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麵采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麵也采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桓帝的賣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今陝西省中部)地區,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9即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桓帝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汙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汙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並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由於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合起來發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接著,桓帝采取了更大的舉動,發動“黨錮”事件,鎮壓打擊宦官的直臣。當時,襄城(今河南方城)人李膺是反對宦官集團鬥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後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張讓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後,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凶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於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認為是極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鬥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給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大怒,於是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於道,反宦官的鬥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裏,但規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這就是桓帝時著名的“黨錮”。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後也立了三位。桓帝生活相當腐朽,後宮宮女多達萬人,盡管他曾接受光祿勳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餘人,但這仍遠遠低於所留宮女的數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後冊立了3個皇後:一個是梁皇後、一個是鄧皇後,還有一個是竇皇後。
梁皇後名瑩,是梁太後之妹,桓帝初為蠡吾侯,太後征桓帝到洛陽,準備把她嫁給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關部門上奏梁太後稱:應具備禮章,按婚禮規定的時間納彩。於是按惠帝時娶張皇後規格,聘黃金兩萬斤,其他彩禮仍舊。這樣,梁瑩於六月入宮,到八月即立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