逐步實現這個膽大的移民計劃,或許在1000年之後,當地球被溫室效應困擾的時候,這個移民計劃將會成為人類的“諾亞方舟”。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因為運行軌道的變化,它與地球的距離在5570萬~12000萬千米之間。要想移居火星,就要改變火星的環境,如大氣層裏的氣體,讓其可以接近地球的自然環境。這一偉大的改造計劃可以分為5步。第一步是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完成自給自足定居點是移民火星的具體計劃首個要點,也就是讓火星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讓這個寒冷的星球開始變暖和。現在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有時才能達到0℃,如果想要讓火星的冰凍物質完全融化,至少需要讓火星的外層大氣達到40℃左右。與現在地球迫切要解決的溫室效應不同,人類將會在火星上製造一場“巨大的溫室效應”。為了能夠讓火星變暖,科學家們提出了3個方案。

第一方案:太空鏡

想讓火星變熱的第一方案就是利用一麵大鏡子,這麵鏡子的直徑要超過120千米,在火星表麵21千米以上的軌道運行。這麵鏡子要能把太陽光反射到火星上的指定區域,可以讓火星釋放出冷凍地表下麵的大氣和水。不過,目前看來這個方案不可行,因為這麵太空鏡子太大了,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還不足以造出這樣的太空鏡。

第二方案:小行星撞擊

太空中許多小行星都是由冷凍的氨氣構成的,而氨氣則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科學家計劃讓一顆直徑2.5千米左右的小行星去撞擊火星,撞擊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可能讓火星上的1萬億噸冰融化成水,而小行星撞擊後釋放的氨氣也能大幅度提高火星的溫度。估計經過40次這樣的撞擊就可以讓火星達到人類居住的水平。不過,要實現這一方案,難度也很大。

第三方案:製造溫室氣體

第三種方案就是要在火星上製造溫室氣體,這個方案目前被認為是最可行的方案。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四氟化碳是最有效的溫室氣體,他們準備在火星上建幾處化工廠,專門用來製造四氟化碳。根據計算,如果每小時能排放1000噸這種氣體,火星的平均溫度在30年內就能升高27.8℃。這項計劃預計耗能5000兆瓦,5個核電站就可以滿足這些能量需求。第二步是釋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氣。火星上現在隻有稀薄的大氣,但是在30億年前,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包圍著火星的表麵。因為火星變冷,很多二氧化碳都被土壤吸收並且冷凍起來。當人們完成改造火星的第一步之後,溫暖的氣候就會讓這些藏在土壤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土壤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在20年內可以讓火星溫度再次升高5.6℃,這時候火星上的一些冰就開始融化成水,水也就開始蒸發,形成雨、雪等天氣現象。根據計算,到了2200年,火星表麵將會擁有0.1個大氣壓的二氧化碳。第三步是種植植物。隨著火星土壤中二氧化碳不斷被釋放出來,到了2250年,火星上的大氣含量將會達到0.21個標準大氣壓,相當於地球的1/5,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此時的火星居民可以不用穿著太空服就能進行戶外行走,不過,他們還需要使用氧氣袋;普通飛機可以在火星上自由起降;人們將會建造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能夠常年保持在0℃以上,火星上就會有穩定的液態水供應,到2250年,火星上就可以生長植物,不過科學家認為首先考慮種植的應該是能促進光合作用的菌類和苔蘚。第四步是收獲氧氣。能夠生長植物就意味著氧氣將會產生,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逐漸變成氧氣。為了能夠加快製造氧氣的速度,火星居民將會開展大規模的種植活動,並小心處理各種垃圾,因為如果垃圾腐蝕將會製造出大量二氧化碳。此外,基因工程也將會派上用途,屆時科學家將會培育出能夠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第五步是等待1000年。前麵的規劃看上去都很順利,50年就可以在火星上製造大氣,再過50年就可以在火星上散步,然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讓火星上的植物釋放出足夠人類自由呼吸的氧氣,這段時間需要1000年。在這1000年裏,居住在火星上的人類需要不停地種植、收獲,努力製造出更多的氧氣。由此看來,要移居火星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人類還需要盡力保護地球不在短時間內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