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攻陷長安(1 / 2)

當劉演被殺之後,得到消息的劉秀感覺到了天旋地轉,但是那個時代綠林軍隊的勢力很大,所以劉玄在他們的支持下實力遠勝於劉秀,劉秀這個時候隻能隱忍,畢竟是劉演有錯在先,劉演不該權力欲膨脹,從而導致殺身之禍的降臨。

可能大家感覺到了今天曆史人物的名字有點不對,那是因為絞絲旁的“縯”是演出的“演”的繁體字,所以我們打在起點網上麵的字都會演變成為簡體字,原來的那個絞絲旁的字不複存在。

劉秀聽到哥哥的死訊,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所以他隻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以往的曆史書上麵說劉縯“無故被殺”,其實都是東漢統治者授意史學家們那麼改編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劉秀的動機,劉秀最後統一兩個集團勢力,必須要證明自己才是道統意義上的人。

可是怎樣說明自己才是道統意義上麵的人呢?劉秀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抹黑像王莽、劉玄那樣的政權敵對者,所以劉秀就假扮成了一位無辜者,接受著世人給予的同情。

上一集我故意漏掉了一個大事件,那就是昆陽之戰。這一仗是在劉縯被殺之前打的一場震驚全中國的戰役,也是這一仗摧毀了王莽的主力大軍。

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劉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與嚴尤、陳茂會合後,即由潁川向昆陽前進,兩三天即有十餘萬軍隊到達昆陽。統帥王邑立即下令圍攻昆陽。納言將軍嚴尤根據以往作戰的失利教訓,認為不可把兵力用於昆陽這個既堅固又無礙大局的小城,大軍應當直趨宛城,擊破圍攻宛城的漢軍,則昆陽將不攻自破。王邑聽不進嚴尤的建議,傲氣十足地說:“我以前圍攻翟義時,就因為沒有能生俘他而受過指責,現在統帥百萬大軍,碰到敵人城池,竟繞道而過,不能攻下,這怎麼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應當先殺盡這個城中的軍民,全軍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後舞而進,豈不是更痛快嗎!”於是王邑仍然堅持以十萬大軍圍攻昆陽。王鳳、王常等見新莽大軍逐漸雲集昆陽,形勢十分嚴重,劉秀所率三千騎兵在潁川西北遇見新新軍後,也引兵退回昆陽,加上漢軍其他退入昆陽的一些零星部隊,昆陽守軍共約一萬人.王鳳等鑒於雙方力量十分懸殊,對堅守昆陽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陽城中的官兵也驚惶失措,擔心妻子兒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區。

劉秀看到這種情況便對大家說:“目前我軍兵糧缺,而城外又有強大之敵,如能集中力量抗擊敵人,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勢必都不能保全。況且劉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無力挽救我們。昆陽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將被敵各個擊破殲滅。現在如果我們不同心協力,存亡與共,同立功業,反而貪生怕死,能隻顧各守自己的妻子財物嗎?”諸將領等聽到劉秀這些話,大怒說:“你怎敢教訓起我們來!”劉秀聽了便笑著站起來。恰在這時偵察員回來,報告說:“王尋大軍即將到達城北,軍隊連綿百裏,還看不見後衛。”王鳳等向來輕視劉秀,見當前情況急迫,才互相商量決定,請劉秀計劃破敵之策。這時劉秀經過分析情況,便做了決策,以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率人堅守昆陽城,自己當夜和宗佻、李軼等十三騎,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麵去調集部隊,準備對新軍內外夾攻。

新莽大軍進到昆陽,即按照統帥王邑、王尋的命令,開始圍攻昆陽城。新軍為了顯示其作戰威力,把昆陽包圍十層以上,設置了一百多座軍營,軍旗遍野,鑼鼓之聲於數十裏之外都可以聽到。新軍挖地道,使用衝車和棚車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機弩向城內狂射,箭矢像雨水傾泄。城中的軍民不能外出行動,連出門打水也要頭頂門板,以防中箭。戰鬥最艱苦時,守將王鳳等人一度動搖,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尋認為攻克昆陽指日可待,不許他們投降,否則,便不算建功立業,因而,決心非要踏平昆陽不可。這使守軍認識到隻有拚死堅守,以待援軍才能有生路,於是更加頑強地與新軍搏殺。