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8.郡王成太子,順位成帝王(2 / 3)

建武元年,郭聖通為劉秀生下了第一個皇子,就是後來的太子劉疆。同年冬十月,劉秀入主洛陽,很快他就派傅俊率兵三百人將陰麗華接到了身邊。陰麗華到來之前,郭聖通並未直接被立皇後,而是封為貴人,劉揚也並沒有提出疑義,說明他們早就知道劉秀有一位原配。

陰麗華兩年多之前,與劉秀離別,回到新野,之後她隨哥哥來到了淯陽鄧奉處。亂世消息閉塞,劉秀一去杳無音信,她也早已做好離喪的準備,沒想到有一天劉秀竟派兵來接她。別離兩載,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已登基稱帝,身邊還多了一個她不曾相識的女子,而且這個女子還有了他們的骨血,陰麗華當時的心境無從推測,劉秀的心情更是難以言表,二人相對,恐怕難免命運無常的心酸與感慨。

陰麗華到來不久,劉秀便封其為貴人,與郭聖通相同。又更封其兄為陰鄉侯,使陰麗華的娘家在建武政權的爵位高於郭聖通娘家。

新皇朝已經建立近一年,中宮後位的人選也提上了日程。劉秀以陰麗華“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希望能夠立原配陰麗華為後。可陰氏卻堅辭不受,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承擔皇後之位。這也是陰麗華做出的決定了她今後人生軌跡最重要的選擇。

劉秀即位後遲遲不立後,而隨陰麗華的到來陰識又受到劉秀的優遇,不知道這件事對劉揚有了怎樣的影響,建武二年正月,劉揚擁兵自重,意圖謀反,被劉秀所派的耿純擊殺。

按常理,郭聖通的舅舅犯下謀反大罪,多少應當受到些牽連,陰麗華身具原配名分,又被劉秀屬意,此時應該占有優勢。然而,建武之初四周強敵環伺,內部也有人懷有異心,政權並不穩定,僅僅建武二年一年,劉秀政權便發生了多次反叛事件。這也決定了劉秀此時並不可能像承平帝王那般實行夷三族的殘酷手段,僅有劉揚、劉讓被殺,不僅沒有牽連其他真定族人,還將劉揚之子劉得封為真定王。郭家不過是劉揚的妹夫家族,未參與謀反,按律不當牽連,更何況郭聖通有誕育皇嗣的大功。因此,在這樣特殊的形勢下,陰麗華所擁有的“優勢”不過一句空談。

此時,真定王室之人也在惶恐不安之中等待著劉秀將如何對待他們。建武二年劉秀爭奪天下的資本隻有河北,而河北旁有幽州彭寵反叛,內有內黃五校賊作亂,而此時劉秀則麵臨關中、南陽、淮陽等地多線同時作戰的問題。雖然真定宗室此時已經沒有什麼實力與劉秀對抗,但是他們如果聯合彭寵作亂,劉秀則抽掉不出足夠的兵力平亂,在麵臨與真定王室族人矛盾激化、河北動蕩的狀況下,立郭聖通為後,劉強為太子,恰恰是可以向真定王室表明皇帝無意牽連劉揚族人的態度,緩和真定王室族人焦慮情緒的最佳選擇。

郭聖通作為連接真定王室與劉秀之間的橋梁,在劉秀建國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且一直伴駕左右。而郭氏家族也並沒有參與到劉揚謀反之中,仍然有從龍之功。東漢初年的功臣宿將,除了少數幾人在劉秀去河北之前便跟從他,均是劉秀離開洛陽之後,從各地慕名追隨而去的,隻知皇帝身邊有一位身世顯赫的郭聖通,而不大清楚原配陰麗華。

最重要的是,郭氏有子,對於拚上全家性命跟著劉秀打天下的群臣來說,繼承人才是保障王朝傳承,保住勝利果實最重要最有實際價值的東西,他們不太可能因為陰麗華是原配就支持她當皇後。劉秀在有一次在打仗過程中失蹤,眾將不知劉秀死活,焦慮不安,吳漢情急之下甚至想到了奉劉秀的侄子為主,可見新生的建武政權對繼承人的迫切需要。

但是一切,都在建武四年五月甲申,陰麗華在元氏縣生下長子劉陽之後有了定數,緊接著,陰麗華又接連生下了又相繼生下劉蒼、劉荊、劉衡、劉京四子。這樣,陰麗華在宮中的勢力遠勝於郭聖通,因為宮中決斷大事的還是劉秀。

建武九年,郭皇後已經完全失寵,被劉秀疏遠。建武七年升任尚書令的申屠剛在任期間多次諫言讓郭聖通所生的太子劉強就東宮,卻被劉秀拒絕,並最終把申屠剛貶黜出京。

建武十三年,蜀地平定後,劉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卻不包括郭聖通的外戚族人,郭況直到建武十四年,才被提拔為城門校尉,建武十五年,陰氏和光武母族樊氏增封,卻沒有包括郭聖通的弟弟郭況。而劉秀封皇子為公,陰麗華的長子劉陽封東海公,建武中東海國據二十三縣,為諸子之中最大的。郭聖通因為日漸失寵,她的外戚也始終不像陰家兄弟那樣受到劉秀的親信和重用,因此越來越對劉秀感到怨恨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